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英杰教授认为,胃癌核心病机是脾胃虚弱,浊毒内蕴,其病位在胃,故治以健脾和胃与黜浊解毒并用为主的“通补法”。通补并用,寓补于通,以通为用,“通”予邪出路,“补”以输送气血周流全身,“通补”以使浊祛正复,临证收获良效。“通补法”是贾教授治疗胃癌的重要思想之一,文章旨在总结贾教授30余载临证活用“通补法”治疗胃癌的经验,予临床医师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朱首伦  何志鹏  阮名琪 《新中医》2024,56(6):207-210
介绍陈志强从虚瘀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陈志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强调辨病时结合新病和久 病、局部辨证和微观辨证,以瘀为首发病因,瘀贯穿疾病始终,久病以虚为主,虚瘀夹杂。治疗时运用清、 化、通、补四法,即清热化瘀以通络、行气化瘀以通络、活血化瘀以通络、补虚化瘀以通络,处处顾护脾胃, 配合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达到防治结合、标本兼治之功。  相似文献   

3.
探究叶天士从脾胃论治虚劳。叶天士认为虚劳多由病后病情迁延日久,气血阴阳久久虚耗,脏腑组织无以充养所致,若此时脾胃愈虚,气血生化乏源更甚,则虚劳愈渐。对于虚劳的治疗,叶氏重视脾胃的作用。其从脾胃论治虚劳主要体现为:运用轻清上浮且甘凉濡润的药物治疗上损;选择甘温或甘寒之药补益中损;采用培补中焦脾胃为主的药物治疗下损;予以培补中焦之法治疗阴阳失调且病情复杂的虚劳病证;并指出要注意养生调摄、顺应节气、分时服药。叶氏补益脾胃治疗虚劳的学术思想,为现代医家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提供了中医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介绍周亚平主任医师分期辨治胃癌术后的经验。其认为胃癌术后病机特点为正气虚损,余邪未尽,治疗当健脾疏肝以胃气为本,解毒化瘀以通降为用,临证分为术后早期、化疗期及康复期,每期予辨证分型论治,用药注意脾肾并重,对降低化疗后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体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汉钧教授治疗乳房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汉钧教授对乳房病的治疗,主要介绍对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术后调治的经验,总以平补肝肾、调摄冲任和健固脾胃、培补后天为治则,依辨病辨证不同加活血调经、培元解毒的原则,体现了唐汉钧教授“治病求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介绍蔡淦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胃癌前病变的临证经验。认为病机以脾胃为中心,与肝脏关系密切,以脾胃虚弱、气阴不足为本,气滞血瘀、湿热邪毒为标;治疗以健脾清化、活血解毒为总则;遵循“治中焦如衡”的法则,通补兼施、寒热并投、刚柔相济、气血共调;衷中参西,病证结合;心身同治,重视调护。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ILD)是一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的活动性慢性肝病,中医认为其之发生总属虚实夹杂,虚多源于脾胃之虚,实多责之湿热、痰瘀、浊毒。虚实交互、互为因果,相互作用而发病,故中医治疗上从“清、消、补”三方面综合论治,朔本逐源。清既清其热,除其湿;消既通其络,消其壅;补既补其虚,扶其正。最终使邪去正安,病自得愈。本文拟论述运用中医“清、消、补”之法辨治自身免疫性肝病,以期为该病中医诊疗提供新思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本病辨治中的优势。后附验案一例。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肝硬化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病发展至晚期的阶段,属中医积聚、鼓胀等病证范畴,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多表现出毒瘀阻络,肝体变硬,正气亏虚等证侯。毒蕴不散,邪瘀成积,积损致虚的病机贯穿肝硬化全程,针对该病不同发展阶段病机特点,应辨证采用解毒、化瘀、补虚方法治疗。毒瘀搏结,邪结肝体,治宜解毒化瘀;瘀毒羁留,肝硬脾积,治宜化瘀消积;毒瘀耗损,正虚不足,治宜扶正补虚;并发坏证,治宜谨守病机。辨证论治有利于控制病情,延缓肝病进展,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癌因性疲乏属于中医“虚劳病”范畴,本文根据虚劳病的诊治,探讨六经辨证在癌因性疲乏中的辨证思路。笔者团队认为癌因性疲乏病机上总属“虚”和“郁”,因气血阴阳的不荣与不通发病。在治疗上,因“虚”致病,认为以太阴脾虚为本,治当扶太阴复形质;因“郁”致病,治当疏气机散积郁,根据正邪盛衰情况区分阴阳,正气尚充属阳证者从少阳病论治,阳虚正损属阴证者按厥阴病论治,以此为主线再辨兼夹证。同时注重调畅肿瘤患者的心理情致,以达到心身同治的目的。为构建癌因性疲乏运用六经辨证的经方诊治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免疫系统难治病,全球发病率为1%~3%,且病程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龚丽萍教授对银屑病的诊治经验甚是颇丰,见解独特,提出“外邪束表、营卫不和、热毒蕴内”为此之重要病因病机。治疗上主张从分型论治,但又不拘泥于传统从血论治,灵活将中医外科“消、托、补”三法运用于寻常型银屑病分期论治当中,当病情处于进行期,宜“消”,重在“透邪”(宣透祛邪、清透达邪),给邪以出路;静止期,宜“托”,其透托法重在清热利湿,化瘀解毒,补托法重在健脾利湿;退行期,宜“补”,重在顾护阴液、健固脾胃以扶正。此外,临证中还重视情志疏导法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丁英钧  王聪慧  许庆友  蔡冀民 《中医杂志》2012,53(13):1098-1100
总结赵玉庸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治经验和临床用药特点,治疗中注重大方复治、攻补兼施;扶正培本、尤重后天;泄浊解毒、祛邪治标;化瘀通络、贯穿始终,体现气血水同治、寒热兼施、通补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采用自拟方解毒化瘀健脾汤并结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单纯采用中药治疗,以自拟的解毒化瘀健脾汤为基础方(组成: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连翘、半枝莲、板蓝根各15g,山药、白术、扁豆、茯苓.赤芍、丹皮,丹参各10g,三七6g),并结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共80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80例中,基本治愈20例,有效5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75%。结论: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采用自拟方解毒化瘀健脾汤并结合中医辨证用药的治疗方法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庄园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524-1525
沈英森教授在脾胃病治疗方面经验丰富,认为岭南地区潮湿多雨,脾胃病病机多为脾虚湿困。根据脾胃生理特点不同,用药宜通补结合,刚柔并济。认为饮食调养是脾胃病预防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4.
《金匮》辨治虚劳病探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读文 《河南中医》1997,17(5):267-267,269
本文从察病因,劳由七伤;抓主证,治调阴阳;重正气,而补脾肾;瘀当攻,宜“缓中补虚”四个方面探析了《金匮》辨治虚劳病的方法、特点。明确指出七伤是病因,五脏阴阳虚损是病机,调补阴阳为治法,补脾肾是特点,虚劳有瘀血不峻攻,宜“缓中补虚”。  相似文献   

