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分泌性抗原Ag85复合体(Ag85)与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在肾结核感染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诊断肾结核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就诊经病理诊断为肾结核患者31例作为肾结核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0例为非肾结核组,经检查患者无结核病史、结核菌素试验以及血结核抗体均为阴性;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g85、ESAT-6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肾结核组的切片发现有棕黄色、褐色阳性物质沉积,而在非肾结核组的切片中,仅在4例切片中见到浅褐色的物质沉积于肾间质;而通过检测两组切片中Ag85、ESAT-6的光密度值,发现肾结核组中的Ag85、ESAT-6的光密度值显著高于非肾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结核患者中Ag85的表达与ESAT-6的表达呈正相关,另外,Ag85、ESAT-6这两种抗原对肾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均较高达100.0%,而ESAT-6对肾结核的特异度较Ag8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g85、ESAT-6在肾结核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可作为检测肾结核的补充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MTU)特异性抗原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和6000-早期分泌性抗原靶(ESAT-6),并对该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价,提高该抗原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70例患者的脑脊液,其中23例为结核性脑膜炎,47例为非结核性脑膜炎,建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脊液中ESAT-6-CFP10抗原,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检测MTU或菌体物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ESAT-6-CFP10抗原的检测限为0.7 ng/ml;批内和批间CV分别平均为3.2%和4.7%,平均回收率为97.4%,临界值取12.2 ng/ml时,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95.7%;该方法的敏感度和(或)特异度要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抗酸染色、MTU培养等.结论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脊液中ESAT-6-CFP10抗原对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提高了MTU特异性抗原用于临床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结核性脑膜炎(TBM)及非TBM患者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阳性细胞百分率及其动态变化,评价ESAT-6在TBM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临床诊断的40例TBM患者(TBM组)及40例非TBM患者(对照组,其中化脓性脑膜炎9例,病毒性脑膜炎24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3例,脑囊虫病3例,神经梅毒1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除常规检查外,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ESAT-6,并进行比较。结果 TBM组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ESAT-6阳性细胞百分率为24%,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ESAT-6阳性细胞百分率≥8.5%判定为阳性,<8.5%判定为阴性,则IBM组ESAT-6阳性35例,对照组阳性4例,ESAT-6诊断TBM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0.0%。TBM组30例入院前未行抗结核治疗者在抗结核治疗2周后复查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ESAT-6,治疗前阳性率为93.3% (28/30),治疗后为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早期检测单核细胞内ESAT-6阳性细胞百分率诊断TBM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动态观察ESAT-6阳性细胞百分率对TBM病情判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ESAT-6/CFP-10融合蛋白作为结核抗原的特性,并探讨以其作为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ESAT-6/CFP- 10融合蛋白为刺激抗原的EIISPOT法(ESAT-6/CFP-10-ELISPOT)检测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分泌γ干扰素的效应T淋巴细胞数量方法,测定65例单纯结核病患者,16例HIV/结核双重感染患者,20例HIV感染患者,32例非结核呼吸道疾病患者,3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结核菌抗原特异的T淋巴细胞的频率.结果 ESAT-6/CFP- 10-ELISPOT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在所有81例结核患者中的比较,ESAT-6/CFP- 10-ELISPOT阳性率98.8%,TST阳性率为56.8%;ESAT-6/CFP-10-ELISPOT在涂阳结核组、涂阴结核组、HIV/结核双重感染组阳性率分别为100.0%、97.1%、100.0%,其敏感性远高于痰涂片检查,且各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HIV感染组有1例阳性,非结核呼吸道疾病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提示ESAT-6/CFP- 10-ELISPOT方法的特异度为98.8%.结论 ESAT-6/CFP-10融合蛋白可以很好的刺激效应T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适合作为结核诊断中的特异性抗原,因而可以用于ELISPOT的检测,ESAT-6/CFP- 10-ELISPOT对结核诊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患者胸水单核细胞内早期分泌抗原靶蛋白6(ESAT-6),探讨其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2014年1月-2015年4月42例结核性胸膜炎及20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单核细胞内ESAT-6进行检测,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水单核细胞中ESAT-6检测阳性率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95.24%,显著高于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5.00%,两组患者ESAT-6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测胸水单核细胞内ESAT-6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为95.23%,特异度为95.00%,阳性预测值为97.56%,阴性预测值为90.48%,阳性似然比为19.05,阴性似然比为0.05,约登指数为0.90。