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贵妃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为试材,采后以1%壳寡糖、1.0μL/L 1-MCP单一及复合处理,处理后置于20℃、相对湿度85%~95%环境中贮藏,分析不同处理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与1-MCP熏蒸复合处理较两者单一处理更能降低枇杷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保持果色;延缓果实还原型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抑制枇杷果实的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的上升;显著改善果实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营养品质;1%壳寡糖+1.0μL/L 1-MCP熏蒸复合处理技术比两者单一处理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改良柑橘果实品质,以一个推测与柑橘果实品质相关的CsaccA基因为研究对象进行功能鉴定。通过该基因过表达转化Micro-Tom番茄,利用PCR和GUS染色鉴定,植株表型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等方法系统研究CsaccA基因功能。CsaccA基因显著促进植株的生物量,转基因植株根茎叶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对照。转基因植株果实提前转色,果实成熟期明显提前。转基因果实品质分析显示,番茄果实主要的糖组分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增高,主要的酸组分柠檬酸含量显著降低。CsaccA基因有提升果实糖酸比的功能,可为果实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同步叶片修剪对温室番茄品种“Capita”产量与植株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修剪每穗果实为6时,同步叶片修剪显著地将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从2.9 m2/m2降至2.4 m2/m2,从而导致番茄植株总产量显著降低5.2%,但果实产量并未降低。当植株密度从2.5株/m2增加到3.8株/m2时,LAI显著地从2.4m2/m2增加到3.6m2/m2,虽然单位植株的总产量与果实产量分别降低了13.0%与9.0%,但是单位面积植株的总产量与果实产量反而分别增加了32.3%与38.4%。同步叶片修剪与植株密度并不影响植株的发育,对植株高度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的栽培方法,探究外源添加腐植酸钾和氨基酸肥料对番茄苗期代谢通路、植株生物量、茎叶果养分吸收量、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钾处理下番茄根长在苗期和开花结果期显著增加118%,13%,茎中氮、磷、钾携出量显著增加31%,45%,26%;叶中磷携出量显著增加92%;果实中磷携出量也显著增加45%。代谢组学结果表明,腐植酸钾处理主要影响番茄谷胱甘肽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卟啉与叶绿素代谢,氨基酸肥料处理则主要影响番茄丙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以及TCA循环。与空白对照相比,腐植酸钾处理下的番茄产量显著增加35%,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显著增加21%,5%,同时也显著提高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幅分别为30%,41%,0.39百分点。施用氨基酸肥料显著提高了番茄开花结果期的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和果实产量,其增幅分别为19%,18%,26%,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0.30百分点,固酸比提升16%,单果质量提高15.6%。综上所述,腐植酸钾和氨基酸肥料的施用可显著改变砂培番茄植株碳氮代谢过程,促进番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形...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设置6个不同微生元产品处理和6种不同使用方式,在覆膜滴灌条件下进行加工番茄田间小区试验。于加工番茄成熟期测定各小区单株果数、单果重和各项品质参数指标,计算产量和分析品质。从而探讨不同微生元产品施用量和不同使用方式对膜下滴灌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加工番茄品种"石番47号"在不同微生元产品处理的条件下,加工番茄的产量和品质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处理5(抗菌肽40 mL/20 m2滴灌、植物疫苗1 000倍喷雾)和处理方式(播种期滴灌+幼苗期喷雾+幼果期喷雾)时,产量、可溶性糖和总酸都达到最高,分别为10 665.23kg/667 m2、7.21%和0.60%,产量较对照增产29.88%,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9%和0.18%。在处理6(抗菌肽40 mL/20 m2滴灌植物疫苗1 000倍喷雾)和处理方式(播种期滴灌+幼苗期喷雾+幼果期喷雾+膨果期喷雾)时,Vc含量达到最大,为19.37 mg/100 g,较对照增加了7.31 mg/100 g。因此,微生元产品可以提高加工番茄产量,同时可提高果实Vc、总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从而改善加工番茄品质。  相似文献   

6.
