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临床输液反应288例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对策。方法从反应人群结构、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输液器材的质量、患者及气侯因素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发生与性别因素无关,各年龄段以55岁以上发生率最高;预后情况较好。从用药情况看,联合用药越多,输液反应发生率越高;加入抗生素粉针剂或中草药制剂输液反应发生率高;引发因素以不溶性微粒超标最多,高发因素还包括内毒素阳性、输液器材不合格、输液操作因素等。结论认真执行三查七对,防止差错,药物、液体及器具在配制使用前认真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观察室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从而减少其发生率,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分析门诊观察室137例输液反应的原因,并探讨防止措施。结果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有药物、输液器材、输液速度、环境因素和患者体质等因素。所有患者经治疗30min后症状消失或好转。结论合理用药,把好药品及器材质量关,规范各项操作,改善输液流程及输液环境等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临床输液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输液反应为临床引起的各种非治疗效应,在治疗中时有发生。结合相关报道,笔者对引起输 液反应的因素及对策作以下分析。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我院发生的输液反应共158例,其中,男78例,女80 例;年龄最大者87岁,最小2岁。1.2 方法 从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输液器材的质量、 患者及气侯 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2 结果见表1,2。表1 158例输液反应用药情况输液中加入的药物种类例数占总例次比例/%只加一种药物2012.7二联用药2616.5三联用药7044.3>四联用药4226.6加入抗生素粉针或中草药制剂9862.0表2 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分析引起输液…  相似文献   

4.
101例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方法:对101例输液反应从药品质量、输液器材质量、输液操作因素、患者个体因素以及环境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药品、输液器材的质量非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在控制输液外在质量的情况下,应重视患者个体差异及环境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输液不良反应原因的系统分析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以减少和控制发生率。方法:综合近年来有关报道及我院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有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输液器及患者体质等因素。结论:全面质量管理和药学服务在系统控制输液不良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邱梅  张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0):3154-3155
目的 分析临床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应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门急诊发生的56例输液反应患者临床资料,按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季节因素、人群结构与疾病分布、预后等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反应最为常见;发生率以幼儿和老年患者最高;联合用药越多,输液反应发生率越高;加入抗生素粉针剂或中草药制剂输液反应发生率增加.结论 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严格控制液体滴速,是降低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临床输液反应的因素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以其达到尽量减少其发生率,方法:综合近年来有关报道。分析本院近年来输液反应检验结果,结果: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有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输液质量及患者体质等因素。结论:为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必须加强对各方面的来格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临床输液反应的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录平  张云 《海峡药学》2005,17(3):163-164
通过从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输液器材的质量、输液环境和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输液反应的原因,提出预防输液反应的对策如严格掌握输液的适应症、剂量、禁忌症;输液前要认真检查药品质量;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操作;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注意个体差异;注意药液温度与体温的差别;注意输液保存等,有助于对输液反应的预防、控制及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22例住院患者发生的静脉输液发热反应进行回顾性归纳和总结。结果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环境因素、输液器材和药品质量、无菌技术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只有把好物品采购关,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患者营养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合理药物配伍、密切临床巡视,才能减少或杜绝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继而减少甚至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日常观察,从临床输液中常出现的输液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临床常见输液反应如热原反应、空气栓塞、循环超负荷及静脉炎等是由操作因素、热原因素、药物因素、器具因素、环境因素、患者因素等造成。结论输液过程中常见的输液反应,多因未能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或因患者身体属特异质等原因造成。只要我们严守操作规程、合理用药、把好药品和器具质量关,加快建立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密切观察输液期间患者反应,以及通过精心、针对性的护理,输液反应是可以减少甚至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静脉滴注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应利用的与其相对应的预防方式。方法收录急诊发生的70例输液反应患者的临床具体信息,依照输液反应的临床表现形式、输液操作、药物因素、季节因素、疾病分布、人群结构与预后等要素展开总结和讨论。结果输液反应的临床特点中,发热反应是比较普遍的;发生率以幼儿和老年患者最高,联合用药越多,输液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加入中草药制剂以及抗生素粉针剂时输液反应发生率加大。结论减小输液反应的有用方法包含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谨慎控制液体滴速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寻找预防措施,减少输液反应发生率。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66例输液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液反应的发生与药品种类、合并使用,患者年龄、体质,输液操作、滴注速度等多因素相关。结论:严格执行"四查十对",掌握药品配伍禁忌,加强无菌操作是控制输液反应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如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输液器及患者等因素,在临床上严格监控每一个环节,全程控制质量,以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浅谈输液的常见反应、具体分析及有效预防。方法查阅我院2005~2013年的护理部输液反应记录,从中收集20例完整记录:男12例,女8例。按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分布,使用的液体及其构成比,输液中加用药物分类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并总结预防措施。结果输液反应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与药物、患者因素、输液器材质量、输液速度、输液环境有关,尤其是患者的体质及过敏禁忌有很大因素,必须做到谨慎仔细观察记录患者输液的症状。结论输液反应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热源反应、过敏反应、配液、输液器材质量,输液速度及患者年龄、个体差异等。对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医护人员对药物及器具的卫生监测;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加强巡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引起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与临床护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临床输液反应的特点,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找出产生输液反应的原因。结果临床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病情因素、体质因素、气候因素、输液操作因素等。结论要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必须加强监控和护理管理,改进输液和配药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发生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旨在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方法对16例发生静脉输液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引起输液反应发生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输液器具因素、患者个体因素、环境因素、输液温度、药物配伍及护士操作因素等。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和护理,16例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症状、体征均逐渐缓解,患者很快好转。结论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严格按照各项护理技术规范操作,规范药物配伍,合理安排输液,改善操作环境是预防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临床输液反应原因的综合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输液反应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输液反应,结合我院临床输液疗法开展的实际情况,考察细菌内毒素、不溶性微粒、配伍用药、环境等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结果发生输液反应的输液残液中,细菌内毒素和不溶性微粒均显著增加,配伍用药、配液与输液的环境、输液的包装材料等已成为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结论规范输液疗法的操作及合理配伍用药是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输液反应的诱因。方法:选取我院发生的输液反应共110例,其中,男66例,女44例,将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分为热原反应组、过敏反应组,从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输液器材的质量、患者及气候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并不是单纯由大输液引起,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结论:在输液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和预知各种可能介入的因素,采取相当的防范措施,排除各种隐患,当发生输液反应时,应从各方面找出原因,及时做好补救措施,保证临床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367例输液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上解引起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方法:通过对本院1992~1999年10月有完整记录的367例有输液反应的病例,按性别、年龄、季节、科别、输液反应类型、输液种类、所加用药物种类及输液反应发生后药品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中以热原反应为主,占270例,其次为过敏反应,占65例;所使用的输液,以5%葡萄糖注射液(GS)最多,其它依次为0.9%氯化钠注射液(NS)、20%甘露醇注射液(甘露醇);所加用的药物,以中成药制剂、生化制剂及配伍混合用药最为多见,分别为176、56和40例;残余输液热原检查有296例出现阳性,细菌培养有28例出现阳性,不溶性微粒检查有212例超标。结论:药品质量、输液器具、联合用药、环境污染、操作不严及患者特异性体质均是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22例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22例输液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与药品质量、输液操作、输液器具质量、药物配伍、患者个体差异及环境气候等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药品质量、合理用药、尽可能减少配伍种类与数量是减少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