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目的 观察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定位的应用,对于3D-slicer+sina软件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来我院诊断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50例患者均采取神经内镜辅助下的血肿清除术疗法治疗疾病,按术前定位方法 不同分为3D-slicer软件定位组(观察组)和CT定位组(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两种方法 下患者颅内血肿术前定位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前定位准确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至预设位置成功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术后再出血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数据结果 好,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数据并无较大的差别(P>0.05),预后良好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4.367,P<0.05).结论 3D-slicer联合sina软件疗法有操作简便、精准的手术前定位优势,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等,以期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其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已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外科手术是治疗HICH的常用方法,近年随着微创神经外科和内镜技术发展,神经内镜因创伤小等优点而逐渐用于HICH患者手术治疗。3D-Slicer软件是一款用于医学影像处理的软件,由于其可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多模态融合和三维重建,故可用于HICH患者血肿体积测量、血肿定位和手术路线规划。本文主要综述了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在HICH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长轴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安康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长轴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33例和B组48例。A组患者行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B组患者行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再出血发生情况、血肿清除率、重症监护时间、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级。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血肿清除率高于B组,术后7 d GCS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患者ADL分级优于B组(P0.05)。结论与开颅手术相比,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缩短长轴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手术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比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分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Glassow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减少,并且大大提高了血肿清除率(P0.05);神经内镜治疗组Glassow评分3分以上患者明显多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清除老年脑出血血肿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并改善了脑出血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结合脑立体定位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神经内镜结合脑立体定位膜手术治疗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验组)和单纯使用神经内镜治疗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并观察两组术后第3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血肿清除率为(87. 6±7. 8)%,对照组为(79. 6±13. 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实验组预后良好率为76. 6%(23/30),对照组预后良好率50%(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神经内镜结合脑立体定位膜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微创组)患者和46例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常规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量、有无脑疝、有无急性脑积水、手术时机和术后1个月GCS和生存情况。比较2组患者病死率和术后1个月GCS及影响微创组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微创组与常规组短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vs 15.2%,P=0.132)。微创组术后GCS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02)。手术时机和术前GCS是影响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短期疗效的主要因素(OR=4.140,95%CI:1.15314.862,P=0.029;OR=5.199,95%CI:1.10914.862,P=0.029;OR=5.199,95%CI:1.10924.386,P=0.037)。结论 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短期疗效确切,早期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传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月内死亡率、术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的差别,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再出血率低,术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高(P〈0.05);立体定向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月内死亡率低于立体定向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具有微创、直视下清除血肿干净、术后再出血率低,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与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55例,经头部CT确诊为幕上血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5例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24例)和微创穿刺组(31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及预后。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年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均低于神经内镜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7)min比(150±20)min、(8±3)ml比(184±50)ml、(75.7±10.4)%比(88.5±6.6)%,t值分别为26.820、17.295、5.534,均P<0.01];两组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神经内镜组术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高于微创穿刺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分比(42±10)分,t=3.309,P=0.002]。结论神经内镜术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方面可能优于微创穿刺术,可尝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辅助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6年12月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收治的HCH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去骨瓣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请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预后、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CH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治疗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脑内血肿清除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具有高效、快速、微创、出血少、对脑组织损伤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壳核脑出血(HPH)术后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HPH病人86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观察组行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比两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预后情况、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65%与18.60%,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NIHSS评分、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HPH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结合3D重建技术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沭阳医院入住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手段不同分为对照组(普通内镜治疗)58例和观察组(神经导航结合3D重建技术引导神经内镜治疗)52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0、3.032、17.592,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颅内再次出血、电解质紊乱及颅内感染的比例较小,且消化道出血者及颅内再次出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3、5.568,P <0.05)。术后随访半年,两组患者预后改良Rankin量表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 0.05)。结论 神经导航结合3D重建技术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软通道微创穿刺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其中软通道微创穿刺100例(微创组),开颅血肿清除术100例(开颅组)。微创组统计软通道微创穿刺,包括单靶点穿刺、多靶点穿刺、脑室腔穿刺引流术;开颅组开颅血肿清除术,包括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大骨瓣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小脑开颅血肿清除术,以上均配合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并止血。两组均经过控制血压,控制颅压,改善通气功能等基本处理,使病情趋平稳后争取发病6~8 h施术。结果治疗后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3个月随访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对于县域基层医院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实施微创穿刺治疗方便易行,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及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13例、B组12例、C组11例、D组10例,分别在显微镜下、神经内镜下、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行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和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4组均成功清除患者颅内血肿.A组手术时间(111±25) min、术中失血量(140±21)mL、血肿清除率60%±12%、术后发生再出血4例;B组分别为(120±23) min、(135 ±30)mL、85%±14%、1例;C组分别为(78±23) min、(80±13)mL、70%±11%、1例;D组分别为(89 ±21)min、(83±12) mL、90%±7%、0例.使用神经导航的C、D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短于A、B组(P均<0.01);使用神经内镜的B、D组血肿清除率高于使用显微镜的A、C组(P均<0.05).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内镜辅助下行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性、精确性、直视性、简便性等优点,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13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病情需要分为微创组75例和传统组55例。微创组患者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传统组行传统常规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病死率、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析微创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GCS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低〔OR=5.231,95%CI(1.232,25.435),P=0.005〕、血肿量大〔OR=5.231,95%CI(1.232,25.435),P=0.005〕及脑疝形成〔OR=4.737,95%CI(0.891,25.467),P=0.023〕为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术前GCS评分低、血肿量大及脑疝形成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预后评价系统客观评价不同术式以及时间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88例。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分为开颅组和微创组,每组44例,微创组采用CT定位辅助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开颅组采用传统经颞开颅手术治疗。而根据手术时间不同,又分为开颅超早期组、开颅早期组、微创超早期组和微创早期组4个亚组。观察4组术后6个月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以及ADL和GOS预后指标。结果开颅组能够更有效地清除脑出血血肿,与微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是开颅手术的术后病人住院时间也相应地延长,与微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微创术后病人日常行为能力以及伤残率明显低于开颅组。手术的早期和超早期时间窗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及时给予CT定位微创手术快速清除血肿,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9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预后.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9.6±15.1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2.7 ± 29.8) min,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94.2%±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7.9%,P<0.05.术后72 h复查头颅CT,观察组再出血3例,对照组4例.随访2 a,观察组死亡5例,对照组7例.GCS观察组为(4.7±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0.6)分,P<0.05.结论 早期内镜辅助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常规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8.
师少军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1):1089-1091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6-03就诊于该院的9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血肿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骨窗开颅相比,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具有治疗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且血肿清除更彻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部位钻孔引流术治疗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术前头颅CT定位,确定穿刺进针点,选择血肿最大直径不同方向穿刺,抽吸血肿量约1/2~2/3即可,合并破入脑室的患者多结合侧脑室引流数效果更好。术后复查头颅CT,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1d~5d,残留血肿<10mL即可拔引流管。结果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创伤小,血肿引流效果好,手术干预的范围扩大,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有利于挽救生命和促进功能恢复。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扩大了手术救治的范围。微创钻孔引流术,方法简单,引流效果好,扩大了手术救治的适应证,降低了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是简单、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50例,小骨窗组62例。分别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并对2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内镜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vs 83.9%,P0.05)。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小骨窗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和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ND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高于小骨窗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神经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vs 20.0%,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