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2,自引:17,他引:12  
塔里木盆地发育3套优质气源岩,具备充足的气源条件。由于塔里木盆地各构造单元的勘探程度不同,近年来又取得了许多新的勘探成果,因此,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概念重新对塔里木盆地进行了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最新评价结果是塔里木盆地油气总资源量为123.37亿t油当量,其中油资源量为59.94亿t,天然气资源量为79599.43亿m3。目前全盆地天然气探明度很低,勘探潜力巨大。研究结果显示,库车坳陷是近期天然气勘探的主战场,塔西南坳陷是天然气勘探的接替区,塔东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准备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50多年勘探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主要存在第三系、侏罗系两套烃源岩,第三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偏低,烃转化率较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低,主要分布在柴西地区。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Ⅲ2型,主要分布在柴北缘地区。盆地内具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类储层,碎屑岩储层是主要储油层,在纵向上分布于侏罗系、古新统、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油砂山组,在区域上分布广泛,以河流三角洲、滩坝以及水下扇等不同沉积成因的砂岩类储层为主。盆地石油总资源量为21.5×108t,石油的探明率为15.3%,具有较大的资源发现潜力,综合分析提出了下步勘探的重点预探区带有3个,即柴西南构造岩性区、狮子沟—油砂山深层构造带、柴北缘的潜伏构造带。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及重点勘探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学报》2005,26(B03):97-101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包括柴西古近系—新近系油型气、柴北缘侏罗系煤型气及柴东第四系生物气、新近系热成因气及石炭系煤型气。近几年,柴北缘侏罗系煤型气获得突破,勘探潜力大。通过对柴北缘天然气地质条件的分析,总结了富烃凹陷区古隆起、源外古隆起—古斜坡、源上晚期构造带3类成藏模式,优选类比法和成因法客观评价了柴北缘天然气资源,计算得出天然气地质资源总量为11 457.5×108m3。在此基础上,结合勘探现状,理清了剩余资源及其分布,剩余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0 671.28×108m3,主要分布于鄂博梁—葫芦山区块及阿尔金山前东段区带。根据研究成果,指出鄂博梁—冷湖构造带、阿尔金山前东段、中下侏罗统凹陷—斜坡区是柴北缘天然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5.
西部第三系天然气勘探潜力较大,烃源岩丰富,资源量大,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有许多有利含气聚集区带。建议在小梁山构造中深层I号断块的高点部署一口探井;以开参1井为基础,开展储层横向预测工作;在砂33井往北200m布一口滚动井,成功继续往外蔓延。对大乌斯高点,南、北乌斯构造进行地震资料的重新处理,加强山地地震整体部署,落实深层圈闭形态,为寻找大中型油气藏提供圈闭准备。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生物气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柴达木盆地生物气藏形成的特殊地质条件,以地质类比法为主,辅以圈闭地质分析法和盆地模拟法对柴达木盆地生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最终以蒙特卡罗法确定出柴达木盆地生物气总资源量为14755×108m3.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分析,利用PASYS盆地评价系统评价盆地及区带(块)的生物气资源潜力,确定出近期盆地生物气勘探的有利领域为北斜坡和中央凹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有利勘探目标。同时,根据目前生物气勘探认识程度,指出今后盆地生物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为寻找潜伏构造圈闭和非构造圈闭气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吐哈盆地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勘探不断获得新突破,地质认识和资源潜力等不断更新,急需对其资源潜力开展综合评价,进一步摸清天然气资源潜力及规模,为加快吐哈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吐哈盆地天然气主要分布于J1b—J2x1+2、J2x3+4、J2s—J2q、J3k,K1s、Esh 6个层系。通过大量实验分析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生烃条件、储层物性、储盖组合配置及成藏模式等成藏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其烃源岩主要为侏罗系西山窑组、八道湾组煤系烃源岩,其生烃强度较大的地区位于台北凹陷主体沉降区,具备形成大气田的物质基础。储集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的粗砂岩,总体上以低孔低渗为主,这些砂体横向变化大,连通性差。常规天然气成藏主要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根据控制因素差异划分为4种成藏模式,分别为正向分异、逆向分异、垂向分异及混合型油气成藏模式。非常规致密砂岩气成藏主要受沉积及成岩作用控制,在大面积低孔低渗储层广泛分布的背景下,局部发育渗透性较好的甜点。采用类比法、统计法及特尔菲加权法综合得到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2 434.57×108m3,剩余资源量为1 412.56×108m3,水西沟群致密气采用丰度类比法、小面元容积法、快速评价法计算出地质资源量为5 087.66×108m3,可采资源量为1 940.6×108m3。通过剩余资源量、剩余资源丰度分布指出了5个天然气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勘探不断深入,勘探目标向中深层和致密气藏拓展,需要对鄂尔多斯盆地的资源现状、类型和数量进行全新的认知。分析了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建立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气和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成藏模式,明确了天然气富集规律。同时,为了满足精细勘探的需求,在 “层区带” 划分的基础上,优选和细化评价参数,采用小面元容积法、EUR类比法等6种方法,评价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5.68×1012m3,剩余地质资源量为8.79×1012m3。其中,常规气剩余地质资源量为1.67×1012m3,非常规气剩余地质资源量为7.12×1012m3。预测了剩余资源层系及地区分布规律,分层次优选了有利勘探目标区带。  相似文献   

9.