结论检测胸水单核细胞内ESAT-6对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具有灵敏度及特异性高,为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滤液培养蛋白10(CFP-10)和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结核性脑膜炎36例(结脑组)和病毒性脑膜炎30例(非结脑组)为研究对象,用常规和生化方法检测脑脊液的细胞计数、葡萄糖、蛋白质和氯化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中ESAT-6、CFP-10和LAM浓度,并用SPSS 14.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结脑组脑脊液细胞计数和蛋白质浓度明显高于非结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38、9.62,P0.05),葡萄糖和氯化物浓度明显低于非结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90、-11.92,P0.05);结脑组ESAT-6、CFP-10和LAM浓度[分别为(36.50±9.14)pg/ml、(298.71±31.56)pg/ml、(8.62±2.35)mg/ml]明显高于非结脑组[分别为(7.84±0.86)pg/ml、(35.32±11.80)pg/ml、(5.13±1.74)m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AT-6、CFP-10、LAM检测阳性率偏低,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效能,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8.89%、93.33%、94.12%、87.50%和0.822 2。结论脑脊液中ESAT-6、CFP-10和LAM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T淋巴细胞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快速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尝试确定新TSPOT.TB的阳性临界值,来降低T-SPOT.TB检测方法对非结核感染的误诊率。方法选择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31例,非结核感染疾病病例96例,分别以早期分泌的抗原靶体-6KD,即抗原A(early secreted antigenic target 6,ESAT-6)和培养滤过蛋白-10KD,即B抗原(culture filltrate protein 10,CFP-10)作为刺激原,培养16~20 h,应用T-SPOT.TB检测特异性T淋巴细胞释放的干扰素-γ,并对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分析,找出T-SPOT.TB检测的阳性临界值。结果以厂家提供阳性临界值为6 SFU的诊断标准在31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28例结核感染患者T-SPOT.TB阳性,敏感度为90.3%,非结核感染疾病组96例,88例T-SPOT.TB阴性,特异度为91.7%,将结核感染病例组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表明,当T-SPOT.TB阳性临界值为15 SFU时,敏感度为86.9%,特异度为93.1%。结论运用TSPOT.TB检测试剂作为结核感染的检查,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若选择产家提供的检测阳性临界值为6 SFU,在本院容易引起疑似患者的误诊,因此根据试验结果得出T-SPOT.TB检测阳性临界值应定为15 SFU,敏感度为86.9%、特异度为93.1%,这样可以尽量减少疑似患者的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6(ESAT-6)和特异度抗原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的动态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9例(TBM组)和非结核性脑膜炎53例(对照组)。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中ESAT-6和CFP-10水平。结果 TBM组患者ESAT-6、CFP-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AT-6诊断TBM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9.5%、90.6%、0.922。CFP-10诊断TBM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87.2%、86.8%、0.894。随着疾病的进展,TBM患者ESAT-6、CFP-10水平逐渐下降,且治疗3个月后,TBM组患者ESAT-6、CFP-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AT-6和CFP-10可以作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快速、准确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4种基因重组的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进行包被,建立了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肺结核病患者、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卡介苗接种者的血清抗体,并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的血清学应用价值。方法在酶标板上分别包被基因重组蛋白ESAT-6、Ag85A、MPT64、MPT81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分别检测肺结核病患者、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和卡介苗接种前后的血清抗体。结果肺结核组血清抗体除ESAT-6外,Ag85A、MPT64、MPT81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结核肺部疾病组(P0.01)。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注射上述卡介苗前阳性率分别为19.0%、13.8%、12.1%、12.1%,注射后阳性率分别为37.9%、24.1%、15.5%、17.2%,其中注射ESAT-6前后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结核分枝杆菌重组分泌蛋白检测结核病人血清抗体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望作为结核蛋白芯片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就诊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92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90例为对照组,对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或)培养虑液蛋白10(CFP-10)致敏的T细胞,并与PPD皮内试验、腺苷脱氢酶(ADA)、胸水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TB-DNA)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ESAT-6、CFP-10、E/C阳性率分别为85.4%、75.0%,91.