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品牌价值与运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胜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98-4799
介绍了重庆武隆世界自然遗产的资源景观特色,并以“旅游者体验价值”为核心,分析了重庆武隆喀斯特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价值以及品牌运营的定位、传播、维护与提升、教育。  相似文献   

2.
施秉云台山在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施秉云台山以其独特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为特色,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白云岩喀斯特,其开发与保护是当前及今后非常重要的任务。该文主要是在对云台山的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归纳与分析其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开发与保护措施,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依据世界自然遗产地评定标准,对大石围喀斯特景观的成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对比分析,指出大石围喀斯特从地球科学、生物多样性和美学价值方面符合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的第vii、viii和x标准,具备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在北纬30度这一神奇纬度线上,自然用神奇之手雕塑出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奇观,青山绿野中还隐匿着鲜为人知的武隆高山茶。"舞台上,品牌代言人、重庆电视台主持人罗尉,正在讲述武隆高山茶的故事,"岁月风雨,将这神秘纬度赋予的天地灵气,封存进万亩原生态古茶林中,封存出一缕极致纯粹的悠远醇香。古老的茶叶,经历史长河的洗礼,将匠心翻飞间释放的清远气息凝聚于指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共七个片区,于2007年、2014年分两期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总面积达273 353 hm~2,总体保护状况较好。作为跨越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型系列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遗产的保护管理为其它同类型、跨区域自然遗产地提供了相关参考。本文归纳、梳理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遗产的显著价值,分析了遗产地目前存在的如地质灾害、石漠化、旅游发展压力、社区发展压力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保护对策,包括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加强旅游监管、调整社区产业结构等,以确保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茂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茂兰自然保护区是亚热带喀斯特地区保存最美好的喀斯特森林,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地带,其景观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4个方面分析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结果表明,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优势明显,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并据此对茂兰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合理目标定位、强化科学规划、加强资源保护和加强合作、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突出品牌特色、发展高端旅游产品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以桂林为首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获得成功,桂林山水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大家是否知道桂林的奇山异景是怎样形成的?这就要从喀斯特地貌说起。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指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侵蚀,并造成岩石的崩塌、坍塌、堆积,同时溶解在水中的碳酸盐和河水搬运的碎屑物质不断沉淀形成的一系列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8.
咸宁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咸宁市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三角)中的中心城市。本文分析了咸宁自然遗产资源保护现状,探讨了该市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发展对策,并提出了7点建议:(1)加强自然遗产资源的生态保护;(2)实现岳九咸"小三角"生态环境对接融合;(3)申报各种世界自然遗产;(4)申报各种国家级自然遗产;(5)开发与自然遗产相关的地理标志特产;(6)保护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和谐;(7)开发自然遗产的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美国国家公园的对比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公园是国家乃至人类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必须通过严格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使其世代传承、永续利用。发达国家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的经验;中国的遗产保护事业起步较晚,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国内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问题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对中国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遗产资源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10.
经过实地调查、标本鉴定与资料搜集,贵州施秉县云台山南方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现有兰科植物18属28种(含种下分类群)。根据云台山野生兰科植物的资源现状及生物生态学特性,针对目前兰科植物保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过度采挖、森林砍伐、土地开垦等人为的威胁因素,从兰科植物维持机制角度提出了云台山兰科植物的保护措施和保育对策。同时,对该区野生兰科植物的生活型进行了分类研究,为开发和保育该区的兰科植物以及为施秉县云台山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沈员萍  林从华  王浩  黄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46-15748,15832
以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为例,探讨如何构建科学、系统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监控体系,从而保障世界遗产地得到科学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阐述遗产地监测与监控的内容,确定遗产地的监测指标,其次提出了遗产地监测的内容、位置、结果反馈和设备的要求。最后,从成立数字信息监测监控中心,采用科学的监测方式和手段,完善监测点的布控与远程视频监控系统3方面构建了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监测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2.
陈宇  严力蛟  蒋海燕  吴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72-21874
分析了江西龙虎山世界遗产的美学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并从旅游业发展、人口压力增长、经济发展、自然灾害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方面明确了保护丹霞地貌的紧迫性。阐述了江西龙虎山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管理机构及相关保护依据,以及根据龙虎山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的分区分级保护策略。介绍了龙虎山的保护管理技术专门知识培训,以及社区居民参与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江西龙虎山世界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强调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加强龙虎山遗产地门票管理,并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正在升温,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从当前资料来看,很多情况下,把农业文化遗产、农业遗产、全球重要文化遗产、全球重要文化遗产和世界农业遗产等几个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等同起来,不加区分,甚至滥用,这样不利于学术规范,影响农业遗产的研究进展。因此,有必要进行辨析,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中国学者们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之路。回顾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上2006—2019年学者们发表的学术论文,对具有代表性的刊物上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结合部分实地考察的案例,阐述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传统生产模式退变、生态系统退化、文化传承意识薄弱、申报资料欠妥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创新生产模式、激发文化创意内涵、完善相关文件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探索其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让其一直生存下去的根本,而这条道路不仅需要各位学者的学术研究,更需要政府和实践家的资金、时间和实践的投入,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远  熊康宁  肖时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06-4108,4115
世界自然遗产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遗产保护已成为国内外遗产地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遗产保护可能采取的立法保护、权属划分、管理优化等对策进行详细分析,认为国内的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相关研究应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上有所拓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理论视角,揭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三生”空间人地关系的研究现状。以“农业文化遗产”为关键词,采用Citespace5.5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和归纳方法,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2005—2020年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波动增长、平稳发展三个阶段,各个阶段上的研究热点具有明显差异。目前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在景观价值挖掘、旅游开发、乡村振兴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初具规模,但在基础性理论方面尚未形成权威的认知。农业文化遗产在“三生”空间上的研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今后应更加关注基础理论的更新、强化实证研究、贯彻“分层”保护思维、完善社区参与、加快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动态保护,以期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高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悠久的农业文明创造了一批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土地利用系统,体现了独特的动态保护思想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开展。本文介绍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及其项目进展,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在促进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传统知识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最后从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两个角度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