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能否减少小儿静脉全麻中氯胺酮的用量.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儿40例,年龄3~12岁,体重10~35 kg,ASA Ⅰ级,随机分为观察组(D组,n=20)和对照组(M组,n =20).D组氯胺酮1∶5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1 mg/kg,微量泵10 min一次性泵注0.4 mg/100 mL右美托咪定0.2 μg/kg(江苏恩华药业,批号:20111001),氯胺酮维持量1 mg/kg/次.M组氯胺酮1∶5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1 mg/kg,单次静脉给予0.1 mg/kg咪达唑仑,氯胺酮维持量1 mg/kg/次.观察麻醉期HR、BP、SpO2、RR的变化,记录氯胺酮总用量,氯胺酮开始给药至停药时间,停止氯胺酮给药至患儿苏醒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术中SpO2、RR稳定.HR、SBP变化,与T0时比较,M组T1、T2、T3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时升高(P<0.05);D组T1、T2、T3时HR、SBP明显降低(P<0.01),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T1、T2、T3、T4时D组HR、SBP均明显低于M组(P<0.01).氯胺酮单位时间用量D组(3.36±1.03)mg·kg-1 h-1,M组(3.41±1.12)mg·kg-1·h-1,组间无明显差异,苏醒时间D组(19.2±2.6) min,明显短于M组的(32.1 ±3.9)min(P <0.01).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不减少小儿静脉全麻时氯胺酮的用药量,呼吸稳定,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但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小儿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对唇腭裂患儿血清淀粉酶和三酰甘油的影响.明确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唇腭裂患儿60例,根据美国麻醉学家学会(ASA)分级分为Ⅰ或Ⅱ级;年龄4个月~3岁;体质量6.5~15.9 kg.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静脉靶控输注组(P组,n=30)和咪达唑仑静脉输注组(M组,n=30).麻醉诱导2组均予瑞芬太尼2.0μg/kg及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注射,P组同时靶控输注异丙酚,待效应室靶水平达到3.0 mg/L行气管插管;M组同时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2 mg/kg,待意识消失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2组均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及维库溴铵0.01 mg/(kg·min)静脉持续输注,P组同时靶控输注异丙酚(质量浓度3.0 mg/L);M组每隔1 h追加咪达唑仑0.1 mg/kg.术中监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并在给药前(T1)、停药后4 h(T2)、24 h(T3)分别采集静脉血样本,测定其血清淀粉酶和三酰甘油.结果 与M组比较,P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a<0.05),术中生命体征维持相对平稳,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与T1时比较,T2时2组三酰甘油均显著升高(Pa<0.05),以P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T3时2组三酰甘油恢复至术前水平;2组血清淀粉酶的变化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短时间异丙酚靶控输注引起的血酯增高是短暂的,并不会对儿童血清胰淀粉酶和三酰甘油出现长期的有临床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小儿支气管镜检取异物时,在无高频通气条件下应用咪达唑仑、异丙酚复合γ-羟基丁酸钠静脉全麻下辅以表面麻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肌注东莨菪碱0.01 mg/kg、咪达唑仑0.2 mg/kg,面罩给氧,镜检前先缓慢静注γ-羟基丁酸钠60~80 mg/kg,予以吸氧5~10 min后,再缓慢静注异丙酚1.5~2 mg/kg,并在置镜前以1%丁卡因行咽喉及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置镜后视情况按1~1.5 mg/kg追加异丙酚,术中自气管镜侧孔持续给氧2~4 L/min.结果 麻醉后患儿SpO2回升,HR减慢(P<0.05),缺氧改善;置镜后SBP、DBP升高,HR增快,但变化幅度均未超过30%,SpO2≥95%.28例顺利取出异物,无任何严重并发症,术后清醒时间为30.2±24.5 min.结论 应用咪达唑作者单位:448000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仑、异丙酚复合γ-羟基丁酸钠静脉全麻下辅以表面麻醉,在无高频通气条件下行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效果好,简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患儿5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氯胺酮1~2mg/kg,咪达唑仑0.1~0.2mg/kg,芬太尼1~2μg/kg诱导麻醉,术中麻醉维持按异丙酚每小时5~10mg/kg微泵注入。对照组采用氯胺酮1~2mg/kg,咪达唑仑0.1~0.2mg/k诱导麻醉,术中麻醉维持按异丙酚每小时5~10mg/kg微泵注入。记录麻醉诱导前(Te)、麻醉诱导后(T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T2)、灌洗活检中(L)、术毕(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对比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及SpO2变化。结果两组数据显示在T0、T1时点血流动力学及SpO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3时点血流动力学及SpO2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血流动力学及SpO2相对平稳,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及SpO2变化较大。且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的发生较对照组少。结论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较为安全,并具有血流动力学及SpO2稳定,苏醒平稳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治疗儿童癫(癎)持续状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癫(癎)持续状态患儿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研究组给予咪达唑仑0.3 mg/kg静注,15 min后若发作未能控制,以1~2 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每15min增加1 μg/(kg·min),最大量20 μg/(kg·min).