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东北黑土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黑土地出现地力下降、水土流失等问题。研究旨在建立耕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对东北黑土地保护状况进行评价和监督,以期达到提升黑土土壤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田产出的效果。【方法】研究在东北黑土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4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构建东北黑土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专家意见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标模型。【结果】经过筛选与计算选取了农田肥力(权重0.4700)、农田环境(权重0.3093)、农田管理(权重0.1517)和农田产出(权重0.0690)一级指标及有机质(权重0.1773)、黑土层厚度(权重0.1590)、全氮(权重0.0955),沟蚀面积(权重0.0777),农田产出(权重0.0690)等二级指标评价黑土地的改善或恶化情况,并根据权重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结论】运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东北黑土区的耕地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对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超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7):143-147
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养分高,是全球最优质的土壤资源之一,更是国家的宝贵战略资源。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部,黑土区土壤肥沃,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黑土肥力下降、黑土层变薄等相关问题,需要全面推行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方法。运用数据分析法,参考文献法等方法,对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的基本情况及问题进行分析。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农户对黑土地保护耕作方式认知程度偏低、技术运用不规范、技术种类和机具数量偏少、缺少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长效机制等现实问题。因此,提议从提高农户认知程度、建立大面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提升政府扶持力度、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发和装备供给提供专项资金、建立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长效机制等方面建设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区域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山东省17地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状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测评法对山东省17地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进行了研究。将公共图书馆、艺术表演团体、艺术馆与文化馆、文化站、大众传媒、公共文化经费投入6个模块作为一级指标,每个模块分别选取若干二级指标,总共选取了27个二级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省17地市的公共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模块测评比较和总体测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山东省17地市公共文化服务总体发展较好,但是在进行分模块比较时,地区间差异较大,在进行综合测评时,这种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明显降低,从中可以看出各地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侧重不同。  相似文献   

4.
准确掌握黑土区典型区域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松嫩高平原黑土区的典型区域——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通用流失方程(USLE)、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从土壤侵蚀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两方面评价研究区2009年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分析其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特征为一等地所占比重最高,依次向二、三、四、五等地递减,质量较差的耕地土壤主要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高低主要与土壤类型、坡度坡长及Cd、Hg两种重金属元素污染存在密切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18个乡镇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差别较大,万发镇、富江乡和德祥乡的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巴彦镇和兴隆镇的部分耕地因受到Hg元素的污染,红光乡的部分耕地因受到Cd元素的污染,导致其耕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县域耕地资源数据库建立及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用现代耕地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大量数据进行补充,用GIS软件建立了定安县1:50000耕地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排涝能力、轮作制度、成土母质、土壤侵蚀类型、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耕层厚度、障碍层状况12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叠加土壤图、基本农田保护块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得到2411个评价单元。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法模型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运用等距分级法形成耕地地力等级。在此次以水稻土为主的定安县耕地调查中,查出耕地总面积66729.47hm2,按综合指数分级方案划分的地力等级结果表明,二级地2241.60hm2、三级地27261.27hm2、四级地26065.93hm2、五级地11160.67hm2,分别占定安县耕地总面积的3.36%、40.85%、39.06%、16.73%,没有一级、六级、七级和八级耕地,面积较大的耕地属于三级和四级地,将其归入全国耕地地力体系后,定安耕地整体在全国处于中等级水平。  相似文献   

6.
构建高速公路景观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探讨高速公路的景观评价方法。以哈大高速公路为例,从公路自身景观、公路沿线人文景观和公路两侧本底自然景观3方面进行评价、选取15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的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参考有关的标准和研究资料制定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取景观综合指数法和模糊数学评价法对哈大高速公路总体景观质量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哈大高速公路总体景观多数路段分数在6~7分之间,并且靠近哈尔滨和大庆2个城市路段分值高于中间路段,这可能与公路中间路段两侧的绿化和护理不到位有关。根据模糊评价法最大隶属度原则,哈大高速公路总体景观质量为“一般”等级,2种评价方法结果一致。鉴于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采用基于AHP的综合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适合高速公路景观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各评价指标的渐变性和模糊性,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其隶属度函数并进行处理;选取镉、铅、铬、汞、砷等5个土壤中最常见的有毒有害重金属污染因子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乌当区新场乡农用地100个样点的土壤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新场乡农用地环境质量为一级的土壤所占比例为66.00%,二级的为21.00%,三级的为13.00%,说明新场乡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较好,有87.00%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处于农业安全生产的二级质量标准内,可以直接发展农业生产;但位于三级质量标准的农用地达到13.00%,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避免污染元素进入食物链,保证农用地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在河北省选取12个县的无公害果品产地作为土样采集点,分析土壤中重金属Hg、As、Pb、Cr、Cd的含量及其污染状况,利用SPSS软件分析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1995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土壤污染综合评价值范围在0.085~0.991之间,等级范围在Ⅰ~Ⅲ级之间,其中8个县评价等级为Ⅰ级;1个县为Ⅱ级;3个县为Ⅲ级,各重金属之间除Pb与Cd在0.05水平下呈显著负相关性,其它重金属元素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评价状况为安全级,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状况可以满足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9.
湘西烟区土壤肥力状况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综合评价湘西烟区植烟土壤适宜性,选取有代表性的龙山县和凤凰县的371个土壤样品,采用隶属度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土壤养分指标的权重,通过估算土壤适宜性指数(SFI)对湘西植烟区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湘西烟区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宜,pH部分偏低,大量元素氮磷钾含量丰富,碱解氮含量偏高,中量元素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硫含量适宜,微量元素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钼含量丰富,有效硼含量缺乏,有效锰含量偏高;(2) 湘西烟区土壤适宜性指数平均值为0.57,变幅较大,为0.17~0.76,变异系数较小为15.11%;(3)根据SF1大小将全省土壤肥力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有64.69%土壤样本土壤适宜性指数在0.2~0.6之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商洛不同产区的54份丹参种子的杂质、含水量、自然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饱满度和活力7个指标,分析商洛地区丹参种子质量现状,建立快速评价丹参种子质量的方法,并制定丹参种子的质量标准.结果表明,所取54个样品杂质含量、水分含量、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饱满度和活力的均值分别为14.028%、8.180%、1.797 g、42.135%、22.20%、44.228%和77.058%,各指标相关性不尽相同;用发芽指数预测发芽率的时间为15h,用发芽势预测种子发芽率的时间为3d.选择杂质、干态千粒重及发芽率作为评价种子质量的指标,并将丹参种子从优到差依次分为一级种子、二级种子、合格种子和不合格种子4个等级.根据所制定标准,所取54份样品种子的等级分布为:一级种子6份占11.11%,二级种子12份占22.22%,合格种子27份占50.00%,不合格种子9份占16.66%.  相似文献   

