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流体机械》2017,(10):68-71
介绍了辐射供冷的原理及其常用的3种送风方式的优缺点,综述了地板送风与地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置换通风与顶板或地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贴附射流作用下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空调系统3种复合辐射供冷空调系统解决结露问题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采用3种复合辐射供冷空调系统房间内的热舒适性研究成果。结果表明,这3种复合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均能有效减轻结露现象,其中贴附射流作用下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空调系统防止结露效果最显著。置换通风的特性决定了置换通风与地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在维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和室内热舒适环境方面优于地板送风与地板辐射供冷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2.
隋学敏  张旭  韩光辉 《流体机械》2013,(3):68-73,45
对辐射供冷系统空调末端与室内热湿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进行分析,分析了辐射供冷空调室内热环境参数特点。基于热舒适理论,分析了辐射供冷环境低平均辐射温度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根据辐射供冷空调的特点,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选择适合辐射供冷空调的室内热环境控制变量。通过分析提出辐射供冷室内热环境控制变量应综合考虑平均辐射温度和空气温度两个指标,可将操作温度作为室内热环境控制的反馈变量。  相似文献   

3.
杜芳莉 《机电工程》2013,(12):1528-1530,1535
针对传统空调系统中主要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来消除室内的热湿负荷造成能源品味上的浪费问题,将毛细管辐射换热技术应用于空调系统中,开展了由毛细管承担室内显热负荷而由新风系统承担全部的室内潜热负荷空调处理方案的分析,建立了空调房间温度与湿度之间相互独立的控制方法,并提出了采用冷冻水变流量优化控制法解决毛细管换热中的结露问题.在新风系统运行时,毛细管辐射供冷系统停止供水;新风系统除湿结束后,毛细管辐射供冷系统开始供水,在此基础上对毛细管辐射供冷系统采用间歇性流量控制方案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辐射供冷系统间歇运行条件下各参数的变化情况.根据空调负荷计算理论,结合辐射供冷自身特点,以南京某辐射供冷样板房为分析对象,对该系统间歇运行的有效性做出分析,并对其间歇运行的能耗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辐射空调蓄存的残余冷量对减少预冷期的能耗起到积极作用,并存在最佳的预冷时间.  相似文献   

5.
辐射吊顶供冷空凋系统可将室内显热负荷与湿负荷分开处理,采用辐射方式处理显热负荷,送风承担湿负荷,同时也承担一部分室内显热负荷。本文对辐射吊顶空调系统中的除湿特性进行研究,针对辐射吊顶供冷的结露问题,提出预除湿负荷概念,并计算不同设计条件下的预除湿负荷,探讨了表冷式空气处理机组作为除湿设备的容量确定方法。本文最后以上海X别墅辐射吊顶+置换通风空调系统为测试对象,对该系统除湿特性进行了实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干燥,蒸发冷却技术能以较高的COP值提供辐射供冷和新风系统需要的高温冷水和冷风,形成基于蒸发冷却的辐射供冷空调系统.介绍了复合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在此基础上,采用Airpak软件模拟了地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复合系统以及顶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复合系统的室内热环境.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地板辐射供冷的复合系统室内垂直温度梯度大于顶板辐射供冷的复合系统,两系统室内温度场均匀,符合设计要求,并且0.1m和1.1m高对应的室内垂直温度差值均小于3℃,符合ISO7730规定的舒适性标准.CFD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采用该模拟方法进一步研究复合系统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7.
金梧凤  赵宁  毕晨  王志强 《流体机械》2021,49(2):90-96,104
针对辐射空调在运行时出现结露现象的问题,为提升辐射空调系统的供冷能力,延后防结露控制启动时间,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对辐射板表面结露区域进行分析,并在板表面最易结露区域进行结露过程试验,确定结露发生时刻的状态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过冷度与结露延迟时间随影响因子变化的动态变化特性及二者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结露区域的范围受...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毛细管辐射空调在夏季运行时出现结露现象的问题,提出转轮除湿新风与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联合供冷运行方案,并进行了相关设计计算和试验测试。运行结果表明:毛细管回水温度为18℃,单独运行毛细管辐射系统时,室内毛细管壁及地面有结露现象且房间内垂直方向有明显温度梯度;转轮除湿新风与毛细管辐射空调联合运行时,室内空气温度为24℃左右,相对湿度为62%左右,试验全程未出现结露现象,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及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正为更好推动辐射供暖供冷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9月19日—21日,2017年度全国辐射供暖供冷系统应用与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拉开帷幕。作为在暖通行业深耕多年的品牌,飞达仕在辐射供暖供冷系统方面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刻研究。欧威尔空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哈英、研发技术总监程卓明、销售总经理李勇、片区经理邹翔等领导出席此次大会,与行业人士共同总结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蒸发冷却技术和辐射供冷的特点,根据西北地区独特的干热气候条件,提出使用干空气能的蒸发冷却辐射供冷系统,并对该复合系统的特点、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使用干空气能的蒸发冷却辐射供冷系统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介绍了蒸发冷却技术和辐射供冷的特点,根据西北地区独特的干热气候条件,提出使用干空气能的蒸发冷却辐射供冷系统,并对该复合系统的特点、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转轮吸附除湿供冷空调系统是目前关注的一种新的空调形式,转轮除湿机是此类空调系统的关键部件,因此了解各种因素对转轮除湿机性能的影响是必要的。分析了转轮除湿机本体参数及空气参数等影响除湿供冷空调系统性能的因素,提出了被除湿后的处理空气露点控制优先的观点,可以为正确配置转轮除湿供冷空调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地区某热敏电阻检测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利用商用CFD软件FLUENT对分别采用辐射供冷与均匀送风两种方案下检测室内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将辐射供冷用于该检测室空调系统,在良好的设计条件下不仅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工艺环境,同时也能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相似文献   