对照组给予安定0.3mg/kg静注,15 min后若发作未能控制,以5 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每15分钟增加.5 μg/(kg·min),最大量50 μg/(kg·min).结果 咪达唑仑组7例癫(癎)发作完全控制,1例在药量达20 μg/(kg·min)癫(癎)发作仍未控制,本组患儿控制癎痴持续状态的有效率为87.5%.安定组6例癫(癎)发作完全控制,1例在药量达50 μg/(kg·min)癫(癎)发作未控制,本组患儿控制癫(癎)持续状态的有效率为83.3%.两组控制惊厥疗效及控制惊厥药物起效时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安定组1例肌张力减低和1例呼吸抑制.咪达唑仑组未发现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的变化.结论 咪达唑仑治疗癫(癎)持续状态起效快,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可用于治疗癫(癎)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溶液鼻腔给药对热性惊厥急救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就诊36例热性惊厥儿童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给予咪达唑仑0.2~0.3 mg/kg鼻腔内滴入,以安定0.2~0.3 mg/kg静脉注射给药为对照给,观察开始治疗时间、用药后控制发作时间、自患儿到达医院至发作控制的总时间、在控制惊厥方面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在控制惊厥效果鼻腔内滴入咪达唑仑与静脉注射安定相同.在入院至开始治疗时间鼻腔内滴入咪达唑仑组为[(35.8±4.3)s],明显低于静脉注射安定组[(82.2±16.5)s],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控制时间鼻腔内滴入咪达唑仑组为[(162.4±15.6)s],与静脉注射安定组[(164.7±16.8)s]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从入院至控制惊厥总时间上,鼻腔内滴入咪达唑仑组为[(209.2±26.1)s],明显低于静脉注射安定组[(339.6±42.4)s],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通过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咪达唑仑溶液鼻腔给药使用方便,是一种安全、更为快速、有效的治疗热性惊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对比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小儿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本院108例1~4岁择期实施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咪达唑仑组)和C组(生理盐水组),每组各36例。三组均予七氟烷诱导并维持。比较三组年龄、身高、体重、BMI和ASA分级等一般资料,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数据,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以及对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等指标。结果三组患儿年龄、身高、体重、BMI和ASA分级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用药前后SBP、DBP、HR和SpO_2存在波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拔管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20 min(T4)躁动发生率与C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即刻(T0)和拔管后30 min(T5)A组、C组间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时间点躁动发生率较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小儿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疗效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儿童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拟行纤支镜检查的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58)。观察组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1 μg/kg,浓度为2 μg/mL)后再静脉推注0.05 mg/kg咪达唑仑,10 min后以0.5~0.7 μg/(kg·h)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对照组静脉泵注丙泊酚(2 mg/kg)后静脉推注0.05 mg/kg咪达唑仑,10 min后以4~6 mg/(kg·h)静脉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患儿失去意识后行纤支镜检查。分别在入镜前(T0)、放镜时(T1)、纤支镜到达声门(T2)、纤支镜到达隆突(T3)及进入支气管(T4)各时间点记录患儿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并记录术中呼吸道峰压值(peak pressure,Ppeak)、检查时间、镇静程度、遗忘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躁动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T1~T4期间MAP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在T1~T3期间HR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在T1~T4时MAP均较T0时显著增加,观察组在T3时MAP较T0时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在T1~T3时HR均较T0时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术中Ppeak值、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遗忘率及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镇静程度及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全身麻醉可用于患儿纤支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并能有效减少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对检查过程中不适方面的遗忘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维持治疗癫瘌频繁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6例癫痫频繁发作的患儿反复给予肛注水合氯醛、肌注鲁米那、静推安定,仍有抽搐发作,建立咪达唑仑专用通道,给于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维持直到无抽搐发作。