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中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8例严重脊髓压迫症患者脊髓减压术后出现脊髓损伤或原有症状加重,于术后1小时内立即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1000mg,随后23小时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250mg维持。分别于术后1天、2周、3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JOA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早期中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对8例严重脊髓压迫症患者脊髓减压术后出现脊髓损伤或原有症状加重有明显的疗效,术后早期发现脊髓损伤或原有症状加重,早期使用中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特别是术后8小时内。脊髓功能JOA评分在术后24小时内升高最明显。脊髓功能JOA评分平均升高4.375。结论:脊柱术后早期应用中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对于预防和治疗由于手术造成脊髓损伤或原有症状加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为开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确定脊髓损伤的临界值及有效的评价预后,采用30只中国家犬,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术中CSEP动态监测,并观察伤后1—3个月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脊髓损伤CSEP术中监护临界值为P_1潜伏期较术前延长不超过1.5倍。波幅下降〈50%;波幅变化灵敏,其恢复早于形态学及功能变化。临床应用35例,结果表明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为开展皮层体感诱发是民位术中监护脊髓损伤,确定脊髓损伤的临界值及有效的评价预后,采用30只中国家犬,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术中动态监测,并观察伤后1-3个月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临床应用35例,结果表明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42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资料及MRI检查,结果由于骨折脱位、椎间盘突出等压迫脊髓的26例,脊髓挫伤髓内出血的14例,脊髓完全性损伤的2例,临床及时采取了解除压迫因素,恢复椎体正常序列,稳定脊柱及髓内、外的减压等手术,并使用术中低温盐水的灌注及避免脊髓再损伤药物的综合性治疗方法。我们认为尽早的就诊及诊断,明确脊髓受损因素、程度及范围,并尽早及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提高脊柱脊髓损伤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2例报道提示脊髓损伤区域脊髓残端或神经根刺激是诱发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病因之一.[方法]脊柱骨折伴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致脊髓损伤残端刺激或神经根刺激诱发中枢性疼痛各1例,根据文献报道,探讨与分析其致病因素与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相关联系,结合手术中的观察、术中脊髓残端及神经根的诱发电位检测结果以及术后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手术去除脊髓残端及神经根刺激物后中枢性疼痛消失.[结论]脊髓损伤区域脊髓残端或神经根刺激是诱发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病因之一,两者有其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重度脊髓损伤的手术中应用损伤控制技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6--2013—06诊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并重度脊髓损伤38例,所有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均为A级。A组22例术中未采用损伤控制技术,B组16例术中采用损伤控制技术。结果在术后2周及6个月,2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的伤椎前缘高度平均矫正和Cobb角平均矫正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技术有利于控制脊髓损伤的程度.不加重脊髓继发性损伤.最大限度恢复神终功能.术后疗糟满意.  相似文献   

7.
