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代皇家园林与苏州私家园林中小建筑的符号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非 《华中建筑》2009,27(7):159-161
清代皇家园林和苏州私家园林中的建筑风格有明显不同。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建筑符号包括能指与所指,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符号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符号均存在于古典园林之中。该文引入符号学的观点对两类园林中的小建筑如亭,墙进行比较,分析建筑符号中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差异,由此探讨园林与文化之间深层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罗兰·巴特的城市符号学将城市作为一种话语解读,其本质是对城市功能的拓展。本文以罗兰·巴特的城市符号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城市中"实"的能指与"虚"的所指进行研究,将城市符号学系统剖析为理性的物质空间符号系统与感性的情感空间符号系统,并对两者及其关系进行分析阐述,诠释了城市符号学的哲学与建筑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向旋 《山西建筑》2010,36(15):355-356
为应对现代景观设计存在的诸多弊病,从符号学角度入手,对传统园林发展史、传统园林符号体系、传统园林符号传播进行了研究,从而发掘传统园林独到之处,以指导现代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4.
刘玮玮 《山西建筑》2010,36(7):341-342
根据皮尔斯符号分类学的三分法具体阐述了符号学在传统园林中的分类及具体应用,体现了传统园林的符号应用不但强调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表达,还重视意境的体现,而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则需要学习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从自己的本土文化中吸取精华,形成可理解性、可交流性、可对话性的人性园林。  相似文献   

5.
从符号学角度对苏州市吴中区东吴文化中心项目的设计思路与营造方式进行解读,构建这一公共文化场所建构与符号系统在深层结构上的呼应关系。设计中符号语意的运用为其更好应对内外部需求提供了可能性,并拓展了空间系统在符号意义上的延续性。就多重符号语意叠合作用对空间结果产生的影响展开探讨,并对体现设计思想的部分营造策略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青浦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空间组织与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十分相似,其将宅园并置的空间形式运用于现代建筑。江南园林中,建筑的外部空间作为园林整体的一部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该设计体现了建筑外部空间较之于内部空间的重要性,继承了江南园林独特的内外空间关系与设计手法。本文从空间构成方面,进一步分析了青浦青少年活动中心对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类型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园林中,由于空间的结构特殊性,江南传统园林游玩变成一个动态的行为体验。而传统的园林研究普遍采用定性的方法,无法全面地揭示其园林本质。文章以杭州郭庄和杭州悦榕庄酒店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及Depthmap软件,建立模型并分析空间结构。通过将已建成的园林式酒店空间与传统园林进行对比研究,试图将江南传统园林空间设计手法运用在园林式度假酒店中,以期对今后的园林式度假酒店设计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8.
园林景观的空间处理是保证景观品质的本质要素。近年来中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逐渐趋于细化,追求园林景观的细节和品质。中国传统园林因其追求自然、意境深远,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所表现出的丰富的空间渗透,使游人完全融入自然山水的景致之间。本文从现代主义的简洁中回归传统园林,探索古典园林中深远意境的表达方式,将江南古典园林空间划分为墙垣空间、合围空间及环境空间三个层面的空间类型,结合园林实例分析江南古典园林中空间渗透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意境表达中的作用,启发思考中国当代城市景观空间的处理与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城市环境,历史文脉与基地关系的基础上,汲取传统书院及江南园林建筑精华,创造出了"园林中的书院",并通过建筑形体高低错落布置与体块穿插,营造出了现代理性而又丰富多变的校园空间。  相似文献   

10.
龚文君 《城市建筑》2023,(17):212-216
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作为南方园林中最典型的两大流派,其理水手法在平面布局、空间关系与观赏意境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研究根据类型学的方法提取园林的空间样本,并对江南、岭南地区的园林水系进行空间图解与对比分析,归纳二者在水系营建上的布局差异、造景手法差异与理水文化差异,深入剖析与解读传统造园的理水艺术,为当下园林式建筑的设计提供个人的地域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2.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3.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4.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相似文献   

19.
材料性能的随机场特性参数的检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议根据相关函数分析结果描述材料随机场性质,提出用曲线拟合方法检定随机场特性的分析模型参数。经过实例分析,指出指数余弦式模型的现实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