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王霞 《考试周刊》2012,(60):91-91
体育教学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转变:体育的“阶段性体育”与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转变。体育教学中应运用和掌握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基本理论。师生形成一种合作伙伴、相互促进、师生平等的关系.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将2010和2011级初一新生编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正常体育教学和“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在1学年的体育教学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身体机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较快.研究表明初中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健康状况组织教学.以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丽 《学周刊C版》2011,(9):176-176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身心愉悦。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体育课教学应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观念.采取创新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以体育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资源、技能为载体,课的形式刻板而单凋,教学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4.
郭建中 《教师》2010,(24):110-110
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广大学生在身体锻炼的同时,也渴望得到相应的乐趣体验和精神陶冶。于是,“快乐体育教学”就应运而生。尊重人性,发展心理.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讲究教学艺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终身的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这就是我们正在探究和实践的“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学生“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王玉霞 《考试周刊》2009,(12):131-133
成功的体育教学并非枯燥无味的说教和模仿,而是在着意营造的愉悦氛围中体验体育带来的谕悦和欢乐,这就是体育教学的艺术魅力。追求艺术审美的体育教学要从“健康教育”开始.始终把增进学生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放在首位.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及创新运动的乐趣.并用各种激励措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主动性.努力树立整体观念,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敏 《考试周刊》2011,(65):150-151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并影响学生的一生。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体育新课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教育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大潮中.更加强调体育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在新形势下,学校体育又把加强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医务监督意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  相似文献   

9.
樊功尉 《考试周刊》2009,(41):144-145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薛红芳 《教师》2013,(31):111-111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普遍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问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压抑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形同参加军事训练,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难以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更谈不上学习潜能的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因此,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框架.建立一种开放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学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和健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体育与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按照这一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就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地应用讨论、研究、练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建构,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建构、不断生成的个性化的教学过程。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笔者发现,充分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实施互动式的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能让学生在高效、有序、和谐的课堂教学当中懂体育、会体育、爱体育。  相似文献   

12.
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观是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系统工程。本文通过阐述体育教学倡导健康体育的紧迫性,构建“健康第一”的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健康第一”的教学实践,引导学校体育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展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居里夫人为无数人景仰.她说:“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这一语道破健康的重要。体育教学.本质上就是培养有活力的新一代.产出有活力的灵魂。可是体育被很多学生疏忽.有的学生厌学.有的学习技能不得法。那么,如何教好体育呢?下面粗略地谈一下浅见.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院校田径术科教学始终未能改变竞技化模式.教学内容以竞技运动为主,手段大同小异,缺乏年龄、性别、专业特点,严重影响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施.在田径术科教学时数递减和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采用“项群归类”的方法拓宽田径健身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田径综合知识及教学能力,不失为培养“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所需人才的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15.
周永 《考试周刊》2012,(81):108-108
新的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理念,同时,明确了体育课的真正含义,从而确立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健康观念,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那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应采取有力措施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6.
蒋正芹 《考试周刊》2014,(38):120-120
情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直接作用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积极情感衍生的教学艺术能充分发挥“润滑剂”、“黏合剂”和“膨化剂”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健康是一门技能性基础学科,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在于,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技能和体能的训练与培养。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引导。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往往是“偏颇发展、跛脚前进”,形式简单、手段老套,缺乏对情感因素、心理需求和动态发展的关注。直接导致“学生热爱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教学”的现象.使得体育课程及教学活动呈现出“低层次化”发展的态势。如此,情感艺术成为体育教学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快乐体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快乐体育”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将它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结合“快乐体育”的优点指出了克服以前种种问题的策略,并阐述了“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以便为实现健康教育、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倪红 《农村教育》2005,(5):52-53
“学校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不仪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需要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更需要渗透在体育等课堂教学中。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对课堂教学活动效果产生影响.更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体育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以教学班级或兴趣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练习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已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新的旗帜和目标定位。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创造性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体育教学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构建“健康—创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也就成为必然。一、构建“健康—创新”型体育教学的依据1.健康第一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着重分析体育教学环境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针对学生个性特点.从“教学思维、教学课堂组织、教学方法”三个层面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培养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