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寄主范围很广,主要为害小麦、玉米、水稻等多种禾本科作物.赤霉病流行频率高,一般每隔2~3年流行1次.大流行年发病率为50%~100%,减产10%~40%,中度流行年病德率为30%~50%,减产5%~15%.该病不仅造成减产,同时还降低小麦品质.受害重的籽粒皱缩空秕,发芽率下降.病麦含有毒质,对人畜有毒害作用.去年赤霉病大流行年份,我乡小麦平均病穗率为54.1%,其中当家品种皖麦19为52.3%,推广品种皖麦44、46为90 2%,平均减产30%.由于去年菌源量大,今年种植的感病品种面积也较大.为了防止今年赤霉病再次流行,必须提前抓好赤霉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赤霉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世界性的病害,为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发生赤霉病后,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产量的损失,而且因为赤霉病菌能产生DON毒素(呕吐毒素)污染谷物,对人、牲畜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近年来,由于小麦播种期明显推迟,小麦赤霉病呈现重发态势,流行频率明显增加,仅2010年以来,7年中就有2010、2012年2年大流行,2013、2015、2016年3年偏重发生,2012年赤霉病病穗率达到  相似文献   

3.
200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类赤霉病是江苏淮南地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一般 3~ 5年大流行一次 ,2~ 3年中度以上程度流行一次 ,因此做好麦类赤霉病防治工作 ,是确保小麦生产优质高产稳产的措施之一。 2 0 0 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是 195 0年以来较为严重的年份 ,分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原因 ,有利于提高麦类赤霉病的防治水平。1   2 0 0 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概况1.1 沿淮及淮南发生都比较重沿淮及淮南未治田病穗率都在 4 0 %以上 ,病指18以上。在淮南 ,地区之间发生也不平衡 ,又以沿江、苏南局部及丘陵地区发生最重 ,未治田病穗率高达 6 0 %…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麦赤霉病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类赤霉病是世界温暖潮湿麦区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在我国,小麦赤霉病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小麦条锈病而居第二位,分布范围也较广泛,尤以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东北春麦区和华南冬麦区更为严重,成为当地小麦的主要病害.据估计,全国发生赤霉病的麦区面积近667万hm2,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1/4.病害中流行年份损失5%~15%,大流行年份损失10%~40%.该病不仅是造成严重减产的毁灭性病害,而且恶化子粒品质,食用病麦引起人畜中毒,影响健康甚至造成死亡,同时造成经济损失,国家已规定病粒率超过4%不作为商品粮收购.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类赤霉病又称穗枯病;镰刀菌穗枯病,是麦类作物世界性流行性病害。本病是黑龙江省麦区主要病害之一。病穗上常呈现以红色为主基色的霉层,故叫赤霉病。病麦出粉率低,面粉质量差,并含有致病的镰刀菌代谢产物,有致呕毒素及类雌性激素等有毒物质。近年赤霉病在黑龙江省普遍发生,现在还没有理想抗赤霉病品种,一般多为耐病。  相似文献   

