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番红花     
番红花(Crocus sativus)又名西红花、藏红花,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叶线形,自基部鳞茎生出,花顶生,1—2朵,淡紫色,花柱3叉分歧,橙红色至深红色。花期10-11月。番红花原产欧洲南部至伊朗,我国浙江、江苏、江西、山东、西藏、新疆及北京、上海等地有引种栽培。番红花以花柱、柱头入药,能活血化瘀,解郁安神,凉血解毒。番红花  相似文献   

2.
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又名番红花、西红花;藏药中称为苟日苟木.它是鸢尾科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我国长期以来把它作为珍贵的中藏药.其药用部位是柱头,有效成分主要是藏红花素、藏红花酸、藏红花醛和藏红花苦素.丁葆祖等于1979年首次从藏红花的球茎获得完整的植株[1].Sano等人1987年在离体条件下,诱导花柱-柱头状物再生获得成功[2],此后国内外不断有相关报道[3~7].但试验大多集中在由外植体直接或由愈伤组织间接诱导柱头状物,且花柱-柱头状物的频率低和数量少.我们试图先由藏红花花瓣诱导瓣状体,再定向分化花柱-柱头状物,来提高花柱-柱头状物的诱导频率和数量.从而为以后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藏红花 (CrocussativusL .)又名番红花、西红花 ;藏药中称为苟日苟木。它是鸢尾科草本植物 ,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我国长期以来把它作为珍贵的中藏药。其药用部位是柱头 ,有效成分主要是藏红花素、藏红花酸、藏红花醛和藏红花苦素。丁葆祖等于 1979年首次从藏红花的球茎获得完整的植株[1 ] 。Sano等人 1987年在离体条件下 ,诱导花柱 柱头状物再生获得成功[2 ] ,此后国内外不断有相关报道[3~ 7] 。但试验大多集中在由外植体直接或由愈伤组织间接诱导柱头状物 ,且花柱 柱头状物的频率低和数量少。我们试图先由藏红花…  相似文献   

4.
番红花雄蕊柱头状物的离体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雄蕊为材料诱导培养出花柱柱状结构,诱导率可达30%,起源于花丝基部。影响雄蕊柱头状物诱导的主要因素为外植体的发育期和生长素NAA的使用浓度。幼嫩浅黄色雄蕊适于诱导柱头状物。温度和光照在不同激素水平下对雄蕊柱头状物诱导的影响不同。紫外检测表明,由雄蕊诱导出的柱头状物含有番红花甙、番红花醛和番红花苦甙。其含量明显高于由药柱诱导出的柱头状结构。在诱导花魔王、子房、花瓣的柱头状物的过程中,观察到成药逆转现象。  相似文献   

5.
离体培养下番红花花柱—柱头状物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幼花被和幼花柱可以诱导花柱-柱头状物的再生,长度为24mm 的花芽上分离的花被具有最高的诱导频率(37.5%);花被外植体附加 K5 mg/L 和NAA 4mg/L 有利于再生花柱-柱头状物,频率达到35.3%;附加6-BAP 7 mg/L 和 NAA9mg/L 则有利于柱头状物的大量形成。  相似文献   

6.
闵辰杰 《生物学杂志》1990,(4):24-26,47
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雌蕊柱头及花柱上部(上等品应只含柱头,不含或少含花柱)入药,性平,味甘,无毒.有活血、通经、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治疗月经不调、经闭、难产和跌打损伤等症,为中医妇科要药.此外,番红花在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的着色方面也广为应用.芽可达20多个.球茎的正上部有1-4个较大的顶芽(主芽),能抽叶,开花;侧部有9-16个较小的侧芽,只抽叶,不开花;下部的2-3个芽一般不萌发. 出苗后,母球茎内的养分逐渐消耗,重量减轻,到翌年3月中旬缩成盘状,但不腐烂,仍有生根能力.母球茎一旦腐烂,植株  相似文献   

7.
无土栽培番红花的L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分析比较了有土栽培和无土栽培番红花(Crocus sativusL.)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发现两者有一致的指纹图谱,并利用质谱作检测器(MSD)从无土栽培番红花药材中检测到了西红花苷-Ⅰ[crocin-Ⅰ,C44H64O24,分子质量(M.M.)976]、西红花苷-Ⅱ(crocin-Ⅱ,C38H54O19,M.M.814)、西红花苷-Ⅲ(crocin-Ⅲ,C32H44O14,M.M.652)、苦藏花素(picrocrocin,C16H26O7,M.M.330)、苦藏红花酸(picrocro-cinic acid,C16H26O8,M.M.346)、双葡萄糖基莰非醇(di-glucosyl-kaempferol,C27H30O16,M.M.610)以及1个西红花苷-Ⅱ的异构体(crocin-Ⅱs isomer,C38H54O19,M.M.814)。从化学成分角度,说明无土栽培技术可以用于无公害番红花药材的生产,在缺乏对照品的情况下,LC/MS法可作为检测番红花药材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1 植物名称番红花(Crocus sativus),又称藏红花、西红花,藏药中称为苟日苟木. 2 材料类别番红花的花瓣. 3 培养条件第一步诱导瓣状体,诱导培养基为1/2MS+NAA 4 mg*L-1(单位下同)+ KT 4~8+CH 300+肌醇 200.第二步花柱-柱头状物的定向分化培养,分化培养基的配方是1/2MS+NAA 4+KT 4+CH 300+肌醇 200.上述培养基均加入0.5%琼脂粉,3%蔗糖,pH为5.8.培养温度为(20±1)℃,暗中培养.  相似文献   

