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患者,给予传统药物治疗和经高压氧治疗的不同疗效,探讨高压氧对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价值。方法将30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患者志愿14例分为高压氧组(HBO),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1h/d,共2周。另16例分为对照组给予传统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下肢血流峰值的变化,并且判断2组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下肢血流速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2个月后,HBO组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下肢动脉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1)。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11/16);高压氧组总有效率为85.71%(1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组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高频超声来评估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程度,为临床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对46例糖尿病足患者(共59侧,A组)和健康志愿者89例(共178侧,B组)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测量踝管处胫后动脉内径、胫后动脉血流速度、胫神经横截面积.结果 胫后动脉内径A组为(1.56±0.31)mm,B组为(2.21±0.49)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胫后动脉血流速度A组为(33.53±13.33) cm/s,B组为(47.6±9.44)c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胫神经横截面积A组为(3.55±0.58)mm2,B组为(2.85±0.28)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频超声检查提示:A组胫后动脉内径明显缩小、胫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低,胫神经水肿明显.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高频超声检查有明显胫后动脉内径缩小、胫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胫神经水肿者,内科治疗控制血糖后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张继刚  臧义献 《中外医疗》2011,30(35):86-87
为了观察硫辛酸对糖尿病足(DF)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对符合WHODF的诊断标准98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空腹血糖(11.6±3.0)mmol/L;对照组48例,空腹血糖(11.2±2.8)mmol/L。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胰岛素控制血糖,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减压治疗,外科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硫辛酸600mg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共28d。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在足背血流动力学(P〈0.01),腓总神经(P〈0.05),腓浅神经(P〈0.05)传导速度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该实验说明硫辛酸注射液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疗效显著,并能改善足背血流动力学和腓总神经及腓浅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胫前(后)动脉血流动力学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应用酶免法测定血清CRP浓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计算胫前(后)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峰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斑块发生率。结果CRP在2型糖尿病足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胫前和胫后动脉内径和峰值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内-中膜厚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CRP浓度与胫前和胫后动脉内径和峰值血流速度呈负相关,而与内-中膜厚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血症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正确评价2型糖尿病足患者胫前(后)动脉的病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5.
血栓通联合常规疗法对糖尿病足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血栓通联合常规治疗对糖尿病足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7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1例,对照组19例。对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血栓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1个疗程(15 d)后对患者溃疡面积、治疗效果、血流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0.0%)明显优于对照组(43.2%)(P〈0.05);实验组溃疡大小[长径(0.7±0.2)cm,短径(0.5±0.4)cm]较对照组[长径(2.8±0.6)cm,短径(1.9±0.3)cm]有明显的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血流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血栓通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微循环,提高患者溃疡处的血供,并有效降低其血液黏稠度,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是治疗糖尿病足的一种有效辅助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prostaglandin E1)与山莨菪碱(anisodamine,654-2)联用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设立前列地尔与654-2联用为治疗组32例,以及应用甲钴胺为对照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生理功能,症状改善程度,下肢动脉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率为55%。(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654-2联用对糖尿病足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178例2型糖尿病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有55.1%病例患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发现ASO与糖尿病足密切相关,且糖尿病足合并ASO者下肢动脉血管内径变窄,管壁增厚,斑块形成,血流缓慢。病变同时相关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异常、血纤维蛋白原和尿蛋白,因此应积极纠正这些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8.
多功能血管检测仪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美芬  王岭  马中  宁莫凡 《医学争鸣》2002,23(21):1993-1995
目的:评估多功能血管检测仪(PVL)的多普勒超声血流波形分析或(和)节段性动脉压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价值。方法:用PVL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22例(31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15例(20肢),共37例(51条肢体)与动脉造影对照,结果:以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多普勒超声血流波形分析对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定位符合率为94.0%,有2肢股动脉病变因多普勒血流波形大致正常而定位上移,节段性动脉压对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定位相符合率为94.1%,节段性动脉对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定位符合率为94.1%,有2肢髂动脉、1例肢股动脉其病变部位血压指数>1.0,相邻压差>4kPa而定位下移;1肢股动脉病变其血压指数和相邻压差均正常而诊断定位下移;1肢胫后动脉病变因踝/肱指数(A/BI)<1.0,膝下与膝上动脉压差>4kPa,诊断定位上移,根据多普勒超声血流波形分析和节段性动脉脉压任一检测方式的异常即诊断该部位存在狭窄或闭塞的标准,全组PVL的诊断符合率96.1%,结论:PVL多普勒超声血流波形分析和节段性动脉压检查与临床资料结合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有重要意义。且无创新、无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良恶性乳腺小肿块(直径≤2cm)的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特征,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30例小乳腺癌、30例良性乳腺小肿块的血流频谱形态并进行分析。结果:良恶性小肿块血流频谱形态(收缩期峰值位置、升降波形、舒张期流速、舒张期末期血流)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在小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观察股动脉溶栓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患侧股动脉穿刺并滴注尿激酶(2.5×105 U)配合氢溴酸山莨菪碱(10 mg)溶栓,对照组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注射液(10 μg)。