6.
2012年漯河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漯河市冬小麦播种面积为15.89万hm2,赤霉病发生面积达11.39万hm2,发生面积比率达71.7%。根据当地植保部门5月下旬对矮抗58、百农160、漯麦4号等9个小麦品种大田调查结果,各类品种的平均病穗率为12.2%,平均最高病穗率达69.8%,个别品种的病穗率竟高达94.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796-200X)《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发病程度均在2级以上,属偏重发生年份。一、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赤霉病俗称烂穗病、麦秸枯、烂麦头、红麦头、红头瘴,尤以多雨潮湿的温带发生严重。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达50%~100%,产量损失10%~20%,中等发生年病穗率30%~50%,产量损失5%~10%。一般年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且病麦品质变劣,出粉率低,籽粒皱缩秕小,颜色发白,不但影响面粉的品质和食用价值,而且病麦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会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赤霉病又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近几年来,在冀中地区普遍发生,尤其是在抽穗扬花期遇降雨或连阴天使小麦受害严重。小麦染病后不仅影响产量而且降低品质,使蛋白质和面筋含量减少,出粉率降低,加工性能受到影响。最为重要的是该病菌产生毒素,当病粒率偏高时,人畜误食后将中毒。近年来在冀中南冬麦区有偏重发生趋势。大流行年份病穗率达10%以上,造成减产10%左右。因此了解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并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是麦区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个别年份病情较重。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被危害的小麦穗部呈粉红色,所以叫赤霉病。它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麦穗上,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在多雨或者潮湿天气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一方面造成枯白穗,降低千粒重,影响产量;另一方面由于病菌分泌的毒素对人体有害而限制了食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Gibberrella zeae(Schw.)]是世界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小麦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北东部春麦区,赤霉病为主要小麦病害,危害十分严重;并且,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小麦赤霉病已向淮河和黄淮流域蔓延扩展。全国赤霉病受害面积超过667万hm2,约占小麦总面积的1/4。在江苏省赤霉病不仅是淮南地区的主要病害,而且淮北地区近年也发生较重。据统计,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50%以上,减产2~5成)和中等流行年(病穗率20%~40%,减产1~2成)每2~3年发生一次,但几乎每年都有轻微发生。赤霉病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而且严重恶化子粒…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该病不但影响小麦产量还引起小麦籽粒腐败变质,病菌分泌的毒素还能使人畜中毒,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小麦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是麦区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个别年份病情较重,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被危害的小麦穗部呈粉红色,所以叫赤霉病.它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麦穗上,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在多雨或者潮湿天气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一方面造成枯白穗,降低千粒重,影响产量;另一方面由于病菌分泌的毒素对人体有害而限制了食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暴发流行,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且病菌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尤其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影响人畜健康,我国规定小麦赤霉病病粒不得超过4%。1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赤霉病发生的症状表现为发病植株在干燥环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气候潮湿时,病穗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10%-30%,而且病麦中还产生对人畜有毒的物质,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利用价值。我们江苏省灌南县基本上每三年就遇到一次大的赤霉病流行。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赤霉病又名烂麦头、麦穗枯,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多雨和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因而得名"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近年来,该病害由长江、沿海地区向黄淮和北方麦区蔓延,对我们邯郸地区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病害发生后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减产20-40%,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而且麦粒中含有多种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如呕吐、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天长市场上几种新型杀菌剂对新麦21赤霉病的防效,特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6%氰烯菌酯·12%戊唑醇SC、15%氰烯菌酯·5%己唑醇SC、8.5%戊唑醇·26.5%福美双SC、25%氰烯菌酯SC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高于70%甲基硫菌灵WP的,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以推广应用,生产中赤霉病流行的年份建议取代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使用。  相似文献   

17.
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该病不但影响小麦产量还引起小麦籽粒腐败变质,病菌分泌的毒素还能使人畜中毒,一般年份可造成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而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已成为淮安市小麦生产中发病面积较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是铜陵市小麦生产上主要病害,重发频率高,危害损失重,中度流行年份一般损失10%~20%,大发生年份损失超过30%,而且病麦中产生对人畜有毒的物质,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利用价值。了解与认识小麦赤霉病的危害与发生规律,为其有效防治及小麦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结合铜陵小麦赤霉病发生现状、危害特点,分析其大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小麦抗、感赤霉病品种不同外植体对赤霉病菌粗毒素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赤霉病菌粗毒素浓度的提高。小麦幼穗及花药的出愈率降低,幼穗愈伤组织生长量减少、分化能力降低;抗赤霉病品种幼穗愈伤组织的存活率、相对生长量和分化频率降低的幅度均小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幼穗愈伤组织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受粗毒素影响的程度小于感病材料。说明小麦成株抗赤霉病和幼穗愈伤组织抗赤霉粗毒素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小麦赤霉病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由于近几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历史上很少在北方冬麦区大面积发生的小麦赤霉病,在河北省中南部麦田严重流行,已成为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赤霉病不仅引起小麦直接减产,而且对麦粒的品质和利用价值影响严重。造成病麦出粉率低,面粉质量差,色泽灰暗,面筋含量减少,商品价值降低。病麦中含有致病的镰刀菌代谢产物,含有致呕毒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