11.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农业水平的提高,造成区域水土流失严重,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变差,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逐年下降。从研究区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存环境问题,通过对东北黑土区驱动力、土壤环境压力、土壤环境状态、土壤环境影响及响应5个方面出发,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模型基础上,进行典型黑土区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筛选,建立由5大部分,18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同时,以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导,结合东北地区现有环境管理政策和存在的土壤环境质量问题,提出黑土区土壤环境分区分类管理方案,为区域土壤环境管理和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壤理化特性是土壤综合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诊断土壤质量优劣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参考。以山东省鲁中、鲁东山区35块典型赤松人工林样地为对象,取样测定了13个土壤指标,研究了林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赤松林地的土壤综合肥力。结果表明:山东省赤松人工林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氮和有效钾含量整体上均处于中等水平,而有效磷含量较低;土壤pH均为酸性,电导率(EC)普遍很低,变幅为19.6~115.6 μS/cm,阳离子交换量(CEC)也整体较低;供试样地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处于“适中”等级的分别占74.54%和65.71%;所有样点的土层厚度均处于适中水平;土壤粘粒含量的平均值仅为9.35%,均处于“较低”或“很低”水平,导致粉粘比相对较高。不同样地间的土壤综合肥力存在较大差异,以烟台市昆嵛区和淄博市沂源县的赤松林土壤综合肥力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县区;鲁中山地赤松林的土壤肥力指数要高于鲁东丘陵区。林分密度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之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侵蚀沟造成了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大量的土壤流失,开展有关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的研究对于土壤流失防治、耕地保护以及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预测、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文对当前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总结,指出当前对黑土区侵蚀沟分级分类缺乏细致标准的分类依据,对黑土区侵蚀沟影响因子的研究不够全面,对侵蚀沟治理的经济、生态效益以及各种治理措施的效果差异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价。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提出了开展黑土区侵蚀沟分类分级体系的标准化,加强土壤、植物、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等因子对侵蚀沟影响研究以及进行侵蚀沟治理措施效果的定量评价将是今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从2003年,国家相继实施了多项黑土地水土保持工程,有必要对这些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运用DEA模型,对黑龙江省近10年黑土地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分别得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有效性、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效益较好且年度平稳度高,但还没有达到最优状态,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增加农民收入、优化资源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北兴农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要介绍黑龙江省北兴农场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流程,以农场地块为单位全面调查北兴农场的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土壤肥力状况、耕地利用状况,并作出综合评价,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分级,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针对评价结果提出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的合理化建议,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PI模型在东北松嫩黑土区土壤生产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摘 要:【研究目的】综述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Soil Productivity Index,简称PI)的原理、方法以及在国外的运用,探讨其在松嫩黑土区的适宜性以及改进的可能。【方法】在系统介绍PI模型的基础上,以东北松嫩黑土区为研究区,利用研究区17个土壤剖面理化性质数据和作物产量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表土评价法(CI),原PI模型以及根据研究区土壤特性订正过的PI模型(BPI)对土壤生产力的评价效果。【结果】结果表明:(1)CI法生产力指数差异小,不易将土壤生产力水平进行分异;PI和BPI模型生产力指数差异大,容易将土壤生产力水平进行分异;(2)三种模型生产力指数与正常年景玉米产量的线性回归结果,BPI模型最好(R2=0.6774, P<0.01),其次是PI模型(R2=0.3285, P<0.05),CI模型较差(R2=0.0865),未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3)PI模型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生产力水平出现高估,BPI由于引入有机质含量指标,评估效果明显改善。【结论】总体而言,PI模型将一定厚度的土体作为对象综合评价土壤生产力,效果明显优于表土评价法,但在具体地区应用时,应根据当地土壤生产力影响因子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指标进行修订。东北地区有机质对作物生长十分重要,引入该指标后明显改善了PI模型对土壤生产力的评价效果。是否需要引进其它指标,并建立评价模型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农田黑土酶活性与养分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了解农田黑土酶活性与养分间的关系,在黑龙江省选择了3个典型黑土区域的127个样点,研究其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磷酸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C/N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土壤5种酶活性和8种养分的特征值不同;不同区域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相关性表现各异;进一步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到3对典型变量,其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1,0.4859和0.4322,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说明农田黑土壤酶活性和养分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