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多数是由于脊髓前方受压而表现出脊髓缺血缺氧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这一病理特征,自1995年起,采用椎体后缘切除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22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临护胸椎及胸椎管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开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术中监护脊髓功能的临床研究 ,有效的预防医源性脊髓损伤 ,杜绝截瘫的发生。方法  4 6例手术患者按 Frankel分级术前属 B级 6例 ,C级 14例 ,D级 15例 ,E级 11例 ,CSEP术中连续动态监测。监护临界值为 :D、E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 4 0 %。结果  2 5例未达到监护临界值 ,术后无脊髓损伤。超过临界值发出警告 2 1例 ,其中 2 0例接受警告术后脊髓功能无损害 ,1例不顾警告继续手术 ,术后发生完全性截瘫。结论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虾青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144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3组,每组48只。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即刻实验组给予虾青素(75 mg/kg)灌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橄榄油灌胃,每日2次。术后1 d及1、2、3、4周采用BBB评分法评定大鼠运动功能;术后24 h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术后6、24、48 h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术后48 h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计算脊髓损伤面积比,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超微结构,并采用Kaptanoglu评分法进行超微结构评分。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1~4周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对照组和实验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中AI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含水量、脊髓损伤面积比及超微结构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虾青素能够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减轻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减轻脊髓水肿,减少脊髓损伤面积,减轻脊髓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善了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效地保护了脊髓组织,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椎动脉损伤是颈椎手术中少见的并发症,但由于损伤后出血量多且难以控制,可能造成术中脊髓及神经根损伤,以及迟发性出血、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小脑缺血性损害甚至死亡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因此,熟悉椎动脉解剖,了解椎动脉损伤的机制,预防和正确处理术中损伤,对于降低椎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虾青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144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3组,每组48只。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即刻实验组给予虾青素(75 mg/kg)灌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橄榄油灌胃,每日2次。术后1 d及1、2、3、4周采用BBB评分法评定大鼠运动功能;术后24 h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术后6、24、48 h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术后48 h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计算脊髓损伤面积比,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超微结构,并采用Kaptanoglu评分法进行超微结构评分。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1~4周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对照组和实验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中AI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含水量、脊髓损伤面积比及超微结构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虾青素能够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减轻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减轻脊髓水肿,减少脊髓损伤面积,减轻脊髓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善了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效地保护了脊髓组织,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脊柱手术中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术中导致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报告2000年2月~2006年3月,作者共手术治疗脊柱患者1357例次。分组按照术前危险因素: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病理因素和手术因素4大部分。干预措施包括:出血倾向患者术前术中应用止血药物或成分输血,控制性降压,激素,高压氧等。结果在1357例中,根据界定标准,共有43例符合高危患者的标准,其中颈椎21例,胸椎19例,腰椎3例。结论胸椎的危险性及发生率明显高于颈椎,腰椎最少。年龄不是影响术中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多节段骨性狭窄的颈椎前路手术是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颈椎手术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出血控制相对困难。脊柱侧凸的术前牵引,解除前方压迫的经椎间孔途径减压,以及脊髓肿瘤术中应用"布袋"技术可以减少脊髓损伤。高速磨钻可以避免胸椎黄韧带骨化和颈椎OPLL患者的脊髓损伤。激素和高压氧可以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治疗中主动脉钳夹会导致脊髓缺血性损伤,从而遗留神经系统后遣症。本文综述了脊髓的血供特点,以及脊髓损伤的发生机制,并重点探讨了麻醉中脊髓损伤的各种保护方法,如控制性降压与低温、大血管旁路转流、脑脊液引流、围术期SEP监测等。  相似文献   

14.
