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广泛地渗入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审美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交流活动.这就使语文教学必然打上情感的烙印.师生双方都是有感情的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活生生的人,怀有"喜怒哀惧爱恶仇"七情:而语文教材也不仅仅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它们是作家内心情感的外化.因此,教师情、学生情、教材情,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突出的情感性.教学中,只有这"三情"的交融与和谐统一,才能使师生产生共振,才能使语文教学活动产生美.  相似文献   

2.
邓燕 《广西教育》2014,(5):51-52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是作家情感与智慧的结晶,教学中,教师如果单纯地教授字、词、句、篇,会使课堂游离于文章的情感之外,教学形散神离、枯燥无味。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儿童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感受语文里的"大"世界,让儿童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体会作家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怀情而教,以情唤"情"课堂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教师教  相似文献   

3.
让语文课堂荡漾着情和爱的活水,语文教学也是情感教育。这个说法并不新鲜,可惜我们的很多老师忽略了它,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知识课、语言课、说理课,而置学生的情感教育于不顾,看着语文教材上一篇篇形质兼美的文章,我们怎忍心荒芜了学生的心田?老师是架起学生和教材的桥  相似文献   

4.
张丽娟 《考试周刊》2009,(45):54-55
世间的万物只要运动就会有节奏,一堂教学活动的课也有节奏可循。提倡教师在要有“精”、“气”、“神”,就是要求教师具有情感的升腾和冲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和传神的神态。而墨香飘逸的每一篇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篇篇的文章,更是作家内心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在教学中,只有这三情的交融与和谐统一,才能使师生产生情感共振。才能使教学精彩灵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情感生成的相关原理,注重情感节奏的生成与把握。  相似文献   

5.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教材的情感是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点。我们知道,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佳作。这些文章或表达人与人…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那么,情感则是语文教学的命根子。把握了文章之情,又与学生之情相融,就把握了语文教学的脉搏。惟此,方能把学生真正带入语文审美的殿堂。  一、纵情  纵情乃尽情之意,如人们常说纵情歌唱、纵情欢乐等。如果用它与教学搭配起来可以说是纵情教学,在特定的语言教学环境中,这种说法未尝不可。要达到纵情的要求,教师首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文中的情,努力去开掘,去发现情,撷取情,积累情。然后则可以转入把教材中的情恰如其份地传达出来。’97国庆期间,笔者应武汉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是一个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营造浓郁的情感气氛,以情动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谈谈我的做法。一、钻研教材,挖掘课文的惰感小学语文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各自的情感表达特点和教学目的。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文的“情”,是以情激情,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1.从抓课文的特点入手。童话、寓言和写人的记叙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或拟人化的)形象鲜明,情感色彩比较明显。如发奋学习的童第周,饱受饥寒的小珊迪、骄傲的孔雀、狡猾的狐狸等,可以直接…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教学,我心目中理想的语文教学是——“情智语文”。有人问我:情智语文是什么呢? 我说: ——情智语文是情感语文。古代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以这么说,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了文章;没有了文章,也就没有了语文,没有了语文教学。文章是个有  相似文献   

9.
我们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每一篇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本文主要说一说的《荷花》这篇美文的四个教学流程。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在课开始时,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10.
一、剖析文本说教材翻开语文课本,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然而长征年代久远,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很陌生。在教学中,我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抓重点词句感悟,悟出文中之情。二、依据课标说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也是情感教学,这个说法并不新鲜,可惜我们的很多老师忽略了它,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知识课、语言课、说理课,而置学生的情感教育于不顾,看着语文教材上一篇篇形质兼美的文章,我们怎忍心荒芜了学生的心田?老师是架起学生和教材的桥梁,如何触动学生的感情,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意义呢?我有以下几点粗略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88):30-31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二是学生"潜伏"的情,三是教材"内蕴"的情。无论哪一种"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的情感教学,使学生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化地理解文章中蕴涵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罗万玉 《青海教育》2002,(10):27-28
语文教学有两个层面:一是字词句段篇的感性教学,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知识,达到听说读写的一定能力,这是语文教学最起码的要求。因此,这是浅层次的,还不能说是一种境界,它只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入门,是语文教学中“情”的贯穿,“悟”的培养。“情”与“悟”交相辉映,互为因果,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升华,一种有意为之的拔高,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因此,这是深层次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这种“情”结,有这种“悟”性,有“情”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的语文教学实施往往侧重于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却往往忽视了挖掘语文教材的深层次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趣味和进一步实现高中语文的有效性教学工作。如何借助语文教材的价值来提高学生的情智?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来进行具体的论述。重新认识语文教材因为高考的存在,很多教师的教学实施与工作都围绕着高考来展开,并且以高考为风向标。这样的一种方式是纯应试教育的方式,这样的一种方式固然能够  相似文献   

15.
赵璐 《河南教育》2008,(5):17-17
“文贵有情”,情是文章的血液。“情至深处方动人”,一篇感人的文章能够紧扣读者的心弦。那么如何“披情人文”,融情于语文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正>一堂好课就像一件艺术珍品,它会吸引大家集中精神,积极投入;它会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语文学科因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特点,在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方面得天独厚。况且,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音韵和谐、情文并茂。教学中,只要老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正>"共情"指的是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做出恰当的反应。共情通常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发生的一种积极的感觉能力。阅读教学中的"共情"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一起进入文本以及文本作者的精神世界里,合理地产生情感共鸣与个性体验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这些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的创作情感。在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8.
孙海霞 《语文天地》2013,(16):28-29
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文学作品历来讲究"情","情者文之经","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每一篇语文教材都是有"情"之物。它们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学科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  相似文献   

19.
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内心体验。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喜、怒、哀、欲、爱、恶、惧七情的说法。我国的古代文学创作也讲究一个"情"字,"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中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感悟精彩的过程就是受到陶冶的过程。语文学习不能无情,披文入情、以情动人是最重要的形式。学生多学或少学一篇课文、多认或少认一个字并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收获的大小,关键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投入情,对课文中的人物和景物动情。只有把情灌注于语言文字之中,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