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长沙某商业中心对比空气能水-水热泵系统与溴化锂吸收式直燃机系统进行初投资及能耗分析,结果发现,采用空气能水-水热泵系统不仅在初投资上节能投资费用,年运行费用每年也能节省58.99万元,通过采用空气源水-水热泵系统节能改造后的验证证实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以2007年的珠江水水温数据及当地室外空气干球温度数据为依据,对使用珠江水和空气作为热源的热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4月和10-12月期间气温较低,水源热泵蒸发温度比空气源热泵蒸发温度高5℃以上的时间占92.78%,水源热泵蒸发温度比空气源热泵蒸发温度高10℃以上的时间占60.37%,且珠江水温度比空气温度波动小,使用珠江水源热泵不会出现结霜现象,因此使用珠江水源作为热源的热泵要比空气源热泵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HN公司综合办公楼原设计采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水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阴雨天气热水供应问题;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冬季经常出现水温上不去和压缩机被烧坏的现象。通过分析影响空气源热泵效率(COP)的因素,得出在冬季提高热泵工作环境温度,可以有效提高热泵的制热量和工作效率。通过对原方案进一步改造,设计了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设备热能回收组合式热水系统,利用空气热回收机和离心风机将楼内监控大厅机器设备散发的热量回收引至空气源热泵机组进风口,作为热泵工作时的"原料",有效地解决水温上不去和压缩机被烧毁的问题,保证楼内热水的正常供应。目前,该系统已经投入使用3年,使用效果良好,具有一定推广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热泵热水器,特别是空气源热水器,已经成为热水行业的热门话题。然而,大部分的热泵热水器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完善的地方。本文首先介绍了热泵热水器的某些要求和进展,然后介绍了作者在康特研究成功的世界领先的技术。这些要求包括要将水加热到60℃,使用无交叉污染的换热技术等等;技术方面包括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适用于寒冷地区的,能在环境温度低至-25℃的情况下都能工作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以及其他先进的热泵热水技术。  相似文献   

5.
单、双级混合式热泵系统切换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洋  江辉民  马最良  姚杨 《暖通空调》2005,35(2):1-3,19
提出了由空气/水和水/水热泵机组组成的单、双级混合式热泵系统,并设计了该系统的实验样机。对空气/水热泵机组在低温条件下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实验,分析了系统的制热能效比,确定了系统单、双级切换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我国“三北”地区应用热泵供暖所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简要介绍了一种能在寒冷地区实现“生态循环供暖”的新型热泵供暖系统,即空气/水和水/空气双级耦舍热泵系统;然后指出了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即在能够满足空气源熬泵单级运行条件的供暖季大部分时间内,系统仍然需要双级耦合运行,从而使得系统的供热能效比(EER)和季节供热性能系数(HSPF)大为降低;最后,针对这种系统作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单、双级混合式热泵供暖系统,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还对两种系统的季节供热性能系数(HSPF)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气源热泵低温环境适应性差、地源热泵地下热量采集密度低、热泵系统与热负荷时空不匹配、热泵供暖量化评价方法缺失等问题,通过系统开展北方地区热泵供暖"关键产品-工程技术-效果监测-标准规范"全链条创新工作,国际上首次提出可降低误除霜事故发生率90%以上的空气源热泵最佳除霜点模型、可提升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能力30%以上的高效复合管材地埋换热器、可提高热泵设计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地源热泵源荷耦合设计方法,国内首次建立热泵供暖适宜性量化评价方法和城市级热泵性能在线监测平台,主编了6部热泵供暖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最终形成了热泵供暖规模化应用技术体系,实现了热泵供暖83万平方公里,应用范围扩大,30%以上运行能效提升,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酒店类建筑,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制热水方案,设计中结合用电峰谷电价差,遵循设备利用率最大化原则。提出酒店不同季节、不同住宿率部分热水负荷状况下的动态运行控制策略,并对热泵机组装机容量和蓄热水箱的容积设计进行探讨。分析了蓄热水时热泵机组COP对能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策略使热泵机组装机容量得到降低,在酒店部分住宿率、部分热水负荷需求情况时可以解决传统的整套热泵机组运行能源浪费问题,消除酒店热水供应系统"大马拉小车"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制冷学会第五专业委员会定于 2 0 0 1年 10月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全国热泵技术交流会。征文范围 :凡未公开发表的热泵科研、开发、工程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理等论文 ,包括空气—空气热泵、空气—水热泵、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土壤—空气热泵、土壤—水热泵等。要求论文内容准确可靠 ,立论有据 ,重点突出 ,文字精练 ,一般不超过 6 0 0 0字 ,重要科研论文不超过 10 0 0 0字 ,附摘要和关键词 ,打印格式参照《暖通空调》杂志。稿件均不退还 ,请作者自留底稿 ,稿件上应写明地址、电话。由于论文集采…  相似文献   

