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国的反腐力度逐年加大,反腐风暴高潮迭起,但腐败犯罪现象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从全国查办的反腐案件看,呈现出腐败对象层次超高、腐败现象范围趋广、腐败性质越重、涉案金额趋大的现象。客观形势表明,惩治腐败必须有新的思路和举措。本刊2000年第2期曾编发了王明高同志撰写的《关于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的思考与建议》一文,引起了理论界和有关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反腐倡廉这一重大问题,现再组织以下笔谈,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反腐倡廉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所谓高压反腐,要义是指立足"不敢腐",通过严厉惩治腐败,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从而压制腐败的滋生蔓延。十八大以来,高压反腐迈出重要步伐,"不敢腐"取得明显成效。与此同时,滋生腐败的土壤仍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并呈现出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从反腐一般规律与我国反腐形势看,高压反腐应成为常态,不能有任何松懈。反腐永远在路上,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也应该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3.
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被消灭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十八大以来,党一再大力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把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反腐倡廉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在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的方针下,我国反腐败工作在稳步推进的同时,不仅力度明显得到加大,而且初步形成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与之相适应,廉政领导力建设在新时期反腐倡廉中的重要性也随之日益凸显出来,并成为党和国家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设定为战略目标,实现不敢腐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不敢腐"是惩治腐败行为而产生的威慑效果,也是我国反腐工作的终极目标。实现不敢腐需要完善反腐机构改革、提高反腐工作执行力、抑制腐败案件增量和去存量、惩治结果要透明和公开。当前我国反腐工作与目标设想还存在不小差距。为此,要着力补足反腐败机构改革和快速去除腐败存量这两个短板,才能实现不敢腐。  相似文献   

5.
科技反腐在我国新兴不久,便博得民间和政府的认可,其本身就有反腐倡廉的作用,况且其在反腐败方面功绩卓越,但是它又可带来腐败的转移。当前我们既要大力推广和发展科技反腐,又要克服其负面影响。立足科技反腐在我国目前发展的基础,着重分析其在我国目前发展的瓶颈,提出道德素养的提升是科技反腐的前提、技术资源的整合是科技反腐的关键、法律制度的完善是科技反腐的基础以及制度供需的平衡是科技反腐的核心,并从这四方面予以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科学反腐是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方针,是正确处理反腐败、经济建设、改革三者关系的重要原则.通过对我国反腐败斗争指导思想和实践运行状况的双重检视,可以发现,高压反腐态势背后兼具改革逻辑.反腐与经济增长并不矛盾,反腐为经济建设创造可持续增长生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服务于发展第一要务,必须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要求贯穿于改革全过程,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用科学反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曾日红  张大勇 《理论界》2005,(11):152-153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将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为保障工程质量、公益资金和干部安全,反腐倡廉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但目前的反腐措施偏重于事后监督,对预防力度不大,“前腐后继”现象严重。检察权作为法律监督的权力,对预防腐败有重大意义。本文简述南水北调工程防腐的必要、目前各项反腐措施及各自不足,参考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提出将检察权提前介入工程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政反腐,安邦兴廉,不仅需要党纪国法作保证,更需要发挥从政道德固有规律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只注重对腐败的“法”治,忽视了对腐败的“理”治,往往是屡禁不止,防不胜防,反腐工作成效总不尽如民意。深入持久地反腐倡廉,既是民众的大事,亦是官众的根本,尤其需要标本兼治,强化官众从政道德的反腐意识与反腐功能。一、从政道德机制及其互动从政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职业道德系统工程的“主体工程”。恩格斯说:“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①。社会上有多少…  相似文献   

9.
反对腐败,提倡廉政,是我国历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共同话题。为了吸收历代反腐倡廉思想的精华,服务于当前反腐倡廉工作,河北师范大学著名古典文学专家、九十岁高龄的老党员夏传才教授编著了《廉政反腐名诗名文选注时  相似文献   