中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战略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保障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给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加强油气勘探,实现资源战略接替,增储上产,增强国内油气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已迫在眉睫.近年勘探实践和资源评价表明,我国沉积盆地发育,油气资源总量多,勘探潜力较大,但勘探难度加大.为此提出了“深化东部,加强西部,加快海上,开拓新区”的勘探战略及采取相应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在新层系、新领域勘探获得一批重大突破,但新增储量品质下降,非常规进入储量序列,亟需明确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明确剩余天然气资源的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方向。为此,中石油以近十几年来的油气勘探成果、地质认识成果与资料积累成果为基础,攻关形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体系,系统开展了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78×1012m3,相比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增长8×1012m3;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包括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及天然气水合物4类,其中致密气地质资源量为21.86×1012m3(致密气评价范围不包括济阳、东濮、南襄、苏北等),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80.21×1012m3,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29.82×1012m3,天然气水合物地质资源量为153.06×1012m3。陆上常规剩余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碎屑岩)、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及复杂构造等四大重点领域,并且以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2个领域为主。海域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海域构造、生物礁和深水岩性3个领域。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岩性地层、复杂构造和南海天然气资源量合计剩余59.83×1012m3,占全国剩余天然气资源量的94%。在此基础上优选出常规现实有利目标区带10个,致密气有利目标区带4个、煤层气4个、页岩气6个。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气源岩特征及分布,结合其他成藏要素、成藏模式和成藏规律,可将柴达木盆地划分为柴北缘侏罗系煤型气、柴西古近系—新近系油型气和三湖第四系生物气3个勘探领域。煤型气勘探领域烃源岩具有分布广、丰度高、生烃强、深埋晚、资源量大的特征,古构造、输导体系和源圈配置是煤型气成藏主控因素,存在盆缘区下组合(基岩—侏罗系—古近系)和盆内晚期构造上组合(新近系)两套储盖组合及源外和源上两种成藏模式;近期主要的勘探领域为盆缘阿尔金山前东段、祁连山前西段下组合(基岩—侏罗系—古近系路乐河组)和盆内的冷湖构造带、鄂博梁构造带上组合(古近系上干柴沟组、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油型气勘探领域具有3个凹陷、2套烃源岩、3种类型天然气资源特征和环凹分布、近源聚集、接力输导、甜点聚集的油型气富集规律;其晚期成藏表现明显,具"接力式"的运聚模式;烃源岩埋深大、成熟度高、生气强度大、气油比高的区带是油型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包括狮子沟—油砂山—英东和油泉子—开特米里克—油墩子等构造带。生物气勘探领域具有单一气源岩、低丰度、快速沉积的天然气资源特征;具有持续生烃、垂向和侧向运移共存、动态成藏的生物气成藏模式;三湖凹陷北斜坡的鼻隆和背斜外围是岩性气藏有利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半个世纪的勘探历程表明,盆地的勘探工作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复杂性“。十五”计划以来,遵循“加强前期、注重技术、突出重点、积极有效”的勘探方针,积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依靠新技术,油气勘探成果较为明显,尤其在柴西岩性油藏勘探方面已初见成效。随着地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基础工作的深入,对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条件、勘探潜力和下步勘探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出了油田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十一五”总的勘探思路:坚持甩开预探和风险勘探、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坚持地震先行的3个原则,突出精细勘探碎屑岩和战略突破复杂区两个重点,实施精细研究和优化部署两项措施。油气勘探按照精细勘探、战略突破、积极准备3个层次进行,并提出了下步的勘探方向,其中,石油勘探:柴西南区、阿尔金山前带;柴北缘马海—南八仙构造带、柴北缘山前带、德令哈断陷;天然气勘探:三湖生物气区、柴西北区油型气、柴北缘煤型气。