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张玲  张三强 《弹性体》1998,8(2):1-6
研究了Ni(naph)2-Al(i-Bu)3-BF3.OEt2-ROR’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特点,考察了Al/B摩尔比,Al/Ni摩尔比,Ni/Bd摩尔比,ROR’/B摩尔比等反应条件对聚合活性及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还考察了该体系的凝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中醚的加入不仅保持体系较高的聚合活性,较好的地控制聚合物分子量,而且还能降低体系的凝胶含量,Al/B比的变化对聚合物活性及聚合物分子量的  相似文献   

2.
张玲  刘开坤 《弹性体》1999,9(2):15-18
研究了Ni(naph)2-Al(i-Bu)3-BF3·OEt2-C8H17OH体系合成低分子聚丁二烯,考察了Al/B摩尔比、Al/Ni摩尔比、Ni/Bd摩尔比、C8H17OH/B摩尔比等反应条件对聚合活性及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在Al/B比于015~030之间时,随着Al/B比的降低,聚合活性下降,聚合物分子量也降低。由于辛醇的作用,聚丁二烯的特性粘数最低可降至05dL/g。Al/B比的变化对聚合活性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显著,Al/Bd比、Ni/Bd比、C8H17OH/B比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以二乙胺为例研究了胺对Ni(naph)2-Al(-Bu)3-BF3·OEt2+n—C8H17OH(简称Ni-Al-B+ROH)和Ni(naph)2-Al(i-Bu)3-BF3·OEt2+CH3COOC4H9(简称Ni—Al—B+BA)两体系聚合活性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并与Ni—Al—B体系进行了对比.考察了通常条件下肢的允许含量,讨论了有胺存在时Ni/Bd、Al/Ni、Al/B摩尔比的变化对聚合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胺的含量高于20ppm时将使聚合活性和分子量降低,提高催化剂用量可以抑制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玲  廖海燕 《弹性体》1997,7(3):7-13
研究了Ni(naph)2-Al(i-Bu)3-(BF3.OEt2+ROH0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特点,考查了ROH/B摩尔比,Al/Ni摩尔比,Ni/Bd摩尔比等反应条件对聚合活性及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正辛醇/乙酸丁酯混合溶剂对BF3·OEt2在加氢汽油中的增溶情况,考察了Ni(naph)2-Al(i-Bu)3-(BF3·OEt2+正辛醇+乙酸丁酯)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活性和水对该体系聚合活性、聚合物特性粘数、聚合速率、微观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混合溶剂是BF3·OEt2的良好增溶剂。当H2O/Al(摩尔比)≤2.3时,用其增溶的催化体系聚合活性高,可制得门尼粘度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顺-1,4结构含量大于96%的聚丁二烯。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正辛醇/乙酸丁酯混合溶剂对BF3.OEt2在加氢汽泡中的增溶情况,考察了Ni(naph)2-Al(i-Bu)3-(BF3.OEt2+正辛醇+乙酸乙酯)体系催化下二烯聚合活性和水对该体系聚合活性,聚合物特性粘数,聚合速率,微观结构和相地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混合溶剂是BF3.OEt2的良好增溶剂,当H2O/Al(摩尔比)≤2.3时,用其增溶的催化体系聚合活性高,可制得门尼龙粘度高,相对分  相似文献   

7.
镍系催化十二烯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镍系顺丁橡胶(BR)生产采用以加氢汽油为溶剂的Ni(naph)2-Al(i-Bu)3-BF3.OEt2(简称Ni-Al-B)催化体系。聚合活性与Al/B(摩尔比)密切相关,Al/B值又是调节BR分子量的关键参数。催化活性中心上镍的价态分别为Ni(0)和Ni(I),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Ea[Ni(0)<Ea[Ni(I)]。AlR2F也是组成活性中心配合物的结构单元。催化活性表现有低温聚合依时性  相似文献   

