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采用水热法合成三维KIT-6分子筛,以KIT-6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负载Ag NO3制备乙烯/乙烷分离的π络合吸附剂,通过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和X射线能谱分析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采用自制设备测定了π络合吸附剂的乙烯乙烷吸附等温线和乙烯吸附动力学曲线,相应的乙烯乙烷吸附热用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求得。结果表明,Ag NO3最佳负载量为29%,在303.15 K、0.6 MPa下,络合吸附剂的乙烯吸附量高达47 m L/g,分离系数为3.3,乙烯吸附热值显示乙烯与吸附剂的作用是介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之间的π络合吸附,乙烯在络合吸附剂上传质较快,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Na Y分子筛为原料,草酸为扩孔剂,制得改性Na Y分子筛作为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Ag NO3,焙烧制得π络合吸附剂。并通过XRD、FTIR表征了分子筛结构,BET测定了分子筛比表面积和孔径;通过吸附乙烯,考察了改性Na Y分子筛空白样乙烯吸附量、负载30%Ag NO3乙烯吸附量、75℃真空脱附后乙烯吸附量。结果表明,采用草酸对Na Y分子筛脱铝扩孔后,孔径达到1.4 nm,乙烯吸附曲线变平缓;改性π络合吸附剂比未改性π络合吸附剂更容易脱附,在75℃真空脱附条件后,改性π络合吸附剂吸附量达到首次吸附量95%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Na Y分子筛为原料,草酸为扩孔剂,制得改性Na Y分子筛作为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Ag NO3,焙烧制得π络合吸附剂。并通过XRD、FTIR表征了分子筛结构,BET测定了分子筛比表面积和孔径;通过吸附乙烯,考察了改性Na Y分子筛空白样乙烯吸附量、负载30%Ag NO3乙烯吸附量、75℃真空脱附后乙烯吸附量。结果表明,采用草酸对Na Y分子筛脱铝扩孔后,孔径达到1.4 nm,乙烯吸附曲线变平缓;改性π络合吸附剂比未改性π络合吸附剂更容易脱附,在75℃真空脱附条件后,改性π络合吸附剂吸附量达到首次吸附量95%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液浸渍法将AgNO_3负载于细孔硅胶载体,并通过微波方式进行强化分散制备AgNO_3/SiO_2乙烯络合吸附剂,考察不同微波时间AgNO_3/SiO_2对乙烯/乙烷的分离效果。通过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负载AgNO_3后微波10min,在25℃,0.5MPa吸附条件下,AgNO_3/SiO_2吸附剂对乙烯的吸附量达到42.85m L/g,吸附选择系数提高至2.82,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不同种类的活性炭载体对CuCl2-La(NO3)3/AC吸附剂吸附乙烯性能的影响。通过XRD表征表明,CuCl在4种活性炭上均呈高度分散状态。对吸附剂的比表面、总孔容、微孔孔容和平均孔径测试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平均孔径和微孔孔容大小决定乙烯的吸附量和乙烯/乙烷分离因数大小。活性炭的平均孔径越小,微孔孔容越大,对乙烯的吸附量越大,乙烯,乙烷分离因数越大。以上海椰壳炭为载体的吸附剂因为具有最小的平均孔径和最大的微孔孔容,因此,对乙烯的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添加稀土镧, 氧化镧、硝酸镧和氯化镧,对载铜活性炭吸附剂分离乙烯/乙烷的影响.测定了乙烯,乙烷40℃吸附等温线.乙烯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氯化镧的添加效果最佳.合适的添加量在11.2%(wt)附近,可使乙烯的选择性提高到原来的两倍以上. 比表面及孔径分布数据表明, 添加适量稀土镧增大了吸附剂孔的比表面和孔体积, 特别是对微孔,因而更有利于提高吸附剂表面的利用率.通过SEM对稀土络合吸附剂的形貌观察可知,稀土分散于未被活性组分CuCl利用的活性炭表面.由于稀土对乙烷吸附量极小,从而极大抑制了活性炭载体对乙烷的物理吸附,这是此复合吸附剂提高乙烯乙烷分离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乙烯/乙烷分离用π络合吸附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分散法制备了以活性炭负载CuCl,并添加稀土LaCl3的π络合吸附剂.考察了活性炭改性、CuCl分散量、稀土不同掺入量对吸附剂分离乙烯/乙烷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吸附剂配方及制备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氢氟酸对活性炭载体的改性效果优于双氧水;X射线相定量参比法测得CuCl在活性炭载体上的分散容量为0.056 g(CuCl)/100m2(活性炭);当氯化镧添加量为11.2%(质量分数),可使乙烯的选择性提高到原来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乙烯/乙烷分离用树脂型吸附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和研究了用于乙烯/乙烷吸附分离的经改性的吸附剂——银离子交换树脂。在25℃、1atm下,银离子交换树脂S9对乙烯的平衡吸附容量为0.992 mmol·g-1, 乙烯/乙烷平衡吸附容量之比为3.56。25℃和75℃时,其吸附容量可恢复85%以上;105℃时,其吸附容量能完全恢复。由于这一吸附包含了能量不同的物理吸附和Л络合化学吸附, 平衡数据由含两个拟合参数的平衡等温吸附方程关联而得。通过综合考虑几个主要吸附特性,讨论了这些吸附剂在工业吸附过程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将碱改性HZSM-5沸石负载活性组分AgNO_3的吸附剂应用于乙烯乙烷吸附分离。通过N2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FI-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吸附等温线等,对改性前后吸附剂孔道、晶体结构、外观形貌、元素含量变化、活性组分的最佳单层分散量和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0.4 mol/L Na OH处理的改性样品的平均孔径可达5.5 nm。改性吸附剂负载活性组分AgNO_3的最佳单层分散量为33.3%,25℃、0.5 MPa时其对乙烯乙烷混合组分吸附平衡的分离系数可达2.78,对变压吸附(PSA)具有很好的分离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朱伟强  杜永杰 《广州化工》2020,48(17):44-46,85
以Y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等容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银的燃油深度脱硫复合吸附材料。研究了Ag/Y吸附剂的制备条件及其对噻吩类硫化物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剂进行了比表面积、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浸渍液的浓度为0.1 mol/L,浸渍时间为6 h,并于100℃条件下干燥2 h后于550℃焙烧2 h,是制备Ag/Y复合吸附剂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