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规律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33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中国7个大型内陆含油气盆地之一.发育有石炭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4个大含油气系统,形成了北缘、西部和中部3个勘探领域,共有油气资源量42×108t(油当量),油气聚集受烃源岩、构造叠加及储集层性质的控制.该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中国最有油气勘探潜力的盆地之一.根据盆地内不同地区的油气藏控制因素,盆地的西部南区、西北缘的阿尔金山前、北缘的冷湖三号等地区是碎屑岩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西部北区是非常规储层油藏的重点勘探区,中部、西部第三系和北缘深层是天然气新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的资源分布类型和控制因素分析,指出生物气具有3种赋存方式:一是聚集在低幅度构造圈闭;二是聚集在岩性圈闭中;三是以水溶性天然气形式广泛分布。北斜坡、盐湖-哑巴尔、西部及凹陷的低幅度构造圈闭是近期的勘探重点,南北斜坡带的岩性尖灭带圈闭、盆地内沉积低隆起带及斜坡带与湖盆内透镜体等岩性圈闭类型是今后的勘探方向,水溶性天然气是第四系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是西部大型复合叠加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资源丰富;而天然气探明率仅为3.96%,明显不均衡,勘探潜力巨大。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藏多表现为高成熟烃源岩油气系统内近源成藏、继承性构造隆起成藏、沿沟通深部气源断裂成藏、区域盖层之下成藏。依据盆地天然气气藏成藏特点,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点与近期勘探成果,基本明确了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①陆梁隆起东部—五彩湾凹陷—白家海凸起石炭系;②中央坳陷莫索湾凸起—莫北凸起—陆梁隆起西部侏罗系;③山前冲断带上白垩统与古近系;④中央坳陷莫索湾背斜深层石炭系与二叠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翁氏旋回"理论,运用HCZ模型对准噶尔盆地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趋势进行了全生命周期的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探明储量高峰将出现在2027年,年探明储量将达到268.49×l08m3,对应的探明率将为25.8%;至2092年累计探明储量将达1.42×l012m3,累计资源探明率将达67.52%.在此基础上,就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和勘探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天然气勘探尚处于含油气盆地勘探的初期,勘探方向和目标一是坚持围绕倾气型母质源区寻找煤成气,如南缘下组合(中下侏罗统煤成气)、腹部火山岩(石炭系煤成气)、西北缘中拐—五-八区(下二叠统佳木禾组煤成气等);二是要开展盆地中央过成熟裂解气的勘探研究,以期尽快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烃源岩、古今构造、输导条件等关键成藏条件及其时空配置关系研究表明,盆地煤型气具备四大有利成藏条件:侏罗系烃源岩呈现多凹共存、广泛分布特征,重新评价资源潜力达13100×108m3,具备煤型气大型化成藏物质基础;关键成藏期盆地呈现"盆缘古斜坡及鼻隆带和盆内凹陷带"的二级结构,盆缘区是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形成良好的成藏背景;具有"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储集空间的基岩风化壳大范围分布且不受埋深影响;具备"控源断裂纵向运聚,不整合面横向输导"的油气面状运聚模式,利于天然气规模聚集。油气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的认识为煤型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形成了盆缘大型古斜坡构造—岩性控藏新认识,提出盆缘不整合面上下为重点勘探新领域,阿尔金山前古鼻隆及斜坡为重点勘探新区带,并在油气勘探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新增控制+探明天然气储量1104×108m3,实现了柴达木盆地煤型气勘探的新突破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合分析区域构造背景、边界条件、基底性质、构造运动、不整合面、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史的基础上,认为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两个伸展—挤压构造旋回,可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即早、中侏罗世伸展断陷—坳陷阶段、晚侏罗世—白垩纪挤压坳陷—挤压隆升阶段、古新世(路乐河期)—中新世早期(上油砂山期)整体挤压坳陷与柴西局部拉分弱断陷阶段和中新世晚期(狮子沟期)—第四纪挤压反转阶段。盆地的构造演化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圈闭的形成、油气运移与成藏以及油气的保存,进而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柴达木盆地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