10.
国际文摘     
(1)Optimization and analysis of a multi -functional heat pump system with air source and gray water source in heating mode(P1-13) Xiaoyu Liu, Siu-Kit Lau, Haorong Li 《供热过程中利用空气源与中水水源优化多功能热泵系统》 分别利用空气和中水作为热源对多功能热泵系统优化,为住宅建筑供暖、制冷。优化过程基于作者此前所研究的多功能热泵系统原型进行。优化的原型系统由热泵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构成。该原型系统安装在两个性能测试试验室内,分别模拟室内、室外环境。将系统的制冷循环设计为四种组合方式:(a)空气源热泵、(b)水源热泵、(c)空气源-水源热泵并联使用、(d)空气源-水源热泵串联使用。描述了原始加热模式系统模型的缺点,提出改善建议。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性能改善很大。与原热泵相比,优化后的多功能热泵系统在采暖和供给生活热水方面更实用、更节能。  相似文献   

11.
空气源热泵在除霜过程中产生了融霜水,但是多数热泵产品以及工程上的施工作法对其排放问题没有给予重视。融霜水的滞留对设备本身有较大的危害,也给周边环境造成了安全隐患,空气源热泵应设置接水盘收集融霜水并接入排水系统,同时采用电伴热、保温等防冻措施保证顺利排出。  相似文献   

12.
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处于部分负荷状态运行的时间长,效率低。常规的空气/水热泵机组采用台数调节的方法,使得部分制冷设备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多台压缩机和多个室外换热器并联的改进流程,通过改变投入运行的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组合数,来实现系统的能量调节;并在混合式热泵系统的空气/水热泵机组中分别采用这两种流程,通过实验研究了其在不同运行模式下部分负荷时的运行参数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单级和双级耦合两种运行模式下,相对于传统流程而言,采用改进流程的空气/水热泵机组部分负荷运行时,由于室外换热器面积的增加,不仅使得机组的运行工况得到一定改善,而且其性能有了较大提高,其制热量和制热能效比(EER)最大增幅可分别达41.1%和43.3%。  相似文献   

13.
一、常用两用型热机匹配介质的组合形式制冷/供热两用型热机匹配介质的组合形式即流经冷热泵蒸发器与冷凝器的是何种介质。常用的组合形式有空气—空气式,空气—水式,水—水式三种,而在水—水式供热/制冷两用型热机中,又有工质转换系统和介质转换系统,下面分别讨论这常用的四种方式: 1.空气—空气式其工质循环和工作制度的转换如图1。当压缩机工作时,利用1、2、3、4阀的开  相似文献   

14.
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在寒冷地区应用的分析   总被引:49,自引:11,他引:38  
针对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在寒冷地区冬季使用时结霜、热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双级热泵系统,即由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提供10-20℃温水,作为水源热泵的低位热源,组成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分析了这种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认为该系统是可行的,具有节能和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寒冷地区某城市地源、污水源以及海水源热泵等15个集中式水-水热泵供热系统中22台热泵机组制热工况的现场实测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热泵机组实际运行制热性能系数低于额定值。总结了热泵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换热器结垢降低换热性能;热泵机组负荷率过低;用户侧供水温度过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建设信息》2007,(6):21-21
空气-空气热泵的形式是最普通的空气源热泵形式,特别适用于由工厂制造的单元式热泵。在该类热泵中,热源(制冷运行时为冷却介质)和用作供热(冷)的介质均为空气。在该系统中,一个换热盘管作为蒸发器而另一个作为冷凝器。在制热循环时,被调的空气流过冷凝器而室外空气流过蒸发器,制冷剂流向改变后则成了制冷循环,被调空气流过蒸发器而室外空气流过冷凝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北京地区某农户安装的"煤改电"供暖系统进行调研,根据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拟分析,发现单独使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如输配能耗较高、系统COP低、热泵机组及水泵启停控制不合理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改善热泵的供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空气源热泵作为冬季燃煤供热的替代品,具有绿色、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系统能效比明显降低,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几种复合热泵性能提升技术,如热水式复合换热器、PV/T式复合换热器、传统的循环式复合热泵,并对它们的特点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空气-水双热源式热泵系统,对该系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旨在指出双热源复合式热泵的巨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使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超过15 000篇文献引文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1994—2020年中国热泵研究方向进行聚类,从宏观上描述主要领域和总体发展趋势,并详细综述了当前最为活跃的4个领域: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结除霜、空气源热泵-供热和太阳能辅助热泵。地源热泵聚焦于换热器和热不平衡现象的研究;空气源热泵是近年来最热门的研究方向,结除霜的研究经历了从结霜/除霜机理研究、除霜方法、蓄热除霜到无霜运行的转变;复叠蒸气压缩式空气源热泵与制冷剂喷射技术是提高空气源热泵在严寒、寒冷地区适用性的主要方向。指出工业热泵可能是未来热泵研究的发力点;电动车热泵及热泵热水器产业化需求旺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制冷机兼有制冷和供热的双重功能,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指出了京津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采用供热/制冷型热泵实现公用建筑全年空调。以天津某一影剧院空调为例,对水-空气式供热/制冷型热泵作出经济估算,得出供热/制冷型热泵较锅炉供热、制冷机供冷两套设备分设方案,在节能和城市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