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Canetti-Krawczyk模型构造了一个快速认证协议,并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证明。分析表明,该协议实现了Canetti-Krawczyk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快速身份认证、密钥协商和密钥更新,且具有双向实体认证、完美的向前保密性等安全属性,满足了认证的安全需求。该认证协议仅需进行2轮交互即可完成,通信开销小,计算量较低,为用户间的相互认证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安全的认证密钥分配协议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密码技术中的两个基本特性:保密性和认证性,提出了设计安全认证密钥分配协议的基本准则.按照该准则对Needham-Schroder认证协议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该协议的漏洞,又根据这些安全准则设计了一类新的身份认证与密钥分配协议.分析结果表明:按这些安全准则设计的身份认证与密钥分配协议不仅安全性高,而且冗余少,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常用的基于证书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在管理和维护证书方面占用较多的资源.在无证书的密钥协商协议的基础之上,综合密钥安全和性能方面的考虑,从可认证密钥协商形式化安全模型分析入手,提出了一种增强的可认证无证书的密钥协商安全模型,给出了可认证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CL-AKA,并从系统建立、用户密钥生成和密钥协商3个方面进行了描述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安全性高,与同类协议相比具有性能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智能卡登录系统中远程身份认证和密钥交换问题,提出一种具有通用可组合安全的基于口令的匿名认证密钥交换协议——πpAKE.该协议采用匿名技术进行登录认证及信息存储管理,使用Diffie-Hellman(DH)算法实现数据交换,同时生成临时会话密钥.由此节省了登录的运算开销,且协议具有前向安全性.研究从形式化论证角度出发,利用通用可组合安全认证理想函数FAUTH模型和密钥交换理想函数FKE模型,构建πpAKE的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并在此模型下,对πpAKE安全性进行论证,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通用可组合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物联网通信协议安全性不足和使用非形式化方法进行分析时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物联网安全通信协议,建立了协议主体模型和攻击者模型,采用通信顺序进程CSP的形式化方法对协议模型进行了分析。该通信协议对传送的信息进行加密,采用的加密方式是散列函数结合异或运算。协议主体进行了相互认证,认证服务器为协议主体通信分配了会话密钥,解决了读写器非法扫描和信息安全传送的问题。利用故障发散改进检测器(FDR)对该协议模型CSP进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协议主体进行了相互认证,会话密钥是安全的,所提出的物联网通信协议是安全可靠的,CSP方法用于分析协议的安全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将隐式认证技术与密钥调和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强安全认证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具有较高的效率以及较小的通信带宽,满足弱完善前向安全性。基于环上带误差学习难题假设,该协议在扩展Canetti-Krawczyk模型下可证明安全。  相似文献   

7.
WAPI实施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增强的BAN类逻辑——AUTLOG逻辑,对中国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无线认证和保密基础设施(WAPI)实施方案的认证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实施方案改正了原国家标准中密钥协商协议存在的安全缺陷,在协议执行结束时能够保证用户端和接入点实现对彼此的身份认证,并且使双方建立了共享的单播主密钥.该协议能够达到预期的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用可组合安全的Mesh网络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Mesh网络的现有认证协议不支持双向802.1X的认证端口开放.基于密钥交换协议交换,利用“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的组合特性与信任传递技术,在应答消息中安全结合反向认证信息,实现了满足Mesh网络双向认证需求的认证协议,不仅具有可证明的安全性,且通信开销较原协议降低60%以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IPSec协议和GDOI协议,提出一种基于IPSec协议的安全多播组成员主机模型.设计了模型的框架体系和关键组成模块,阐述了模块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实现IPSec协议的Pluto模块进行了扩展,在Linux系统上实现了GDOI多播密钥管理,从机密性、数据源认证及完整性、组管理及访问控制等方面作了安全性分析,对该模型在安全多播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多播源认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一代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IKEv2)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初始交换过程中存在发起者身份暴露和认证失败问题.而在无线接入网络环境下,对发起者身份等敏感信息进行主动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网络环境下的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让响应者显式地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实现了对发起者主动身份保护.并通过重新构造认证载荷,有效防止了认证失败问题.在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下,证明了该协议达到了通用可组合安全.性能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具有较少的计算量和通信量.  相似文献   

11.
逻辑化方法是当前分析密码协议安全性的重要方法。文章通过运用一种新的认证逻辑系统,分析3G认证与密钥分发协议的安全性,并针对协议的安全漏洞,提出了改进的认证与密钥分发协议方案,解决用户的身份泄露和MS对VLR的认证问题,增强了网络安全性。最后,对改进的协议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的RFID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隐私保护弱点和性能不高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Hash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采用可证明安全模型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证明,分析了协议的隐私保护和安全特性.与现有几个结构类似的RFID认证协议相比,该协议有效地解决了RFID系统的隐私保护及安全问题,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极大地降低了标签的存储量和计算量,尤其是提高了服务器数据库的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WLAN Mesh安全解决方案中,一个新的Mesh设备在接入时要与其邻居及认证服务器之间进行两次802.1X认证和两次四步握手,大大增加了设备的接入时间和复杂性的问题,基于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采用签名认证方式,提出了一种新的接入认证协议。新的协议只需要四轮的协议交互便可以实现上述三者之间的相互认证和密钥确认,而不需要四步握手进行密钥确认。在DDH假定成立的前提下,新的协议在扩展模型中是可证明安全的,并且通信效率和计算效率都优于现有方案。  相似文献   

14.
口令认证/密钥交换(PAKE协议)协议允许通信双方利用短小易记的口令在不安全的网络上进行相互认证并建立安全的会话密钥,它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背景和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介绍了PAKE协议的研究发展动态、PAKE协议的通信模型和PAKE协议标准化工作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标准候选协议的优劣,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OSD和SAN对构建海量存储系统的缺点,基于NASD网络存储系统构建了一个多域环境下的网络存储系统,由不同的服务器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与访问授权,改进了原系统不易大规模扩展和服务器的瓶颈缺点;给出了实现系统关键的网络存储协议,并利用CK模型对其进行了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新系统具有高带宽、低延时、易扩展、规模大、安全性高、低成本的特点,是一个适合海量存储的系统.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成本RFID系统常用的基于Hash运算认证协议的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了该类协议存在的安全缺陷和不足,给出设计低成本RFID认证协议满足安全需求的思路,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运用BAN逻辑的形式化分析方法,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证明。结果显示,该认证协议能满足RFID应用中面临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追踪性的安全需求,可抵制跟踪、标签假冒、重放等攻击,弥补已有基于Hash运算的认证协议中存在的安全缺陷,更适合低成本RFID系统对应用安全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