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外间隙增宽的CT表现,提高其CT诊断率。方法对脑外间隙增宽的15例婴幼儿临床表现、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外间隙增宽的CT特征为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均增宽(〉5 mm),前纵裂增宽(〉6 mm),后纵裂池不宽,额顶叶脑沟普遍增宽加深,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基底池增大,脑室不扩大。结论头颅螺旋CT扫描速度快,影像清晰,是诊断脑外间隙增宽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婴儿维生素B_1缺乏性脑病1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是一种以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为主的代谢性疾病,如对其缺乏认识,延误诊治,可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我院儿科收治的婴儿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误诊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2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双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宽度5~11mm;32例纵裂池前部增宽,宽度7~12mm;26例双侧裂池增宽;12例鞍上池扩大;8例环池轻度增宽;15例脑室轻度扩大;22例额顶叶脑沟增宽不深,边缘呈“花瓣状”.结论 CT检查对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70例经CT检查证实为外部性脑积水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间收治的经CT检查证实为外部性脑积水的70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作CT轴位扫描,层厚层距10mm,部分病例加扫5mm层厚或行5mm回顾性图像重组。均为平扫。结果 170例患儿主要CT表现为:双侧额叶蛛网膜下腔对称或不对称增宽,范围4.8mm-12.5mm,平均8.65mm:同时伴有大脑纵裂前部增宽,范围5.1mm~7.5mm,平均6.3mm,额叶脑沟增宽增深,部分外侧裂池增宽、基底池扩大,部分环池、鞍上池扩大,伴或不伴脑室轻度扩大,以双侧侧脑室前角多见。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生有密切关系,CT检查对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2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双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宽度5~11mm;32例纵裂池前部增宽,宽度7~12mm;26例双侧裂池增宽;12例鞍上池扩大;8例环池轻度增宽;15例脑室轻度扩大;22例额顶叶脑沟增宽不深,边缘呈“花瓣状”.结论 CT检查对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儿脚气病的脑部CT表现。方法 :搜集 19例婴儿脚气病的CT资料。结果 :19例累及双侧苍白球、壳核 ,呈对称性扇形、卵圆形低密度 ,11例还累及尾状核头部 ,呈卵圆形低密度影 ,3例累及双侧丘脑 ,3例累及双侧内囊前肢 ,1例累及双侧侧脑室旁白质区 ,伴有脑沟增宽 10例 ,双侧脑室前角扩大 9例。以维生素B1 治疗后 ,1周左右恢复正常。结论 :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改变是婴儿脚气病的重要CT征象  相似文献   

7.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抖与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66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测量脑室颅腔横径(VT/ST)率。结果 特发性者34例(51.52%),32例继发性主要原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为18例(占56.25%)。EH的CT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6mm),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5mm),可伴顿顶区脑沟回增宽加深,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扩大或仅轻度扩大,VT/ST率小于15%。结论 根椐患儿短期内有头围异常增大,前囱膨隆,抽搐以及特有的CT表现,对EH的诊断并不困难,CT检查对EH的临床诊断、病程观察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液的CT诊断。方法收集近年我院经CT检查证实为外部性脑积液的18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做CT轴位扫描,层厚、层距分别为5mm,均为平扫。经诊断18例中有12例为出生后3h~7d行CT扫描检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个月~6个月CT复查有外部性脑积液。结果13例患儿的主要CT表现:双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均表现为对称或不对称增宽,同时伴有大脑纵裂前部增宽,部分外侧裂池轻度增宽,颞叶蛛网膜下腔增宽、基底池扩大,伴有脑室轻度扩大。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外部性脑积液的发生有密切关系,CT检查对外部性脑积液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其涛  王成胜 《当代医学》2009,15(24):89-89
目的对50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方法全部病例均作CT轴位平扫,层厚层距5mm。结果患儿主要CT表现为:双侧额叶蛛网膜下腔对称或不对称增宽,范围5 mm~14m m,平均95mm;同时伴有大脑纵裂前部增宽、额叶脑沟增宽增深,部分外侧裂池增宽、基底池扩大,部分环池、鞍上池扩大,伴或不伴脑室轻度扩大。结论CT检查对外部性脑积水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跟踪观察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病因不明的小儿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跟踪变化。结果 双侧额或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者18例(100%),双侧裂池增宽者18例(100%),额顶区脑沟增宽加深者16例(88.89%),前纵裂池增宽者18例(100%),脑基底池扩大者14例(77.78%),脑室轻度扩大者3例(16.67%)。1岁时CT复查,18例(100%)均出现外部性脑积水战少。2岁6个月时再次复查CT平扫,18例中15例(83.33%)外部性脑积水消失,另外3例(16.66%)外部性脑积水进一步减少。结论 CT检查及跟踪观察对于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