在静脉维持过程中予以心电、血压监测,观察意识状态及呼吸情况。结果本组患儿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4.5岁。咪达唑仑控制发作的剂量范围1~3μg/(kg·min)。发作1h内控制者17例;2~3h控制者7例;治疗3h仍未控制者2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的变化,亦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静脉维持治疗癫痫频繁发作,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先按0.02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并单次静脉推注氯胺酮2mg/kg,之后,A组用氯胺酮95±7.8μg/kg/min静脉注射泵维持,B组用氯胺酮58±3.8μg/kg/min以及瑞芬太尼0.06±0.02μg/kg/min静脉注射泵维持。术中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及SPO2,观察并记录术后苏醒时间。结果A、B两组患儿血压和SPO2均较平稳,B组患儿心率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A组患儿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B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明显快于A组(p<0.05),且术中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身麻醉既能满足手术需要,又减少了各自用药量,缩短了麻醉苏醒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是一种更安全的麻醉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鼻腔给药治疗儿童急性惊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将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鼻腔滴入咪达唑仑0.16~0.32mg/kg,平均(0.24±0.05)mg/kg;对照组静脉推注氟硝西泮0.04~0.10mg/kg,平均(0.077±0.021)mg/kg.现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43例有效,有效率87.76%;对照组39例有效,有效率88.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惊厥控制时间为1~7 min,平均(2.13±1.30)min;对照组惊厥控制时间为1~5min,平均(1.96±1.08)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全面性发作及局灶泛化全面性发作两种不同类型发作的治疗方面,有效率及惊厥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副反应,对照组1例患儿在用药30min后出现呼吸抑制.结论 咪达唑仑鼻腔给药可有效控制儿童急性惊厥,与静脉推注氯硝西泮疗效相当.且更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治疗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SVE)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 38例SVE婴幼儿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综合治疗,在使用地西泮后抽搐无效时,治疗组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对照组予鼻饲100 mg.L-1水合氯醛溶液。观察每组患儿抽搐控制率和抽搐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44.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抽搐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仅1例患儿在较大剂量[0.5 mg.kg-1.h-1]时出现呼吸抑制。结论 SVE惊厥持续状态时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可更快控制惊厥,尤其适合于基层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术前用药对小儿日间手术围术期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行择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90名6~11岁儿童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咪达唑仑组(M组,n=45)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45)。术前20 min,M组泵注咪达唑仑0.08 mg/kg; 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观察两组患儿术前焦虑、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激反应、术后躁动和疼痛水平。结果两组术前焦虑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和术后D组的血压(blood pressure,BP)和心率(heart rate,HR)明显低于M组(P 0.01)。D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皮质醇和丙二醛的浓度低于M组(P 0.05)。两组恢复室停留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在术后2 h和1 d显著低于M组(P 0.01),术后1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2 h、1 d和1周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M组(P 0.05)。结论和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能更好地减轻术中的应激反应、术后躁动和术后疼痛的程度,提高围手术期舒适度,是儿童日间手术镇静药物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后镇静镇痛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20例。镇痛组应用芬太尼0.5~2.0μg/(kg.h)持续静脉微量泵注入;对照组口服布洛芬5~8mg/(kg.次)。二组均用盐酸咪达唑仑0.01~0.20mg/(kg.h)静脉持续微量泵注入或0.05~0.10mg/(kg.次)间断静脉推注镇静。观察二组术后2、8、24、48h的镇静、镇痛效果,同时检测二组血皮质醇、生长激素、胰岛素和血糖的应激指标水平;观察二组恶心、呕吐、心率及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评估镇静镇痛对患儿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2组在术后2、8、24h行Ramsay、Comfort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镇痛组和对照组术后2、8、24、48h,血皮质醇、生长激素、胰岛素和血糖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且差异显著(Pa<0.05)。