结果 治疗组糖尿病足的有效率95%,对照组的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足背动脉多普勒检查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流速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脉内溶栓治疗糖尿病足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见效快以及治疗费用低的特点,容易被老年患者接受,可以在老年病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畅秀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5,(11):1462-1463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患者运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68例糖尿病足患者,将其均分为2组,观察组34例患者运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实施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运用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5.2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以及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快,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运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孙法凤 《当代医学》2011,17(25):146-147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伴有缺血性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糖尿病足患者52例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丹参粉针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2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溃疡愈合率、经皮氧分压等情况。结果丹参粉针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组溃疡愈合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丹参粉针剂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通过改善血流变学异常及局部的创面的微循环,明显促进伴有缺血性糖尿病足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踝眩指数(ABI)、峰值流速(Vmax)及多普勒血流波形改变在评估精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PVD)中的价值。方法用多普勒血管检测仪测定129例糖尿病患者ABI、Vmax,并观察其多普勒血流波形的变化。根据ABI值分为A组(ABI≥0.9组,共97例)和B组(ABI〈0.9组,共32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结果B组的年龄、血压、病程高于A组(P〈0.01),HDL、ABI、Vmax低于A组(P〈0.05)。Vmax与ABT显著相关(r=0.58,P〈0.01)。ABI与多普勒血流波形改变的一致性不高(Kappa==0.245,P〈0.01)。结论在测定ABI时,应同时测定Vmax及观察多普勒血流波形改变来评估糖尿病患者下吱动脉缺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糖尿病病人踝肱指数(ABI)与其预后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 ABI 水平,根据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ABI 水平0.9~1.3,280例)、低水平组(<0.9,48例)、高水平组(≥1.3,22例),检索并整理3组患者病例资料及并发症相关资料,Pearson 相关分析 ABI 与患者预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结果:3组年龄、病程、吸烟史、TC、TG、LDL-C、HDL-C、HbAlc 水平、脑梗死、动脉硬化、DKD、DPN 及糖尿病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低 ABI 与脑梗死、动脉硬化、DKD、DPN 及糖尿病足显著相关;而高 ABI 与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足等糖尿病并发症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低 ABI 水平时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不利于其预后;而高 ABI 糖尿病并发症与正常 ABI 病人比较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常规基础治疗之上,足部穴位按摩对具有糖尿病足高危因素患者的下肢血流状态、神经传导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试验组20例予糖尿病基础治疗+足部穴位按摩,对照组20例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共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总疗效、足部感觉异常(VAS评分)、神经电生理检测、踝肱动脉压比值(ABI)改善情况的变化。结果:足穴按摩组在改善肢端麻木感、疼痛感、冷感、感觉减退诸症和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波幅、踝肱比指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3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足部穴位按摩对糖尿病足早期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的血流状态及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可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减少足溃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5月牙克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糖尿病足分为两组,糖尿病足(DF)组28例,非糖尿病足(NDF)组32例。结果:对10种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4种呈显著性差异(P〈0.05),比值比(OR)均大于1,对后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吸烟、外伤、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预防措施应是全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生化指标与糖尿病足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137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病患者(糖尿病足组)及137例未合并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足组)的年龄、性别、病程、Hcy、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Cr)、LDL-C、血白蛋白(ALB)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cy、HbA1c、Hb、Cr、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OR=1.156,P=0.000)及HbA1c(OR=1.641,P=0.003)是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Hb(OR=0.976,P=0.001)是糖尿病足的保护性因素。性别(=1.162,P=0.569)、年龄(OR=0.989,P=0.521)、病程(OR=1.045,P=0.251)、LDL-C(OR=0.953,P=0.770)、Cr(OR=1.009,P=0.555)、ALB(OR=0.943,P=0.112)等指标未见与糖尿病足明显相关。结论Hcy及HbA1c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Hb是糖尿病足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丁咯地尔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6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21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应用丁咯地尔粉针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共4W。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下肢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55%,对照组为46.30%(P〈0.01),在改善下肢血管血流动力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咯地尔粉针联合复方丹参为一组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足的药物,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足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眼肌麻痹( DO)与糖尿病足( DF)之间的关系,探讨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足)184例及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158例,对上述共342例患者进行眼外肌检查,同日行TNB尿常规及尿白蛋白/肌酐检查,判断有无视网膜病变( DR)及肾脏损害(DN)。结果:非糖尿病足组为眼肌麻痹6.67%,而糖尿病足组为眼肌麻痹79.9%,2组眼肌麻痹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1)。2组相关指标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眼肌麻痹的发病情况与糖尿病足的发病情况有一致的相关一致性。临床上通过检查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病人的体质量指数(BMI);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 PBG)、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 L-C)、血肌酐(Cr)、尿酸(uA)、排泄率(UAER)>30mg /24h,把结果异常的病人进行DF筛查,来早期发现DF并控制其快速发展,用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超重与肌性血管高动脉僵硬度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418例受试者,依据年龄由高至低五分位数分为≥69岁(Q1组)、≥61.9岁(Q2组)、≥51.6岁(Q3组)、≥38岁(Q4组)和<38岁(Q5组)。获取受试者一般资料后,采用袖带振荡波获取受试者肌性动脉僵硬度指标动脉-容积指数(API)。以API≥31定义为高API,以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诊断为超重,行分层分析。比较五组内超重和对照组受试者的API和高API发生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高API发生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1)API值和收缩压在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均P<0.01)。(2)在Q1、Q2、Q4及Q5组内,超重者API值高于对照组受试者(均P<0.05)。(3)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API与年龄、BMI和收缩压呈正相关(r=0.504、0.138和0.699,均P<0.01),与身高和脉搏呈负相关(r=-0.071和-0.116,均P<0.01)。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身高、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的影响,超重者发生高API风险是非超重者1.403倍,优势比OR(95%CI)=1.403(1.111,1.695)(P<0.05);男女受试者发生高API风险相似,OR(95%CI)=1.295(0.883,1.707)(P>0.05)。结论超重者与体质量正常者API和高API均存在差异,体质量越大API值越大。超重者发生高动脉僵硬度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