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分析了国内常用的污水截流井类型及其优缺点.介绍了…种由液而高度控制截流量的新型截流井.这种截流井可在现有污水处理厂处理、储存能力和截流井、管网储存能力不变的情况下,解决稀释后的雨污混合水过多地进人馘流管的问题,从而实现污水截流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根据节能减排需要,为实现滏阳河退污还清,通过市政雨水管道排入滏阳河的污水,收集截流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近期截污工程采用在雨水沟道入河口处设置逆止阀,并在入河13上游适当位置设置截流井,铺设污水管道,将污水流至市政污水管网。远期工程则是逐步完善市区雨污水管网,彻底实现雨污分流。近期截污工程成功实施后,截流污水5万吨/天,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3.
结合《合流制系统污水截流井设计规程》(CECS 91:97)中的计算方法,通过某一算例,分析比较了在雨天实际截流工况下,堰式、槽式、槽堰结合式三种截流井的实际截流量相对于设计截流量的增加倍数,并提出了减小该增加倍数的相关措施。同时,针对堰式污水截流井提出了计算堰高的新思路,并与原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各地兴建了许多合流制管道截污改造项目,通过截流井将城市旱季污水和雨季初期雨水截流入截污管后排至污水管网,可在最大程度上削减进入下游水体的污染物数量,避免城市水环境恶化,同时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分析了现有的截流井设置方式,重点阐述水力限流技术及其应用前景,并以南方某市排河口截流改造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水力旋流限流阀在污水截流井的设置及相关设计。工程应用发现,水力旋流限流阀仅依靠进水力作用在设备内部形成旋流,从而在水流中心形成空气柱,使出口流量变小,能够有效地控制截流污水量。而且水力旋流限流阀具有占地小、便于施工、不易堵塞、运行维护简单等优势,可以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水力旋流限流阀是一种非常适用于合流制管网截污改造的限流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洪辉  彭刚 《市政技术》2015,(2):130-131,135
对于流域内合流制与分流制地块并存的河道,其污水截流系统的截污效果会因截流井设置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通过对截流主管道及溢流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的计算,比较了不同设置形式的截流井的截污能力,并提出了针对截污系统布置形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不同污水截流井型式的设计比较与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流域面积分别为1km2和1.5km2的重庆市某老城区作为实例,计算分析比较了三种截流井在雨天实际合流截流工况下的实际截流量,并比较了雨天实际截流工况与设计值的差异,同时提出了污水截流井在设计计算优化方面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滏阳河退污还清目标,邯郸市逐步实施污水截流工程。近期截污工程采用在雨水沟道入河口处设置逆止阀,并在入河口上游适当位置设置截流井,铺设污水管道,将污水流至市政污水管网。远期工程则是逐步完善市区雨污水管网,彻底实现雨污分流。重点介绍了近期截污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难点及相应措施。近期工程完成后,截流污水5万t/d,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流域面积分别为1 km2和1.5 km2的黔东南州某城市的城区为例,分析比较了三种截流井在雨天实际合流截流工况下的实际截流量,并与设计截流量作了比较,同时提出了污水截流井在设计计算优化方面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东濠涌截污工程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濠涌为城区中集污水、雨水排放和防洪排涝功能于一体的合流河涌,东濠涌流域地处建筑物密集的旧城区。截污工程按照远近期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涌中上游为合流渠箱,下游为明涌截污,改善了两岸景观;在合流渠箱与明涌截污分界点处设置截污闸,晴天时污水流入两岸截污管,雨天时若截污管的流量大于2倍污水量则打开截污闸,合流水直排珠江;低洼地区和涌出口在雨期会受潮水顶托,采用泵排方式。该设计既满足了过流能力,又达到了截污整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邹小岚 《福建建材》2014,(4):96-98,118
污水截流是城市水环境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但受到旧城区现状及水体条件的制约,污水截流工程建设面临着空间狭小、工程复杂、技术难度大等难题。本文以上杭县城污水截流工程为例,提出了采用河床敷设截流干管、设置截流井等技术。此次截污工程污水流域面积6.5 km2,新铺截流管道8135m,工程建成后,截流污水将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汀江,解决了城镇污水的污染问题后,汀江水质将达到国家Ⅱ类水体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