研究壳寡糖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其中大肠杆菌胞外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用来评价壳寡糖对菌体通透性的影响,通过测定活性氧相对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羰基化和DNA氧化损伤,评价壳寡糖对大肠杆菌的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0.5%和1.0%壳寡糖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显著,同时破坏了大肠杆菌的菌体完整性。大肠杆菌在壳寡糖的处理下,随着时间推移活性氧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膜质的氧化损伤及蛋白质的氧化损伤严重;在0.5%和1.0%壳寡糖的处理下,DNA氧化损伤作用不明显。诱导活性氧的产生,引起膜质和蛋白质的氧化损伤,在其抑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壳寡糖处理对草莓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莓为试材,果实采后,分别用质量分数为1.0%,1.5%,2.0%的壳寡糖溶液浸泡处理草莓果实1min,研究壳寡糖处理对草莓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处理能较好地保持贮藏草莓的感官品质、风味品质、营养品质;能有效调节、控制果肉细胞的成熟与衰老,从而延长果实贮藏期。质量分数1.5%壳寡糖处理果实的各项品质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组,是有效延长草莓果实贮藏时间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现代化温室中番茄采收期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以北京小汤山现代化日光温室为试验点,番茄品种‘普罗旺斯’为供试材料,对温室环境条件数据进行采集,并结合采收期的番茄植株和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温室日平均温度较室外变化小,3—5月在20℃左右,6月为25℃左右,日平均相对湿度在70%左右,而辐射量变化较大,多数在150~270 μmol/(m2·s)。番茄株高每周平均增长量从采收中期到拉秧逐渐减少,坐花坐果节位数每周平均的增长量也有所下降,果实坐果后经过8周能成熟采收,果实横纵径增长量下降明显,每周采收的果实单果重先增加再有所降低,最大平均单果重是 125.2 g,而每周产量逐渐增加达到峰值每周0.74 kg/m2后大幅度下降。南向株高增量和坐花坐果节位增长量均略大于北向。  相似文献   

9.
秋冬茬温室番茄进入开花结果期,正值外界环境变化较大的时期,外界温度逐渐降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若管理不当,易造成植株长势弱、果实膨大慢、果实着色不均匀等现象,影响产量和效益。为了保证温室番茄的产量,总结了秋冬茬温室番茄结果期管理应掌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外源物质叶面喷施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外源性物质叶面喷施对番茄产量、表观性质及有益成分的影响,在温室大棚内种植粉色番茄,研究KCl、Mn2+、脱落酸及三者混合液叶面喷施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测定番茄产量和果实大小,以及番茄红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有机酸等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外源性物质对果实大小和品质具有积极作用,特别在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方面促进作用尤为突出,而喷施三者混合液的处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累积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增量为32.09%。然而,不同外源性物质的喷施对果高、单株产量以及番茄红素、维生素C、有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而对番茄果实直径、单果重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作物生长受阻、品质不高的问题,应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形态硅(无机硅和有机硅)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2种形态硅均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发育,但无机硅(ISi)处理优于有机硅(OSi)处理。与对照相比,ISi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茎粗和单果重分别增加6.03%~9.53%、8.74%~12.97%和35.06%,OSi处理分别增加5.60%~6.17%、5.35%~8.81%和26.37%;叶面喷施2种形态硅均能显著改善番茄品质,但OSi处理效果更优。与对照相比,ISi处理V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21.03%和15.82%,可滴定酸和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1.40%和11.05%;OSi处理V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44.29%和23.91%,可滴定酸和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3.66%和25.80%。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P-r21的抑菌广谱性及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优化了菌株P-r21发酵条件,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该菌株对6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离体接种试验研究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菌株P-r21最佳发酵条件为在PYJ中培养初始pH 6.0,培养时间为12 h。菌株P-r21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Fusarium proliferatum、Rhizoctonia cerealis、Gaeumannomyces graminis、Fusarium graminearum、Colletotrichum karstii)的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对C. karstii和B.cinerea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达到88.0%和84.5%。发酵滤液对B. cinerea孢子萌发抑制率达80.6%,对叶片和果实灰霉病的防效达到100%和80.0%;发酵液10倍稀释后防效也可达到67.1%和60.7%。本研究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麻地膜覆盖在设施大棚内对樱桃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浙樱粉1号’为实验材料,设置3个处理:麻地膜覆盖、塑料地膜覆盖及对照(不覆盖),比较了不同覆盖措施对‘浙樱粉1号’株高、茎粗、单株鲜重、结果数量及樱桃番茄鲜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施大棚内采用麻地膜覆盖增加了‘浙樱粉1号’株高、茎粗、结果数量及樱桃番茄鲜果重。麻地膜覆盖对设施大棚内种植的樱桃番茄有增产作用,麻地膜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塑料地膜对环境污染,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滨海盐碱地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咸水淡水轮灌次数处理:1:1 (T1)、2:1 (T2)、3:1 (T3)、4:1 (T4),以淡水灌溉为对照,探究不同灌溉模式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盐碱地设施番茄咸水灌溉制度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在咸淡水轮灌处理下,番茄的生物量随着咸水灌溉次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T1、T2处理下植株生物量积累明显,与对照达到显著水平;随着咸水灌溉次数的增加,T1、T2处理产量及单果重较对照无明显变化,其他处理番茄产量、单果重显著降低;从果实品质分析,各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果实品质。综合分析,T1、T2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番茄正常生长及产量稳定,并提高了果实品质,是滨海盐碱地区合理有效的咸淡水轮灌模式。  相似文献   

15.
