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PU)树脂与环氧树脂(EP)分别制备了两种单向复合材料,通过动态接触角与纤维拔出法表征了玻纤与树脂的润湿性和界面强度,并研究了单向复合材料静态与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环氧树脂相比,聚氨酯树脂黏度低和表面张力小,与玻纤之间具有更低的动态接触角和更高的界面强度,使得PU/玻纤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静态力学性能;但在动态测试下,与EP/玻纤复合材料相比,PU/玻纤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储能模量、较高的损耗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纳米碳酸钙/玻纤/聚丙烯(纳米CaCO3/GF/PP)复合材料,探讨了纳米复合材料的配方、生产工艺及纳米CaCO3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aCO3对玻纤增强聚丙烯具有增强增韧作用;采用稀土复合偶联剂对纳米CaCO3进行表面活化处理,添加适量增容剂,对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较好的效果;添加3%的纳米CaCO3后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聚氨酯复合材料(RRIM-PU)进行了弯曲性能测试试验,研究了玻纤质量分数及玻纤长度对RRIM-PU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弯曲应力-应变曲线。同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观组织结构,分析了玻纤在基体中的增强作用及制品弯曲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玻纤质量分数30%,玻纤长度25 mm的复合材料制品具有最佳的弯曲性能。  相似文献   

4.
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研究增强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RRIM-PU)化学组成和RRIM工艺性能的基础上,以玻璃纤维作为增强剂,研制了RRIM聚氨酯增强复合材料,并对其制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有玻璃纤维的聚氨酯RRIM材料,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机械性能显著提高,并在RRIM工艺要求范围内,材料的性能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可制得性能优越的RRIM-PU增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气味的影响因素研究,开发了校车用低气味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制品的气味等级≤3.5级,满足了校车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聚氨酯硬泡塑料/玻纤粉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聚醚多元醇、PAPI、催化剂、发泡剂和玻璃纤维等为原料,制备高密度聚氨酯硬泡及它与磨碎玻纤粉的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硬泡的强度及磨碎玻纤粉粒径、预处理及其含量对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不同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硬泡的各种强度值总体上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500kg/m^3的聚氨酯的拉伸强度比200kg/m^3的提高了104.74%,冲击强度提高了194.84%;400目粒径的玻纤粉可使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压缩强度;玻纤的加入将降低材料的强度值,但偶联剂预处理可使它们有所改善;加入磨碎玻纤粉后,材料的热稳定性增加,且采用偶联剂KH550对玻纤粉进行预处理可进一步改善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7.
环保型蔬菜专用叶面肥配方研究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环保型蔬菜专用叶面肥配方设计的研究方法,提出了20个配方进行大田小区试验,优选出的配方经在蔬菜上施用后,产量增加,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001mg/kg;根茎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低于198mg/kg,叶菜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低于50mg/kg,达到了无公害蔬菜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在汽车结构中,聚氨酯玻纤增强纸蜂窝复合材料可应用于天窗、备胎盖板、行李箱隔板和搁物板等多个部位;另外,该复合材料还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和运动器材等领域,是替代传统环氧类和聚丙烯树脂的理想材料。为满足汽车制造业对于轻量化、高强度且易加工材料的不同需求,万华化学(北京)有限公司研发出了性能  相似文献   

