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对扣PVC气管套管固定带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将95例气管切开病人按床位单双号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棉条固定法,观察组采用新型对扣PVC气管套管固定带进行固定,观察两组病人颈部皮肤受损情况、气管套管脱出率,护士更换气管套管所耗费的时间及更换频率,连续观察2周。[结果]观察组病人皮肤受损分值、护士每次更换套管固定带所需时间、两周更换频率、气管套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对扣PVC气管套管固定带用于气管切开病人,气管套管脱出率低、舒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术后需更换套管的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方法;观察组利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方法。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换管时两组患者插管困难、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SPO2)、局部出血和误入假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提高一次换管成功率,缩短换管时间,减少插管困难、SPO2降低、局部出血和误入假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病人每日吸痰次数、气管套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每日吸痰次数和气管套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缩短病人气管套管留置时间,减少吸痰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方法进行改进,以避免常规固定方法导致套管移位、皮肤损伤等并发症.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84例气管切开套管的患者分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自制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气管切开套管,对照组42例直接采用白色扁带常规的方法固定气管切开套管.观察两种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方法在气管切开套管固定程度、皮肤破损情况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气管切开套管固定方法在套管外移发生率、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套管脱出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采用自制的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气管切开套管方法患者舒适、安全、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5.
气管套管固定是气管切开患者护理的常规工作,传统的气管切开套管固定方法是将单根白布带从患者颈后绕过,穿过套管两翼分别打死结固定。由于白布带时常被痰液、血液、唾液污染而需要频繁更换,更换布带时不仅费时耗力,而且有损伤患者皮肤、误断气囊导管、增加患者疼痛不适甚至脱管的危险。另外,气管切开患者同时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时,气管切开固定布带是深静脉穿刺口消毒换药的障碍,皮肤菌群可经穿刺点沿导管表面入侵并移行至导管尖端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1]。针对上述问题,2012年1-10月,我科运用改良的气管套管固定方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彩云 《全科护理》2013,11(2):104-105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气管导管为管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对气管切开病人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1例早期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病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发生气囊漏气5d~7d后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实验组在发生气囊漏气后早期采用无气囊气管导管为支架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比较两组换管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值的变化及气道出血情况及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病人换管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值的变化及气道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换管后实验组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气管导管为支架早期更换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病人血氧饱和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制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带并应用于临床气管切开病人,探讨其优点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气管切开留置气管套管的病人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气管切开术当天采用套管内自备的棉质系带固定,第2天更换系带时开始使用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对照组气管切开术当天采用套管内自备的棉质系带固定,第2天更换系带时开始使用现有改良气管套管固定带固定。通过病人皮肤损害程度、气管套管更换固定带时间、更换频率、更换纱块时病人呛咳时间来评价两组病人使用气管套管固定带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损害程度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例、1例、0例,损害时间≤6d、7d~15d、16d~25d分别为0例、0例、1例。对照组损害程度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6例、3例、2例,损害时间≤6d、7d~15d、16d~25d分别为8例、5例、2例。两组气管套管更换固定带时间、更换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呛咳时间及憋气缓解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充气式气管套管固定克服众多改良气管套管固定带的缺点,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消毒及更换纱块时对病人刺激性小,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8.
蔡丽萍 《护理与康复》2019,18(12):44-46
目的观察新型双根止血带联合输液管交叉固定法在ICU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单根棉质白色系带打死结固定法固定气管切开套管,观察组采用新型双根止血带联合输液管交叉固定法固定气管切开套管。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在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效果、皮肤损害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套管外移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皮肤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双根止血带联合输液管交叉固定法固定效果更好,能有效地保护患者颈部皮肤,减轻患者不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型号气管套管堵管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60例佩戴气管套管试行堵管者分别佩戴两种气管堵管器,每组30例,比较两者堵管效果。[结果]通用型气管套管堵管器组(新型堵管器组)和旧堵管法组成功率100%。新型堵管器组外观及美观度不如旧堵管法组(P0.05),而使用便利性优于旧堵管法组(P0.05),在堵管漏气情况、不同型号气管筒适用性及咳嗽时出现堵管器脱出情况3个方面,新型堵管器组优于旧堵管法组(P0.01)。[结论]自研的通用型气管套管堵管器应用于气管套管堵管的病人,具有使用便利、堵管严密性的特点,同时可适用于多种型号的气管套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留置套管病人采取常规护理与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干预方法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人按照病例入选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改进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在干预第3天、第10天、第14天各行1次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和观察。监测病人血氧饱和度及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例数(即痰液堵塞气管需更换套管次数)。[结果]改进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可减少人工气道痰痂的形成,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