15.
Hp耐药性增加、根治率下降等致Hp相关性胃炎的症状反复,久治不愈。迟莉丽教授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分三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多获效验。第一阶段当以调理脾胃功能为要,兼加驱邪,中医辨证予清热化湿、疏肝和胃、化瘀通络、温中健脾、益气养阴;第二阶段运用标准三联或四联疗法彻底根除Hp;第三阶段益气养阴或温中补虚,健运脾胃,防病反复。  相似文献   

16.
介绍张云鹏教授应用膏方治疗慢性疾病经验。其临床治疗讲求辨证与辨病结合,主次兼顾,防治并举;治补结合,重视脾胃,补益五脏;通补结合,扶正祛邪;顾护脾胃,动静结合;遣方用药轻灵,中西合参,相得益彰。最后举膏方医案一例。  相似文献   

17.
程海波教授团队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为基础,创建了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癌毒病机理论认为,胃癌的主要病理因素是“虚、痰、瘀、郁、毒”;核心病机为“痰瘀郁毒、脾胃亏虚”;临证应以“抗癌解毒、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治疗以抗癌解毒为核心,化痰祛湿、祛瘀散结为关键,理气解郁为要点,健脾益胃为根本。本文基于癌毒病机理论,阐释胃癌的核心病机及其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为中医药辨治胃癌开拓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炎、癌”转化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重要机制。曹志群教授扎根临床多年,对于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曹老师认为“虚、瘀、毒”为“炎、癌”转化的关键病机,其中正气亏虚是“炎、癌”转化的根本,瘀血、毒邪既是病机演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该转化总体上呈现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特性。曹老师将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三者有机地进行结合,以及综合内镜、病理表现,提出以“扶正化瘀解毒”为基本治则,创立芪莲舒痞方以扶正补虚培中州、化瘀行滞通其络、解毒祛邪以防变,在改善临床症状,逆转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以及降低胃癌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体现了中医“治未病”之“既病防变”的原则,为中医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陆拯教授认为"胃气亏损,毒邪内伏"是胃癌术后关键病机,指出在该病中的毒邪不仅是单纯的癌毒。治疗上,创立"毒证四层法"指导辨治,并针对其病因病机特点,提出"益胃解毒法"。益胃者,补益脾胃正气;解毒者,化痰瘀以解癌毒,以及温寒毒、清热毒、利湿毒、祛痰毒、化瘀毒等灵活运用,以扶助正气,杜绝新生毒邪,期冀预防癌肿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20.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毒邪,侵犯肝胆脾胃,“瘀热发黄”是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病机。治宜祛湿清热,解毒化瘀。用茵陈蒿汤合凉血化瘀重用赤芍方加减;湿阻脾胃,肝郁气滞是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病机。治宜祛湿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用柴平汤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