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理念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体育课程基本理念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弘扬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教育思想,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多元化价值取向,孕育出大体育课程观;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形成,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类课程和重要内容,对培养具有新型人格素质的学生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起着重要和独特的作用。笔者对传统智力观的弊端和新智力观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认为:随着时代变迁和学习化社会的来临,现代智力观的涌现将会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为我们认识目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体育课程的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人人都能成功"为教育理念,要重视学科自身的人文与情感教育价值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浅谈学校体育中人文体育观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人文体育观基本内涵的阐释,讨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贯彻“人文体育观”的思想,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蒋恺 《精武》2014,(36):254-254
休闲体育在丰富学生生活、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并受到高校教育改革者的广泛关注。该文探讨高校体育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休闲体育视野下高校体育改革策略,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建设的目标构建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的目的是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建设的创新性,包括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与评价创新,其中以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的基础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创新为主导。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建设离不开课程的支撑,课程平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同时课程平台建设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体育人文社会学已初步形成课程群,课程群…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与人文关怀的整合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必须具有人文性;课堂教学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审视了我国体育教学人文性的迷失,并提出体育教学与人文关怀整合的体育课程教学观。  相似文献   

7.
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世纪里,由于市场经济的驱动,学生自主择业和体育社会化的需要,构建以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增加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和学时数以解决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培养通用人才、拓宽就业渠道应该成为我国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由此,增设政治教育课程,人文教育课程,科学教育课程,就业教育课程,改造技术教育课程有助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促进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等工作的整体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毅伟 《湖北体育科技》2013,(12):1117-1119
调查新生参与体育休闲的次数、时间及活动场地情况,分析阻碍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原因,并在引导新生建立正确休闲体育观、改革体育课程内容、合理运用场地资源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课程论角度,结合现代教育改革的理论,阐述大学体育休闲课程是构建合理的、适合二十一世纪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结构体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初步探索大学体育休闲课程是丰富、完善大学体育课程结构,更是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围绕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这一研究主题,阐述了体育价值观的内涵,揭示了体育价值观与体育本质、功能、目的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中西方体育价值观进行了比较研究,透过从生物体育价值观到人文体育观的嬗变,阐述人文体育观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在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框架内,侧重论述体育的教育价值观、竞争价值观、休闲价值观与经济价值观,分析其对发展我国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启示与要求,进而从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视角提出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