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E/C)敏感度、约登指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T-SPOT.TB(ESAT-6)和T-SPOT.TB(CFP-10);T-SPOT.TB(E/C)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诊断准确率优于其他方法,经统计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结核病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分泌蛋白ESAT-6、Ag85B及细胞因子IL-10、TGF-β1、IL-35的水平,探讨分析ESAT-6、Ag85B水平与Treg细胞的增殖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ELISA方法检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分泌蛋白ESAT-6、Ag85B及细胞因子IL-10、TGF-β1、IL-35的表达水平,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血清中特异性分泌蛋白ESAT-6、Ag85B的浓度与Treg细胞刺激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TGF-β1、IL-35的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分泌蛋白ESAT-6、Ag85B和细胞因子IL-10、TGF-β1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01),但IL-35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血清中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分泌蛋白ESAT-6和Ag85B的水平与Treg细胞刺激活化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TGF-β1、IL-35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血清中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分泌蛋白ESAT-6和Ag85B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Treg细胞的高水平表达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毒力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靶蛋白6(ESAT-6)单克隆抗体,以应用于多种检测技术和临床研究。方法设计并合成结核分枝杆菌ESAT-6特定抗原肽序列,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多次有限稀释亚克隆建立能稳定分泌抗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纯化后行免疫球蛋白亚型分析,并鉴定分析该单克隆抗体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免疫沉淀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收集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上清液样本38份,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上清液样本20份,结核性胸水样本32份,非结核性胸水样本24份以及健康对照血清样本20份。结果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亚型分析显示抗体类型为IgM、κ型,并可应用于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法。ELISA定量检测显示该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为95.7%(67/70),特异度为100%(64/64)。结论 ESAT-6单克隆抗体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结核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SPOT.TB应用于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各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T-SPOT.TB、ESR、结核抗体等方法的检验诊断性能进行比较,研究T-SPOT.TB对骨关节结核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骨关节结核组抗原A(ESAT-6)和抗原B(CFP-10)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5.8%和72.4%;T-SPOT.TB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7%、85.2%、88.8%、82.7%、85.7%,均显著高于结核抗体和血沉;通过ROC曲线分析,T-SPOT.TB抗原A和抗原B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9(95%CI:0.806~0.933)和0.881(95%CI:0.819~0.944),截断值分别为5.5和4.5,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79.4%和85.0%,特异度分别为88.7%和85.3%。结论 T-SPOT.TB在骨关节结核感染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8例大肠癌手术患者为观察组,3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分别为(33.67±50.42) μg/L、(46.67±26.08) kU/L和(17.52±24.17)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8.43)μg/L、( 11.13±12.09) kU/L和(1.41±1.0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A125、CA19-9、CEA三项指标阳性率Dukes分期C+D期明显高于Dukes分期A+B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30、20.053、16.196,P<0.05或<0.01),而与部位、大体类型、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CA125、CA19-9、CEA三项指标敏感度分别为34.62%(27/78)、35.90%(28/78)、33.33%( 26/78),特异度分别为97.44% (38/39)、94.87% (37/39)、97.44% (38/39),准确度分别为55.56% (65/117)、55.56%( 65/117)、54.70%(64/117);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度为57.69%(45/78),特异度为94.87%(37/39),准确度为70.09% (82/117),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单项检测(P<0.05).Dukes分期A+B期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度为34.88%( 15/43),特异度为94.87%(37/39),准确度为63.41%( 52/82);Dukes分期C+D期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5.71%(30/35),特异度为94.87%( 37/39),准确度为90.54%(67/74),Dukes分期C+D期大肠癌敏感度、准确度均比Dukes分期A+B期高(P<0.05).结论 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上判断大肠癌Dukes分期C、D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MPT63、Ag85A、RV2031c和融合蛋白CFP10-ESAT6四种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进行诊断效能评价,优选出最佳的抗原组合,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用MPT63、Ag85A、RV2031c和融合蛋白CFP10-ESAT6四种重组结核抗原,对199份血清(含94份结核病患者血清和105份健康者血清)进行检测。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计算不同抗原的最佳临界值(cut-off value)并以此确立各抗原组合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效率,对它们的诊断效能和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1种组合中Rv2031c与CFP10-ESAT6的组合诊断效能最好,灵敏度为63.8%,特异度为82.9%,阳性预测值为76.9%,阴性预测值为71.9%,诊断效率为73.9%。