9.
注塑工艺制备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性短玻璃纤维增强PP,通过混合-注塑工艺制备玻璃纤维/PP复合材料,并较全面的研究了玻纤含量、长度、偶联剂类型与加入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增加到35%时性能最佳;并且发现纤维长度越长,增强的幅度越大;随着注塑次数的增多,聚合物的拉伸强度先大后小,证实3次较好;说明用注塑法来制备短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对其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LFT-S在线混炼注塑一步法成型工艺制备的制品,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达到了135.2MPa、196.6 MPa和34.3 kJ/m~2,相较于传统LFT-G先造粒再注塑成型工艺制备的制品,分别提高了17.8%、20.6%和56.6%。主要原因是在LFT-S工艺制品中,其长玻纤平均保留长度为5~8 mm,远大于玻纤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临界长度(3.0 mm),长玻纤所形成的缠结网络结构能更好地承受各个方向上的应力。此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断面的分析表明:纤维增强制品在断裂过程中,需要克服纤维与基体间的粘结力,随着大量玻纤从基体树脂中拔出,大量聚丙烯树脂残留在玻纤表面,证明玻纤与聚丙烯基体界面结合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聚酰胺66 (PA66)中加入不同含量玻璃纤维,进行了玻纤增强PA66复合材料注塑制品熔接痕强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在获取最佳玻纤含量的情况下,利用研制的熔接痕样条振动模具进行了不同振动参数条件下玻纤增强PA66复合材料制品熔接痕强度变化规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不同含量玻纤增强PA66复合材料注塑制品的熔接痕强度存在最佳值,即当玻纤质量分数为40%时,熔接痕强度达到最大值;在玻纤质量分数为40%时,引入振动力场能进一步提高制品熔接痕强度,且振动参数存在最佳值:当振动频率为40 Hz时,制品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当振动频率为50 Hz时,制品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在振动力场的作用下,随着频率加大,PA66基体与玻纤均更易沿着熔体流动方向移动,玻纤在制品熔接痕区域相互穿插形成交织结构,从而提升熔接强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玻纤增强PBT复合材料,考查了玻纤含量、不同增韧剂、主机转速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性能随玻纤含量升高而提高;三种增韧剂中,增韧剂AX8900对复合材料增韧效果较好,最佳用量为5%~6%;玻纤增强PBT复合材料生产中主机转速控制在300~350r/min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选用6种不同牌号的玻璃纤维,通过萃取和热处理分别去除浸润剂中成膜剂与偶联剂,分析二者质量分数,通过测试原玻纤、萃取后玻纤及热处理后玻纤增强聚氨酯的界面剪切强度,以及萃取后玻纤表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浸润剂组分和结构对界面力学性能的贡献。结果显示:萃取后,玻纤增强聚氨酯界面剪切强度略有降低,热处理后,界面剪切强度大幅降低,减小50%以上,且萃取后玻纤增强聚氨酯界面剪切强度随玻纤表面N/Si比增大而增大,表明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主要来自玻璃纤维浸润剂中偶联剂的贡献,且随玻纤表面N元素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连续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可以替代一些传统材料,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很多方面,其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主要综述了连续玻纤/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模压成型工艺和拉挤成型工艺;以及它在复合材料井盖、防滑鞋底和合成材料轨枕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了连续玻纤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在研发生产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生产絮体,研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BDPs)PCL为其提供碳源的可行性和效率。启动阶段,养殖固体颗粒物有72.38%±3.87%的氮素转化为异养细菌的生物量,细菌产量(m(VSS)/m(养殖固体颗粒物))为(447.5±23.90)g/kg,絮体粗蛋白含量(m(粗蛋白)/m(VSS))最高达到(541.25±59.46)mg/g。DOC不断增加,ρ(DOC)/ρ(NH_3-N)自第19天起达到10以上。絮体对于养殖废水、养殖固体颗粒物的无机氮转化能力分别为9.72±6.20、1.71±0.83g/(m~3·d)。絮体粗蛋白含量在进水后达到(425.38±10.31)mg/g,进泥后达到(431.93±20.55)mg/g。根据碳源的用量和成本价格可知PCL价格较为经济,添加过程更简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用量、基体树脂流动性、玻纤形态和短玻纤的单丝直径对玻纤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P-g-MAH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断面呈韧性断裂。基体树脂PP的熔体流动速率越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短玻纤比长玻纤直接纱增强效果好,玻纤的单丝直径越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当PP/PP-g-MAH/其他助剂质量比为67/2/1时,质量分数30%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在浸润剂中使用复合偶联剂,改善无碱玻璃纤维增强PA复合材料的耐黄变性,并提高机械性能。结果表明:当配方中偶联剂用量为1.0%,润滑剂用量为0.1%,其它助剂含量不超过0.3%时,玻纤的浸润剂附着率达0.85%,切断率为96.6%;30%玻璃纤维增强PA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达到157,MPa,冲击强度达到9.0,kJ/m^2,色差值L=74.17,a=-4.3,b=4.02。不仅提高玻纤的浸润剂附着率和短切性,而且保证制品的强度和外观。  相似文献   

18.
《塑料科技》2017,(10):25-29
采用熔体浸渍包覆长玻璃纤维装置制备了长玻纤增强聚丙烯(PP/LFT)复合材料,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同等配比的短玻纤增强聚丙烯(PP/SFT)复合材料。研究了增容剂含量、预浸料颗粒长度以及加工工艺对玻纤增强聚丙烯(PP/G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LF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PP/SFT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分别可达115.0 MPa和42.4 kJ/m~2;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的加入明显改善了GF与PP间的界面黏结强度,进一步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比之下,增容剂对PP/SFT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提高预浸料颗粒长度有利于复合材料纤维保留长度和力学性能的提升;适度提高加工温度,可进一步提高浸渍效果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熔体浸渍工艺制备了高性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复合材料,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对长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进行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玻纤含量和扫描频率对长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随着扫描频率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采用Arrhenius方程计算长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在α转变时的分子运动活化能。另外,还研究了玻纤含量对长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前言聚丙烯具有不活泼的特点,当以玻纤增强时,聚丙烯与玻纤间粘结性差,不能发挥纤维高强特点,直接影响性能。生产实践证明,用于增强热塑性塑料的玻璃纤维,所用浸润剂是影响制品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浸润剂在整个复合材料结构中含量甚少,但是浸润剂组份的变化对增强材料的外观以及耐久性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对增强聚丙烯玻纤浸润剂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在已往研究基础上,对浸润剂各组份作用机理,原材料及用量选择,配方设计进行一系列对比试验,初步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