9.
金钗石斛研究概况(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综述珍贵药用和观赏植物金钗石斛的植物学特征、栽培技术、药材特性、药用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万兵 《四川动物》1992,11(3):37-39
1 我国药用兽资源概况我国有兽类470余种(包括海兽).其中有药用价值的达174种,占37.02%。鹿茸、麝香、穿山甲、熊胆等品种都以其产量大、质量优而闻名于世,成为重要的道地药材。建国以来,我国新发现兽类新种和新亚种77个,新记录116个,其中四川梅花鹿、原麝安徽亚种等都具有药用价值。我国丰富的药用兽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黄芩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药用黄芩为唇形科(Labiatae)黄芩属(Scutell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是我国大宗中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我们对其原植物黄芩的种质资源、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黄芩药材的解剖学研究和显微鉴定等进行了系统考察和总结,可为深入进行原植物黄芩的生物学研究及药用黄芩的真伪鉴别和提高药用部分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依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2.
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是名贵的进口药用植物,原产西班牙、希腊、伊朗等国,我国浙江、北京等地引种栽培。在栽培条件下未见结实,以球茎繁殖,在生产过程中,球茎越种越小,花产量降低,种源紧缺。有关番红花试管植株培养国内已有报道,但是分化率较低。本文简要报道番红花试管繁殖的初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镜像花柱是指花柱在花水平面上向左(左花柱型)或向右(右花柱型)偏离花中轴线,是一种花柱多态现象,可根据左、右花柱花在植株上的排列式样划分为单型镜像花柱和二型镜像花柱两类,或根据镜像花柱和雄蕊的排列方式划分为雌雄互补镜像花柱和非雌雄互补镜像花柱两类。镜像花柱现象已在被子植物11个科的部分种类中进行了报道,它在保护功能型雄蕊和雌蕊、通过自交产生繁殖保障效应以及通过减小雌雄功能间干扰、提高异交率和雄性适合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目前已成为植物繁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分析了国际上有关镜像花柱的研究工作,重点介绍:(1)镜像花柱的类型、镜像花的形态分化及花部特征,(2)镜像花柱植物在被子植物中的分布及其遗传演化,(3)镜像花的交配式样和交配频率、传粉特点及其进化生物学意义,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镜像花柱植物的进化生物学特性,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当药用昆虫被加工炮制成碎块或粉末状态时,其昆虫类别和真伪的鉴别就显得十分困难。未经准确鉴定的药用昆虫会影响临床用药安全。为寻找准确、灵敏且快速的检测方法,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分别以药用神农洁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炮制品药材的完整和破碎个体为研究材料,对其mtCOI基因进行提取、扩增及测序分析,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对炮制后药用蜣螂鉴定的可行性。通过对不同DNA提取方法的比较,成功从炮制后干燥药材虫体内提取出总DNA并扩增出mtCOI基因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mtCOI基因序列能够区分神农洁蜣螂和其形态近似种。作为药用神农洁蜣螂DNA条形码标准片段的mtCOI基因序列已投递至GenBank。研究还表明,碎块状药用蜣螂药材中混杂有一定比例的其他昆虫。该结果有助于建立适合加工炮制后药用蜣螂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标准,并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八六年十二日十八日,由省药材资源普查办公室主办的历时四天的安徽省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展览会在省国防工办展览厅开幕。这次共展出了二千七百余种药用动、植、矿物的标本、图片和实物,并对各类品种的生长习性、分布地区、药用性能以及对今后药材开发利用的展望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药用动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做药用的动物种类繁多,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载有动物药65种。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则增至461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版记载常用中药材446种,其中动物药50种,占十分之一强。至于目前医药界及民间实际应用的动物药,则远远超过药典记载的数目。 迄今药用动物很少有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更好  相似文献   

17.
药用果树——余甘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用果树——余甘子汪开治余甘子(Phylanthusemblica),又称庵罗果、庵摩勒、印度醋栗,系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原产于印度及亚洲热带地区,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均盛产。余甘子的扁球形肉质浆果甘酸可口,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8.
蜈蚣是我国传统的动物药材。早在三百八十多年前,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曾对蜈蚣的药用价值作了记载。 湖北省是我国药用蜈蚣的主要产区之一,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在解放前药用蜈蚣的收购量不大,解放后才逐年增加。在1957年,全省收购量38万条;至1975年,收购量已达1,903万条,产量提高了五十  相似文献   

19.
许多药用爬行动物作为药材沿用已久,临床疗效较佳。据有关方面反映,经常遇到种类鉴别不准,影响临床疗效。或由于传说的“道地药材”观念,虽然同属一种动物,往往限于某些地方收购,出现数量不足;而另一些产区又未组织收购的情况。有的药材需求量大,供不应求,急需进行人工养殖或寻找近缘种作代用品。为解决上述问题,特介绍几种药用爬行动物,供有  相似文献   

20.
新疆巩乃斯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量、生活型、药用部位等方面对巩乃斯沟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巩乃斯沟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共有野生药用植物54科260多种,分别占伊犁河谷地区药用植物科、种数的54.54%和46.34%。其中珍稀濒危药用种子植物21种,新疆道地药材8种,蒙医药地道药材38种;多年生草本类型占该区药用种子植物总数的70%以上;全草类和根类药用植物最多,分别占该区药用种子植物总数的50.84%和21.40%,大多数种类属于北温带分布区类型;优势科主要有菊科、蔷薇科、毛茛科和豆科,优势属主要有蒿属,毛茛属和委陵菜属。本文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