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痰瘀同治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2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范畴。笔者应用痰瘀同治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氧、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本实验模拟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采用不同中药组方治疗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经形态学观察,发现痰瘀同治方的疗效最佳,故从中医理论探讨“胸痹”的发病机理为“由痰致瘀”,“痰瘀互结”,治疗应以痰瘀同治为基本法则。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选用新西兰健康大耳白兔47只,体重1.0kg-1.5kg,雌雄兼用。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实验动物繁育场提供,基础动物室饲养。适应性喂养1周后,用于实验。 1.1 动物分组 选择47只兔子,随机分为6组。A:正常对照组7只;B:模型组8只;C:痰瘀同治组(Ⅰ号方)8只;D:化瘀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方面探讨了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机理,为临床上痰瘀同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从分析多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等各个角度结合痰瘀各自的致病特点,通过对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分型治疗的总结,明确了标本兼顾,寓补于通,痰瘀并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医对冠心病的治疗,近年来在血瘀论治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至于痰瘀论治尚不多见。笔者根据“五脏之滞、皆为心痛”和“胸痹之因,痰凝血滞”的观点,在临床中对45例冠心病病例,应用调畅五脏气机,祛痰化瘀,痰瘀同治的法则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中医“胸痹”等范畴,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我们对痰瘀交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给予加味温胆汤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作用机理。方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瘀血证、痰浊证110例随机对照观察。结果:痰瘀互结组心绞痛缓解率、中医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瘀血组和痰浊组(P<0.05~0.01),并具有较好的改善血脂代谢、血液流变性和抗氧化作用。结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痰瘀同治方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0-12
中医证候是中医药学认识疾病及理、法、方、药防治疾病的依据。文章针对目前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临床辨证以"痰"加"瘀"的组合方式的不足,基于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揭示其证候分布的新特征、国医大师关于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学术思想、冠状动脉造影术对冠心病(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新认识、痰瘀同治已成为防治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大法之一、冠心病(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文献系统评价,提出痰瘀互结证应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辨证的基本证候之一,将有利于系统总结和丰富病证结合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创新成果,对提高冠心病(胸痹心痛)临床辨证论治水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探讨血管内皮损伤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易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或损伤,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刺激下诱发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中医认为“胸痹”的发生是由于“痰瘀互结,阻塞心脉”。痰瘀互结证的物质基础可能是脂质过氧化,氧自由基增多,脂性物质附着在血管内皮上,逐渐损伤血管内皮的病理过程,此假设为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肝、脾、肺、肾虚损是病之本,气滞、血淤、痰浊、阴寒是病之标。而痰浊血淤贯穿于冠心病的始终,痰、瘀共同为病是临床常见病理因素,从痰瘀同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痰瘀同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从痰瘀同治论治冠心病心绞痛80例,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痰浊血瘀证是胸痹心痛常见证型之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搜集相关资料,简要概括从痰瘀理论论治冠心病的相关论述,为今后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的论治提供一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2.
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法模拟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模型,并设立空白组、模型组、痰瘀组、化瘀组、祛痰组和西药组,从心电图、血液流变学、血脂、氧自由基等方面观察并比较痰瘀同治方的作用及特点。结果:痰瘀同治方具有明显降低TC、TG,升高HDL,改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及血清丙二醛;纠正NO/ET失衡等作用。结论:痰瘀同治方是通过改善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性、抗氧化和修复血管内皮功能,从而达到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法对胸痹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痰瘀同治法防治胸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比较痰瘀同治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法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以及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痰瘀同治法与化痰法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作用强于活血化瘀法;痰瘀同治法还能显著降低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HCT),作用显著优于化痰法、活血化瘀法。结论:痰瘀同治法能显著改善血脂代谢紊乱,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液流变性,消除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加重的危险因素,达到防治胸痹(冠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朱正新 《光明中医》2008,23(6):820-821
我国目前胸痹平均患病率约为6.49%。胸痹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的一个巨大的疾病负担。中医药针对胸痹独具优势,本人运用痰瘀同治法采用自拟方治疗胸痹痰瘀互结证,获得肯定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绞痛的针灸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中论述的“胸痹不得卧,心痛掣背者……”很像冠心病心绞痛的表现。《灵枢》谓:“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很符合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中医学认为心绞痛是因为心气瘀结,气滞血瘀,瘀血或痰浊阻塞心窍,瘀阻不通,不通则痛而致。...  相似文献   

16.
邢小燕 《光明中医》2011,26(12):2535-2536
痰与瘀同源异质,二者互为因果而并存,痰瘀互结是胸痹发病的重要因素,探讨痰瘀与胸痹的关系,依据其关系,临床上应用痰瘀同治法治疗胸痹会收效甚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逐瘀降浊汤治疗气虚兼痰瘀互结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以益气逐瘀降浊汤和复方丹参片治疗6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胸痹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66.6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逐瘀降浊汤治疗胸痹心绞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周朝辉  周鸿图 《光明中医》2008,23(10):1504-1505
目的:评价柴胡陷胸汤化裁治疗痰浊瘀阻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既往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冠心病,中医辨证属痰浊瘀阻型胸痹的患者66例,运用柴胡陷胸汤化裁治疗1月,观察胸闷痛等临床症状、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心电图等相关指标。结果:痰浊瘀阻型胸痹患者的胸闷痛等临床症状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每周减少5次以上者、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92.4%、87.9%、74.3%。结论:柴胡陷胸汤化裁对痰浊瘀阻型胸痹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石磊  彭吉新 《四川中医》2013,(12):72-73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血清胆红素(Bilirubin,BIL)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的病理因素痰、瘀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心绞痛病人123例进行中医的病理因素痰、瘀的辨证,进行统计分类积分,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计算出回归方程。结果:瘀证的TBIL及IBIL水平与痰证、非痰非瘀证、痰瘀互结证比较时,数值最小;有“痰”组与无“痰”组比较,有“痰”组IBIL较高,有“瘀”组与无“瘀”组比较,有“瘀”组IBIL较低,TBIL及IBIL与中医痰、瘀证证候积分在诊断确立时存在直线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TBIL及IBIL可以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病理因素瘀的辨证提供客观依据;并为痰、瘀证的严重程度判定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法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条件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具有痰瘀同治功用的参红化浊通络方,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运重建率及血脂4项(TC、TG、HDL-C、LDL-C),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运重建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TC、TG、LDL-C有明显下降,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瘀同治法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及血脂均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