未发现压迫的创伤性非一过性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发现压迫原因的非一过性脊髓损伤在脊髓创伤中较为少见。作者1984年至1994年间对423例脊髓损伤中22例此类损伤作随访分析,对其诊断、治疗及可能发生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1)MRI能显示脊髓伤后的早期变化,对预后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除了过伸损伤,其它损伤机制也能导致此类损害。(3)脊髓血管损伤、出血、髓内代谢产物沉积在这类损伤产生过程中占重要地位。(4)非手术治疗与单纯椎管减压术疗效比较无意义,而借助手术显微镜的髓内外联合减压术对该类损伤的恢复有一定帮助,即使完全性脊髓损伤亦不能轻易放弃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脊髓康对急性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Ng R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8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及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切除T10节段椎板,不损伤脊髓;其余组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强的松组:术后至处死前每日灌胃强的松0.06 g/kg,首次在术后30 min给药。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在同一时间分别给予脊髓康,每日50、25、12.5 g/kg。术后3、7、14 d分批处死动物,取损伤节段脊髓9例,分别利用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脊髓组织中Nogo-A、Ng R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Nogo-A及Ng R的表达维持在基础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强的松组及脊髓康中剂量组Nogo-A、Ng R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康高、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各治疗组Nogo-A、Ng R m RN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术后7 d,模型组Nogo-A、Ng R m RNA水平升至最高,14 d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其他治疗组,其中强的松、脊髓康中剂量组效果最显著,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llen急性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康能调节Nogo-A及Ng R基因表达,激活Nogo-Ng R信号通路,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脊髓移植对损伤脊髓 GAP- 43 mRNA表达和大鼠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 Wistar大鼠 66只,随机被分为脊髓半切洞损伤应用胚胎脊髓移植组 (脊髓移植组, 30只 )、单纯脊髓半切洞损伤明胶海绵填充组 (单纯损伤组, 30只 )、正常对照组 (6只 )。术后第 1、 3、 7、 14、 28 d,对大鼠进行 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检查后肢功能。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 GAP- 43 mRNA的表达,记录阳性细胞数,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第 1 d,在脊髓移植组和单纯损伤组的损伤脊髓灰质中都可见到 GAP- 43 mRNA的表达。于损伤后迅速增加,第 7 d时达到高峰。脊髓移植组 GAP- 43 mRNA蛋白表达为 39.24± 6.83,约是单纯损伤组 (21.48± 7.83)的 2倍 (P< 0.05)。胚胎脊髓移植后可使损伤的脊髓中 GAP- 43 mRNA持续高表达至术后第 28 d,而单纯损伤组仅持续到术后第 14 d。增加的 GAP- 43 mRNA阳性细胞数与神经功能的改善平行。结论胚胎脊髓移植后可使损伤大鼠脊髓高表达 GAP- 43 mRNA,并促进大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作者采用纳洛酮加脊髓腹侧减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65例,结果见单纯脊髓腹侧减压术肢体肌力恢复到Ⅲ级以上者9例,小剂量纳洛酮加脊髓腹侧减压术肢体肌力恢复到Ⅲ级以上者14例;大剂量纳洛酮加脊髓腹侧减压术肢体肌力恢复到Ⅲ级以上者18例。临床结果显示纳洛酮通过改善脊髓微循环和增加脊髓血流量,具有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纳洛酮加脊髓腹侧减压治疗脊髓损伤优于单纯脊髓腹侧减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6~2005年对22例颈椎骨折椎管前方占位脊髓损伤患者在颅骨牵引颈丛+局麻下行颈前路伤椎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嵌入植骨钛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随访时间1.5年。术后三日死亡1例。其余病例术后拍片相邻椎间隙高度恢复,5个月后植骨融合。Frankel A级12例中1例脊髓横断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其余11例术后感觉平面下降3-4cm,提睾反射恢复,但损伤平面以下肌力、大小便,腱反射未能改善。Frankel C级4例,D级4例术后均有1级以上提高。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颈脊髓不全损伤(FrankelC级和D级)术后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颈脊髓完全损伤(Frankel A级)虽不能恢复脊髓有用功能,但由于重建了颈椎的稳定,术后早期即可带颈托坐起,避免了卧床较久易出现的并发症,同保守治疗相比,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手术中脊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病术中脊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我科2005年3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279例颈椎病,对术中出现脊髓损伤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9例患者中5例发生脊髓损伤,发生率为1.79%。颈前路颈椎病手术中发生4例,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发生1例。经过清除血肿,甲基强的松龙等药物的及时治疗,5例患者逐渐恢复。结论颈椎病前、后路手术中均可能发生脊髓损伤,如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颈椎手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开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中监护脊髓功能的临床研究,有效的预防医源性脊髓损伤。杜绝截瘫的发生。方法:71例手术患者按Frankel分级术前属B级5例,C级24例,D级27例。E级15例,CSEP术中连续动态监测。作者经实验研究并结合临床提出CSEP术中监护临界值为,D、E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50%;B,C级患者术中波幅较麻醉后下降不超过40%,结果:39例未达到监护临界值,术后无脊髓损伤,超过临界值发出警告32例,其中31例接受警告术后脊髓功能无损害。1例不顾警告继续手术。术后发生完全性截瘫。结论: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