减施磷肥对京郊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为了改善京郊设施番茄磷肥过量施用的现象,同时促进化肥零增长目标的实现。[方法]研究在不同减施磷肥条件下对京郊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有效磷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试验设常规磷肥用量、减施30%磷肥、减施60%磷肥、减施100%磷肥及不施底肥(即空白)5个处理。[结果]在磷肥常规用量情况下植株钾含量、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最高;在减施30%磷肥的条件下番茄的产量、植株和果实的氮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果实的硝酸盐含量最低;在减施60%磷肥的条件下植株磷含量、果实钾含量最高;在减施100%磷肥条件下果实Vc含量最高。[结论]适当在农户常规磷肥的用量基础上减施30%左右不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反而比正常施用量条件下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沼肥用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 本研究于2010-2011年进行,通过沼肥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沼肥施用量对番茄株高、单株结果数、果实成熟率、成熟单果质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沼肥用量的增加,番茄的株高、单株结果数均有明显改善,但番茄果实成熟率以及成熟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在T4(沼肥525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处理时番茄产量达到最高,为84375 kg·hm-2。番茄中Vc、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在随着沼肥用量增加而呈现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值均出现在T5(沼肥600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处理,分别为127.37 mg·kg-1和6.03%。番茄中硝酸盐的含量却随着沼肥用量的增加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检验油菜素内酯(BR)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BR及其配施外源钙对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变化、坐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高浓度BR处理对番茄前期株高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浓度的BR处理使株高增加。高浓度BR处理使番茄叶片MDA含量显著增高,且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降低番茄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番茄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番茄的叶绿素含量。高浓度的BR处理会抑制番茄坐果,降低番茄第1花序的产量;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提高番茄各层花序的坐果率,提高番茄产量。BR配施外源钙处理对番茄前期生长、生理指标优化、提高番茄坐果率和产量的加成效应不明显。综上,BR配施外源钙处理的效果不显著,适宜浓度的BR可以单独在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上应用,以提高番茄的抗逆性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砧穗苗龄对嫁接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金棚砧木1号’为砧木,‘金棚8号’为接穗,砧木苗龄为4~6叶,接穗苗龄3~5叶,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析不同砧穗苗龄对嫁接番茄嫁接苗成活率、嫁接苗生长指标、叶片色素含量及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采用综合满意度法对砧穗苗龄嫁接组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砧穗苗龄共同影响着嫁接番茄苗的愈合、成活、生长及产量和品质,交互作用显著。接穗和砧木苗龄相近嫁接成活率较高,‘穗4/砧4’组合具有较高嫁接成活率。砧木苗龄对嫁接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叶片色素含量及果实产量的影响较大,接穗苗龄对嫁接番茄果实品质的作用显著。较大苗龄砧木嫁接番茄植株杆茎粗壮,根系发达,地上、地下、全株干物质量明显增加,产量增加显著。采用满意度法综合评价番茄嫁接苗嫁接成活率、嫁接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及果实品质,发现接穗苗龄3~4叶、砧木苗龄6叶的番茄嫁接植株生长健壮,产量及果实品质显著提高,可作为番茄嫁接较适苗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