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润玲 《纺织报告》2020,(1):101-103
智能制造的号角已在全球吹响,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纺织产业领域发展的战略,毋庸置疑,谁在智能纺织中抢得人才,谁就抢得先机,谁就能赢得突破与未来。我国高职教育在应对纺织智能制造挑战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不健全、实训平台不智能、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调研纺织智能制造企业岗位、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力促校企深度融合、重构课程体系和共商课程内容,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力推师资队伍建设,紧握纺织智能制造企业之手、共建智能实训平台,优化考核体系、健全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制造2025》指出智能制造将成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江苏大生、宁夏如意、山东华兴、魏桥集团、天虹纺织等国内知名纺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纺纱车间的建成,自动化纺纱逐渐走进了日常生产中。智能制造大势所趋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技术工人流动速度不断加快,纺织企业对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需求越来越  相似文献   

3.
6月15日-7月13日,五场"纺织之光"成果推广活动在全国多地相继举办,涉及安全防护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化纤织造、绿色环保上浆、针织制造等领域共计30余项重点技术及成果。这一由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以及中纺联各分行业协会举办的系列公益性技术推广活动,对于加速纺织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叶志民所说:"目前行业还存在科技成果应用不充分的问题,比如纺织院校科技成果不少但许多成果得不到转化,一些引领行业发展的共性技术没有在更广泛的企业中宣传和应用,存在技术重复开发、经费重复投入的问题。希望‘纺织之光’成果推广活动能够惠及更多的行业企业,在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改善生产经营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这些福建纺企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近日来,随着疫情阴霾逐渐散去,“商圈回暖”“组团出海”成为热点,纺织产业似乎按下了复苏与发展的“快进键”,而纺织企业在提效降本增质方面的诉求也愈发迫切。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重要方向,正不断突破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推动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2022年以来,福建省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不断优化“双创”环境,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创新发展。在工信部近日公布的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中,福建省成绩突出,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我国纺织专件的性能、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制造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对国内、外纺织专件制造企业体制、管理模式、产品研发、营销服务等方面发展状况的分析,重点论述了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措施.提出专件制造企业盈利摸式创新、体制机制的改进措施.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应重视其性价比的提高并降低生产成本;企业管理者应以创新体制...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制造2025》指出,智能制造将成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随着江苏大生、宁夏如意、山东华兴、魏桥集团、天虹纺织等国内知名纺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纺纱车间的建成,自动化纺纱逐渐走进了纺织人的日常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正>6月23日~24日,"纺织之光重点科技成果——纺织信息互联、智能制造、数字化技术"现场推广活动在山东淄博举行。旨在推进纺织行业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进一步实施《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和《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加快推广纺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新技术成果,努力提升我国纺织企业的生产质量与效率,推进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本次活动由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山东经济  相似文献   

8.
<正>《纺织机械》:作为中纺联"纺织之光"科技进步奖的评审专家之一,您如何看待今年的建议授奖项目所反映出来的共性特征?祝宪民:"纺织之光"奖项评审涉及面很广,包括行业各个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创新成果。从今年参评项目可以看出,在智能制造、大数据乃至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特点很突出,反映出了当前市场需求方向以及行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聚氨酯胶辊与丁腈胶辊的性价比分析,提出聚氨酯胶辊的突出特点,通过技术创新,针对长期以来聚氨酯胶辊一直未能在纺织领域大规模应用的技术瓶颈,中瑞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在胶辊自动化制造、性能优化、胶辊磨砺等方面取得创新与突破;指出传统胶辊在目前纺织紧密纺、紧密赛罗纺存在的弊端;聚氨酯胶辊目前高速、高产、大定量纺纱工艺的趋势下,适应了纺织技术的发展,为纺织行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方式的转化,提供了较为优质的纺纱牵伸新型器材,有利于纺织企业的节能降耗和纺纱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正>产业集群在企业竞合中,将规模优势不断转化为质量优势、系统优势、创新优势纺织产业集群是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是纺织产业高效协同、产业韧性活力以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集群在企业竞合中,将规模优势不断转化为质量优势、系统优势、创新优势。本文从专利视角对中国纺织产业集群及企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梳理国内纺织产业专利布局、产业园区布局、企业聚集的现状及区域创新主体的创新力现状,为推动我国纺织产业区域结构调整、促进产业成熟地区紧密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制造2025》指出,智能制造将成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随着江苏大生、宁夏如意、山东华兴、魏桥集团、天虹纺织等国内知名纺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纺纱车间的建成,自动化纺纱逐渐走进了纺织人的日常生产中。智能化装备不仅可以节省用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凭借可靠、稳定的产品质量为企业赢得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市场。更为重要的是,高大上的自动化、智  相似文献   