8.
镍顺丁橡胶分子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玲  仲崇祺 《弹性体》1999,9(3):1-5
本文分别就Ni(naph)2 —Al(i - Bu)3 —(BF3·OEt2 + ROR) 、Ni(naph)2 —Al(i- Bu)3 —(BF3·OEt2 + ROH) 体系中聚合条件对催化活性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对比,同时还比较了加醚体系、加醇体系的聚合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同稀硼单加的传统体系相比较而言,醚体系具有稳定的分子量控制能力。醚在体系中起着稳定活性中心的作用。该体系适于质量稳定的中门尼顺丁胶的生产。辛醇体系能够很灵敏地从低到高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高分子量可控制在门尼粘度为85 ±5 之间,有利于高门尼充油顺丁胶的合成;低分子量最小可调至[η] = 0 .5dl/g 。这是稀硼单加体系、醚体系不及之处。由于辛醇的作用,通过Al/B 比的改变,顺丁胶特性粘数可在0 .5 ~5 .0dl/g 之间很宽范围内调变。醇或醚类的加入均对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微观结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镍系顺丁橡胶(BR)生产采用以加氢汽油为溶剂的Ni(naph)_2-Al(i-Bu)_3-BF_3·OEt_2(简称Ni-Al-B)催化体系。聚合活性与Al/B(摩尔比)密切相关,Al/B值又是调节BR分子量的关键参数。催化活性中心上镍的价态分别为N1(0)和Ni(I),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E_a[Ni(0)]<E_a[Ni(I)]。AlR_2F也是组成活性中心配合物的结构单元。催化活性表现有低温聚合依时性的稳定性和高温聚合依时性的不稳定性的规律。体系中添加醇、酯类可拓宽Al/B值的调节范围,制得5的BR,其1,4含量高于96%。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Ni(naph)2─Al(i—Bu)3─BF3·ROH催化体系引发了二烯聚合的动力学行为,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各动力学参数、表现活化能和频率因子,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分子量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11.
Ni(naph)_2-Al(i-Bu)_3-BF_3·OEt_2-Et_2O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Ni(Naph)2-Al(iBu)3-BF3·OEt2-Et2O体系催化丁二烯的聚合动力学,考察了该体系的动力学曲线、速度方程、聚合度,测定了催化剂利用率、活性中心浓度等动力学参数。聚合速率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41.0kJ/mol,催化剂利用率约为7.9%。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以环己烷作溶剂的2G-n—BuLi体系的了二烯阴离子聚合中添加(i一Bu)3Al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i—BU)3Al对聚丁二烯的微观结构、分子量分布无影响,但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随Al/Li的增加而增加,聚合速率随Al/Li的增加而下降。求得了假一级表观增长速率常数与表观增长活化能。  相似文献   

13.
BR生产用镍催化体系的聚合活性和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产顺丁橡胶(BR)用Ni(naph)_2-Al(i-Bu)_3-BF_3·OEt_2(Ni-Al-B)催化体系的聚合活性,考察了“Al-Ni陈化,稀B单加”催化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的组分化、陈化方式对聚合活性有极大影响;“Al-Ni陈化,稀B单加”催化体系有较好的耐时性,形成的活性中心有较高的耐温性。  相似文献   

14.
冷恩滨  陈翔 《弹性体》1995,5(1):1-5
考察了在以MoO2Br2为主催化剂,Al(i-Bu)2OPhCH3为助催化剂的体系中添加第三组分氯硅烷系列组成的Al-Mo-Cl催化体系引发丁二烯的聚合。结果表明在适量氯硅烷范围内,随Cl/Mo上升,催化活性有所提高,聚合物分子量显著下降,但分子量分布以及1,2-链节含量变化较小。讨论了氯硅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BR生产用镍催化体系的聚合活性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健 《合成橡胶工业》1994,17(3):136-138
研究了生产顺丁橡胶用Ni(naph)2-Al(i-Bu)3-BF3·OEt2(Ni-Al-B)催化体系的聚合活性,考察了“Al-Ni陈化,稀B单加”催化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的组分比,陈化方式对聚合活性有极大影响;“Al-Ni陈化,稀B单加”催化体系有较好的耐时性,形成的活性中心有较高的耐温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负载型钛催化剂TiCl_4/MgCl_2-Al(i-Bu)_3体系合成反-1,4-聚异戊二烯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最适宜的聚合条件为:60℃,Al/Ti=10(摩尔比),Ti/Ip=2×10 ̄(-4)(摩尔比),加料顺序为汽油-Al-Ti-Ip。预聚合可有效地提高催化剂效率,而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钼系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00mL聚合瓶小试及50L四釜连续聚合中试,考察了以MoCl3(OR)2-(i-Bu)2Al(m-OPhMe)(简称Mo-Al)构成的Ziegler-Natta催化体系合成钼系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BR)的试验情况。在50L装置上连续生产出乙烯基含量为80%的HVBR。研究了HVBR的生产工艺条件,在Al/Ml(摩尔,下同)为15-35,Mo/Bd(摩尔比,下同)为(6-8)*10^-5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Ni(naph) 2 -Al(i Bu) 3-BF3·OEt2 -Et2 O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特点 ,考察了Al/B摩尔比、Al/Ni摩尔比、Ni/Bd摩尔比、Et2 O/B摩尔比等反应条件对聚合活性及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同稀硼单加体系相比 ,乙醚的加入不仅保持体系较高的聚合活性 ,而且还能稳定地控制聚合物分子量。Al/B比的变化对聚合活性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显著 ,Al/Ni比、Ni/Bd比、Et2 O/B比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Ni(naph)2—(i—Bu)6—nAl2Cln催化丁二烯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顺丁橡胶,研究了Ni(NAPH)2-(i-Bu)6-nAl2Cln(Ni-Al)体系催化丁二烯取合中催化剂一和Al中氯/铝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Bd为(3-10)×10^3时,增加Ni/Bd可提高转化率,Nd/Bd为5.0×10^-5,转化率趋于平稳,本体系催化效率为72kg=g;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以环己烷作溶剂的2G-n-BuLi体系的丁二烯阴离子聚合中添加(i-Bu)3Al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i-Bu)3Al对聚丁二烯的微观结构、分子量分布无影响,但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随Al/Li的增加而增加,聚合速率随Al/Li的增加而下降。求得了假一级表观增长速率常数与表观增长活化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