镇痛组术后2、8、24、48h血皮质醇、生长激素、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镇痛组8h血皮质醇、血糖,24h血皮质醇、生长激素和血糖,48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应时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存在应激反应,应用芬太尼联合盐酸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注的术后镇静镇痛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的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较小,有利于患儿顺利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方式鼻饲喂养方法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喂养耐受性及喂养效果,探讨最适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鼻饲喂养方式。方法 将77例胎龄在29~33周,出生体重在1000~1400g活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男婴38例,女婴39例,随机分为ABC组。A组: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起始每次奶量2ml/kg,持续时间3~5min,2h1次,每天递增2ml/kg;B组:持续鼻饲输注喂养,使用电子微量输液泵持续鼻饲输注,奶量1ml/(kg.h),持续时间24h,每天递增1ml/(kg.h);C组: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先采用电子输液泵持续鼻饲喂养2h,奶量2ml/(kg.h),间歇2h后,再继续交替进行,每天递增2ml/kg;所有VLBW均同时进行部分外周静脉营养,逐渐过渡到完全肠道内营养,观察3组患儿喂养过程中体重增长,喂养耐受情况以及黄疸持续时间。结果 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最少,黄疸持续时间短,达到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最少。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最低,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时间最短,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优于单纯的间歇或持续鼻饲喂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持续静脉滴注咪达唑仑治疗儿童癫癎持续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发现咪达唑仑具有抗惊厥作用。2 0 0 2年7月~2 0 0 3年3月,我们总结分析了持续静脉滴注咪达唑仑(midazolam)治疗儿童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 ,SE) 5 5例,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组5 5例,为我院神经科住院患儿,均符合SE诊断标准,即抽搐持续30min以上或抽搐频繁发作,其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并超过30min ,且均经静脉用地西泮、苯巴比妥;另有5例静脉应用氯硝西泮,2例分别静脉用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等治疗不能控制者。其中男39例,女16例;年龄37d~13岁,其中~3岁35例,~7岁12例,~1…  相似文献   

17.
不同麻醉方法在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中硝普钠的降压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对比在不同麻醉方法中硝普钠 (SNP)的降压效果 ,以便尽可能减少其用量和减轻副作用 ,提高SNP使用安全性。将我院 1982年 5月~ 2 0 0 2年 10月 6 0例行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患儿分成两组进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6 0例 3~ 12岁行PDA结扎手术患儿 ,将其分为全麻加硬膜外 (或骶管 )阻滞组 (Ⅰ组 )或全麻组 (Ⅱ组 )。Ⅰ组 32例 ,其中腋下小切口治疗PDA 2 0例[1] ;Ⅱ组2 8例。麻醉前用药 :地西泮 0 .2mg/kg、阿托品 0 .0 2mg/kg肌注。不合作小儿先给基础麻醉 :氯胺酮 2~ 5mg/kg或硫喷妥钠 2 0mg/kg肌注…  相似文献   

18.
持续静脉滴注咪达唑仑治疗儿童癫癇持续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发现咪达唑仑具有抗惊厥作用.2002年7月~2003年3月,我们总结分析了持续静脉滴注咪达唑仑(midazolam)治疗儿童癫癇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55例,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气管异物取出术48例用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支气管异物系指声门裂以下的呼吸道内异物 ,约80 %发生在 5岁以下的儿童。应用支气管镜取异物是常用的手术方法。在赞比亚工作期间我们使用氯胺酮和氟烷静吸复合麻醉 ,效果较好 ,与使用氯胺酮、安定麻醉作统计对照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48例患儿均为 1999~ 2 0 0 0年在赞比亚恩都拉中心医院就诊者 ,年龄 2~ 8岁 ,体重 9~ 2 5kg ,随机分为A组 2 8例 ,B组 2 0例。二、方法 入手术室前常规氯胺酮 4mg/kg ,阿托品0 .0 2mg/kg肌肉注射。 1.A组麻醉诱导面罩吸入氟烷 (蒸发器刻度 1%~ 2 % ) ,氧气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推注治疗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以频繁惊厥为主要表现(惊厥持续状态)且按常规方法 抗惊厥治疗无效的住院患儿4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以地西泮加入葡萄糖溶液持续静脉滴注,研究组则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推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21例患儿中20例惊厥得以完全控制,1例无效,有效率为95.2%,且呼吸道分泌物少,无明显呼吸抑制及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14例惊厥完全控制,7例无效,有效率为67.1%,治疗中均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加,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抑制.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