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经验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开发和广泛应用,甚至是滥用,导致了世界性细菌耐药性的日趋严重。全世界因感染而造成的死亡病例中>85%由耐药菌株引起,抗菌药物耐药性持续不断地出现,给全球的健康事业带来严重的影响。合理应用抗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医院专科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作用,探讨合适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7年1—7月(临床药师干预前)、2018年1—7月(临床药师干预后)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合理用药率。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64.80±4.80)%降至干预后(54.59±4.70)%(P<0.05);按药品消耗量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干预前(44.04±1.70)降至干预后(32.75±3.30);按实际使用量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干预前(27.26±2.60)降至干预后(20.93±2.70);住院患儿药物总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百分比由干预前(23.27±0.80)%降到干预后(21.65±1.50)%;出院患儿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干预前(856.03±25.70)元降至干预后(767.20±50.20)元(P<0.05);抗菌药物病历点评不合理率持续下降。结论儿童医院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干预有效,并提出了适合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发挥其专业特长,采取各种措施干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结果与结论:通过强化自身素质、适时参与临床用药管理、加强部门间协作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专业特长,有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初步实现对抗菌药物前瞻性干预,进一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化应用水平。方法:临床药师配合信息科联合开发手术麻醉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手麻系统)及抗菌药物用药指征填报系统,确保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顺利实施。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完善医院手麻系统和增加医院信息系统中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填报模块,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及处方点评的效率和准确性。临床药师可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泌尿外科临床药师建立的抗菌药物管理新模式,并对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方法:借鉴国外抗菌药物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模式,参考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及共识,我院临床药师、泌尿外科医护人员和抗感染医师共同研究讨论,制定出... 相似文献
7.
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介绍国外抗菌药物的管理程序与感染专业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结合我国临床药师的工作现状,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作用.主要内容为美国和英国药师在限制使用药品管理中的作用、我国临床药师参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品种的评估和基本用药目录的制定、参与处方点评与抗菌药物的主动干预等情况.通过与国外药师工作的比较,认为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应该在感染性疾病的病房里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断培训,并通过处方点评和有可监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网络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参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工作.并提出参与抗菌药物的管理计划,减少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优化抗菌药物治疗,同时降低药物带来的不良后果是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工作的目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中开展药学服务的经验.方法 收集分析临床药师在查房中碰到的典型案例.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取得明显的效果.结论 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对药物的合理使用起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肯定医院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地位,更好发挥药师的作用。方法:总结我院药师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中积累的若干经验。结果与结论:药剂科各部门药师可根据本部门工作性质和特点全员、全程参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现代妇产科门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在妇产科门诊护理人员中以及患者中间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势调查研究,其中发放问卷100份,50例患者问卷,50例为护理人员问卷,回收100份,有效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妇产科门诊中诸多方面,如:仪器护理,卫生保健,人员调整安排等显示着重要地位。结论妇产科门诊护理方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妇产科实施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的成效。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收集我院规范化管理前后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各65份与妇科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各60份,对其进行总结与对比分析。结果:规范化管理后,术前0.52 h用药者比例显著提高,术前>2 h或术后用药者比例显著降低;用药疗程未超过48 h者比例显著提高,整体用药天数显著缩短;甲硝唑的使用频次显著下降,头孢唑林使用频次显著提高;药物联用比例显著降低;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开展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对提升本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水平的效果肯定,值得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37例难治性大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基本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和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明显更短,出血量少,止血有效率相对更高,达到94.8%,对照组仅为66.7%;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为5.2%,对照组为33.3%;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5.2%,对照组为16.7%;观察组整体手术效果相对更显著(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止血快,可保留子宫及不良情况发生率低等多种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妇产科住院患者中存在感染可能发生的病因,及判断有效可行的护理对策预防。探讨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原因与有效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入我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300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0例手术患者中共有1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0%,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和其他,感染率分别为2.0%、1.0%、1.0%、1.0%;呼吸道为感染主要部位,泌尿道、胃肠道次之。不同年龄段比较中,30岁以下感染率0.67%、40~50岁感染率1.67%、50岁以上感染率2.67%增长明显。结论妇产科患者感染的病因具有复杂多面性,因此要针对性降低感染率,应积极采取有效对策,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卫生营养习惯从围手术期培养、抗菌药物使用要规范化,针对妇产科感染问题,全面科学的护理操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17.
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5):17-18
目的 探讨妇产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妇产科术后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经治疗2~3周下肢肿胀消失,复查彩超提示下肢静脉再通,侧枝循环建立。结论 妇产科术后并发急性DVT已引起重视,药物保守治疗有效。通过临床护理和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预防DVT发生和促使DVT痊愈,防止肺栓塞(plumonary embolism PE)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妇产科急诊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102例急诊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宫外孕46例,超声符合率91.3%。流产30例,其中不全流产29例,符合率96.7%。先兆流产7例,及难免流产3例,符合率均100%,卵巢肿瘤扭转16例,符合率81.3%。平均准确率为93.9%。结论超声检查是妇产科急诊的首选检查方法,有很高的准确率。这对及时作出诊断,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磊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0):20-21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妇产科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妇产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60),低于对照组的10.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妇科感染疗效可靠,并能较好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中的参与方式与积极作用。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某院2009年6—12月(干预前)和2011年6—12月(第1阶段干预后)、2012年6—12月(第2阶段干预后)的抗菌药物应用基础数据和病历资料,统计分析住院患者人均应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占抗菌药物总用量的比例、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围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等7项指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第2阶段干预后住院患者人均应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AUD、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占抗菌药物总用量的比例、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改善明显,变化幅度分别为-68.09%、-63.82%、-46.89%、-36.18%、-77.73%、73.86%;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变化幅度为-57.19%、-37.93%。结论:有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效果显著,其中临床药师的技术干预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