14.
以辐射供冷与竖壁贴附射流复合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的方法对复合空调系统室内空气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辐射板温度和贴附射流送风参数选择合理的条件下,0.1~1.1m高度最大温差小于1.5℃,1.1m高度以下人员活动区温度在25.5~27℃之间,0.1~1.1m高度室内空气流速小于0.3m/s,复合空调系统的温度场、速度场分布均满足人体的热舒适性要求,同时贴附射流可以在冷辐射板表面形成一层干燥的空气隔离层,能有效防止结露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以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节能减排实验室为背景,对毛细管空调系统与传统空调进行制冷及除湿性能对比实验。监测室内温湿度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毛细管辐射空调运行时,在人体主要活动范围内温度平均在25.5~27.3℃,相对湿度在56.8%~65.0%;对比毛细管辐射空调运行时,传统空调温度分布均匀性较差,温度在25.0~26.3℃之间,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升高逐渐降低,水平方向上各测点的温度分布不均。这种温度分布使得人体有忽冷忽热的感觉,各测点相对湿度波动较明显,但是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相对湿度值相差在5%以内,较毛细管辐射空调供冷相对湿度区间较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铁路站房、西北地区气候以及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将蒸发冷却空调应用于西北地区铁路站房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蒸发冷却空调方案,即蒸发冷却全空气系统和基于蒸发冷却的辐射供冷+置换通风半集中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蒸发冷却空调这一节能、环保的空调方式完全可以满足铁路站房舒适性要求.既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又可以大大节约站房空调的能耗和运行费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铁路站房空调方式.  相似文献   

17.
空调系统的能耗在建筑能耗,尤其是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能耗占比最大。一些大型公建的空调系统因为使用年限老旧和维护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空调系统供冷供热不理想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以南京市新城大厦二期的空调系统节能改造为题,分析了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节能措施,并给出了合理化的节能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8.
冰蓄冷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的比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主机优先和融冰优先控制策略,分析了不同策略下对主机容量的影响,以及两种策略下消耗的电量和电费比较.得出:对于一定的空调负荷,主机优先供冷时,随着主机供冷/峰值负荷的数值增大,主机容量增大,总耗电量减小,电费增大;融冰优先供冷时,随融冰供冷/峰值负荷的数值增大,主机容量下降,总耗电量增大,电费减少.  相似文献   

19.
辐射供冷常与置换通风系统结合使用以达到良好的舒适性和节能性。辐射供冷/置换通风系统用于办公环境时,冷辐射板的布置方式会对室内热环境产生影响。本文采用CFD方法,通过Airpak对冷辐射板分别置于办公室内顶棚、地板、侧墙上部和侧墙下部四种情况的换热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了冷辐射板不同布置方式对应的室内温度场和流场。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的4种布置方式中,垂直墙壁上侧布置的供冷效果最佳,其湍流浑浊区范围最小、热力分层高度最高,同时得到了最低的活动区域温度。  相似文献   

20.
刘东  吴尉德  陈沛霖 《流体机械》2003,31(Z1):186-190
研究了转轮除湿机进口处理空气的温度、湿度、再生空气的温度、湿度等影响除湿供冷空调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得出了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可以为正确配置转轮除湿供冷空调系统提供指导,也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工作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