10.
治理腐败是一个历史性、全球性课题。进入新世纪以来,理论界对当代中国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腐败问题及其治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些文献在对权力腐败的传统形式和新趋向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期权腐败""裸官""炫耀性腐败"等部门腐败问题展开了专题研究,并从宏观层面论述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一些文献以网络问政与网络反腐、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洁教育、制度反腐与惩防机制为主要治理范式,对反腐倡廉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研究。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推进,理论界依然需要对部门腐败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化研究,在注重整体性和基础性研究的同时,推进反腐倡廉研究的科学化和本土化,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学,为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提供必要的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都要靠发展。腐败滋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发展与反腐并存。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科学防腐促进发展。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发展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反腐倡廉融入到决策过程、行政过程之中;做到事事有监督,层层有落实;以人为本,惩防并举,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6,(6):18-23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大量有关反腐倡廉的新观点和新论断。其中,对腐败危害的"生死论"与反腐的"从严论"的基本认识;坚持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相结合的"两手抓"的基本做法;坚持采取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的"两个靠"的重要手段;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的"两个监督"的反腐倡廉路径等,对于推进当前反腐倡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新目标和新要求。邓小平同志的反腐倡廉观点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反腐倡廉建设上所做的努力,在其纵向的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在其理论的内在关联上是一脉相承的。当前要加强对这一重要思想的理性认知,认真实践邓小平同志反腐倡廉思想,促进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世界各国长期且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针对我国反腐败现状,从教育、制度、监督和查办案件几方面分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须建立预防和惩治腐败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反腐倡廉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反腐倡廉建设不能运动式的,要深刻把握其内涵,掌握其规律,坚持长远与当前相结合,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实现科学反腐、制度反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治理腐败,取信于民,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腐败是我国当前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在社会各界热烈讨论反腐对策、加大刑法打击力度的背景下,作为一项立意为反腐的罪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因没能承担起反腐重任而一直为民众所诟病.在广泛采纳民意后,我国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将该罪的法定最高刑由五年提高至十年.然而,该举措是否能够有效惩治腐败、该罪名在反腐体系中应发挥多大作用、应当怎样发挥作用,依然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深思,这有利于我们明晰刑法应当和不应当承担的社会功能,从而在制定反腐对策时分清主要和次要矛盾.  相似文献   

16.
反腐倡廉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因为腐败行为其明显的结果就是“导致人们丧失对政治体系的信心,失去对政治权力的认同,从而引起秩序性和制度性的不稳定状态,甚至会招致严重的社会危机”①。邓小平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他深刻指出:“我们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明朗,更能获得人心。”②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反腐工作出现较严重的“重法轻德”现象,即注重以“法”治腐,忽视或轻视以“德”治腐的法德失衡的不良倾向。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实行和进一步推广,公务员的社会职业性…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现阶段我国腐败问题的新情况新特点,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习式特色"的反腐倡廉思想.这一思想的逻辑出发点是"腐败事关生死存亡",思路与举措则是治标与治本.通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来对腐败现象治标;通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发挥巡视的震慑、遏制、治本作用""坚定理想信念,构筑'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来治本."习式"的反腐思想是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18.
科学制约公共权力是反腐败的治本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和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严治党 ,反腐倡廉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腐败问题仍然存在 ,近些年来 ,反腐倡廉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另一方面 ,从整体效果和社会影响来看 ,反腐与人们的期望值比起来 ,还有较大的距离。本文拟从腐败与公共权力的关系 ,探讨通过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达到有效治理腐败的根本目的。一、公共权力在实施过程中的腐败机会是腐败产生的客观基础腐败是为了谋取私利而滥用公共职权的行为。腐败行为要发生通常是几大要素 (腐败主体 ,腐败行为侵犯的客体 ,腐败机…  相似文献   

19.
黄静 《理论界》2007,(1):50-51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作为一项有效预防腐败的手段在国外被称为“阳光法案”,世界很多国家或地区已建立、实施了这一机制并取得极好的反腐效果。我国当前腐败愈演愈烈,反腐形势十分严峻,因此,亟需建立这一制度并且我国已具备了建立这一制度的基础,即它既必要,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从近几年我国所大力开展的反腐倡廉工作中发现,所出现的腐败问题主要是由于制度缺失所导致的"制度性腐败"问题。此种类型的腐败问题常常是披着一层合法的外衣,由此也就导致反腐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特别是采取传统的预防腐败措施难以起到良好的反腐效果。而若是能够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应用以新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则相应的"制度性腐败"问题也便能够迎刃而解。对此,本文将就平衡记分卡在行政管理部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来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