其余组合的灵敏度的范围30.9%~66%,特异度范围76.2%~90.5%。结论 Rv2031c和CFP10-ESAT6组合后的诊断效能最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危重症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BG)及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联合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ICU确诊为IFI的危重症患者75例和非真菌感染患者15例.分别采用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BG和血清GM,比较BG试验和GM试验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BG试验的敏感度97.3%,特异度46.7%,阳性预测值90.1%,阴性预测值77.8%; GM试验的敏感度78.7%,特异度93.3%,阳性预测值98.3%,阴性预测值46.7%; B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93.3%、90.1%和46.7%.BG试验的敏感度高于GM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92,P< 0.05);BG试验的特异度低于GM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34,P< 0.05),而B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可同时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血浆BG及血清GM的联合检测,能明显减少试验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发生,更有效地用于危重症患者IFI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联合检测对于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及比值、粪便HP抗原阳性百分率。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及粪便HP抗原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并比较多项指标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胃癌组的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及比值低于其他2组,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的阳性率高于其他2组(P<0.05),萎缩性胃炎的胃蛋白酶原Ⅱ水平低于非萎缩性胃炎(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Ⅱ、胃蛋白酶原比值及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的AUC值分别为0.864、0.717、0.772、0.417。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4%,较单一检测的敏感度高(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及比值、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可用于胃癌及胃癌癌前病变的大规模筛查。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Ag85A、Ag85B、16k Da和38k Da 4种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和几种抗原的组合进行诊断效能评价,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包被抗原使用Ag85A、Ag85B、16k Da和38k Da 4种原核系统表达的重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54份结核病患者血清和93份健康者血清,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计算不同抗原的最佳临界值(cut-off值),计算单种抗原和抗原组合的阳性率,对其诊断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4种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分别为3.05 mg/ml、4.50 mg/ml、2.45 mg/ml和7.50 mg/ml,最佳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200、1∶400、1∶200、1∶200;11种抗原组合中Ag85B+16k Da+38k Da的组合诊断效能效果最好,灵敏度为70.4%,特异度为80.0%,诊断效率为76.2%,Youden指数为0.504。结论抗原组合Ag85B+16k Da+38k Da取得了较高的检测灵敏度,相比单种抗原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PV L1壳蛋白检测联合细胞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温州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标本共420例,采用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宫颈细胞学改变,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PV L1壳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以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20例检测标本中,单纯TCT结果阳性10例(2.38%),单纯HPV L1壳蛋白表达阳性的15例(3.57%);二者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6例(1.43%).对TCT或HPV L1壳蛋白检测为阳性的患者及160例二者检测均为阴性的患者做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以此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得出:TCT检查的敏感度为38.89% (7/18),特异度为97.95% (143/146);HPV L1壳蛋白检测的敏感度为55.56% (10/18),特异度为96.58%(141/146);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4.44% (1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4.52% (138/1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L1壳蛋白检测联合细胞学能够兼备二者的优势,互补不足,在宫颈病变的临床筛查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能够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89例AMI患者(AMI组)和100例体检的健康人(对照组)cTnⅠ、Mb、CK-M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cTnⅠ、Mb、CK-MB水平分别为(8.15±3.26)μ g/L、(478.45±96.87)μg/L和(128.17±53.26) U/L,而对照组分别为(0.03±0.02)μg/L、(21.61±9.38)μg/L和(9.53±2.94) U/L,AMI组cTnⅠ、Mb、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nⅠ、Mb、CK-MB检测AMI的敏感度分别为95.5%( 85/89)、97.8%( 87/89)和87.6%( 78/89),特异度分别为98.0%(98/100)、82.0%( 82/100)和94.0%(94/100)。结论 cTnⅠ、Mb和CK-MB水平在老年AMI患者中明显升高,其中cTnⅠ在诊断AMI时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