12.
<正>这些企业的创新突破,有效推动了纺织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键环节,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年—度的“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活动在促进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期深入采访了永荣股份、镧明、凌迪科技、信泰、天工大助剂、景丰科技等第十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获奖单位。这些企业的创新突破,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有效推动了纺织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纺织服装产业开始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以推动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基于中国智能制造标准化与工业PaaS平台模型,深入分析数字化技术在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中的作用。针对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建设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与问题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提升路径,包括搭建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数字化技术在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全过程的应用,推进纺织服装产学研在数字化领域的推广应用,建立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促进数字化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在纺织服装产业中的两化融合。  相似文献   

14.
正纺织行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目前,国内一些纺织企业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通过工艺连接大幅减少用工,缩减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产品利润。未来,智能制造依然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高频热词,围绕智能制造、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产品、智能管理、智能服务组成了整个智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推进国家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实施,为纺织智能制造提供有效的基础支撑,理清智能纺织装备应用标准制定思路,介绍《智能纺织装备应用标准制定指南》纺机智能标准体系的定位与组成;阐述"共性先立,急用先行"原则的内涵,以及《纺织装备互联互通与互操作》系列标准概况;详细分析"十四五"期间纺织智能制造的相关重点任务,以及提升纺织机械和器材专件制造企业自身智能制造水平的必要性。指出:智能制造需标准先行,智能化标准的制定与规范已经刻不容缓,应尽早确定应用标准的制定规则与范围;国家标准体系的确立和标准的发布,为各行业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规范;纺机智能标准体系由智能纺织装备、智能纺织工厂和智能纺织服务组成;纺织机械智能化关键技术的成熟以及技术应用需求的出现,是制定智能纺织装备应用标准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要闻链接     
《印染》2018,(8)
正·行业动态·智能制造唱主角我国纺织业十年蓝图发布近日,"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俞建勇、周翔、蒋士成,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巡视员王元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司长曹学军参加了成果发布会。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于2016年设立并启动实施,项目研究报告共9章,全面详细阐述了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意在对未来5~10年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智能制造进行战略布局谋划。曹学军表示,智能制造是纺织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不断进步的原动力。对纺织产业而言,加快纺织科技进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纺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全国纺织科技大会上指出: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是中国纺织工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要利用新世纪开始的战略机遇期,自主创新,发展创新型产业,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之路。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是在产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形成对纺织工业提高附加值的贡献率。中纺圆桌·院士论坛为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动员和利用纺织科研资源,深入探讨了推动纺织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的相关问题,为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就“互联网+纺织”发展及其对纺织产业的影响谈了如下看法; “互联网+纺织”创造产业新生态,促进纺织行业变革.从产业形态看,互联网与纺织服装业加速融合,互联网技术深度应用于纺织服装产业链各个环节,智能制造加快发展;从创新模式看,创新载体由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的创新网络转变,产业创新联盟将加快形成;从组织形态看,纺织服装企业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特征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9.
郭广超  帅筱倩 《纺织报告》2020,(2):38-39,52
智能制造技术作为2025年中国制造战略计划的重大工程之一,已经成为纺织服装行业实现现代化智能制造转型的重要抓手,也一定会成为纺织服装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力。目前,一些实力较强的纺织服装类企业已经开始向智能化制造转型,大部分中小型纺织服装类企业还处于摸索阶段,为此,从智能制造的概念开始,结合成功转型智能化制造纺织服装类企业的案例,分析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制造模式的构建问题以及实施智能化制造后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广东纺织产业科技进步和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长期以来专业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普遍比较缓慢,已经成为以民营体制为主的广东纺织产业亟待突破的瓶颈。本文对在民营体制下的广东纺织人才培养和提升路径与机制创新进行初步总结、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