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滴控井式多用炉微机碳势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动态碳势控制新技术,O2-CO-T三元碳势控制数学模型及生产应用情况.本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了动态控制技术,自动完成工艺过程的最优控制与管理,较好地满足了多品种、技术要求相异的工件生产需要,重现性好,渗族时间可缩短15~35%,节能约10~15%  相似文献   

2.
聚晶立方氮化硼工具是由50 ̄85%重量比的立方氮化硼晶体结合到一起形成的聚晶体。与聚晶立方氮化硼混合在一起的支持物相是由15 ̄40%重量比的高熔点材料-优选碳氮化钛或碳氮钛铝。起始配比中也包含4 ̄10%重量比的Co2Al9。这些按配比混合好的粉末在氨气氛下以1100 ̄1250℃的温度进行处理,这可以大大增加氮含量并降低碳氮化钛或碳氮铝钛的碳含量。如果不用起始材料混合粉,则可以用涂附有碳氮化钛的立方  相似文献   

3.
从碳分母液中回收化工用碳酸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旭华 《轻金属》1996,(4):8-12
山东铝厂烧结法生产氧化铝,返回配料的碳分母液携带Al2O3量高达7万吨/年,实际作用仅限于替代铝矿石配制生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追踪技术发展动态,开发出碳分母液生产化工用含CO2的氢氧化铝(国外称碳酸铝)。该品平均含Al2O358.9%、CO22.94%、Na2O3.11%、SiO20.64%,所含CO2遇酸逸出,将Al(OH)3颗粒崩裂细化,使酸溶性为工业氢氧化铝的3-5倍。鉴于SiO2不溶于酸  相似文献   

4.
魏旭华 《轻金属》1996,(5):20-25
我厂烧结法生产氧化铝,返回配料的碳分母液携带Al2O3量高达7万吨/年,实际作用仅限于替代铝矿石配制生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追踪技术发展动态,开发出碳分母液生产化工用含CO2的氢氧化铝(国外称碳酸铝)。该品平均含Al2O358.9%、CO22.94%、Na2O3.11%、SiO20.64%,所含CO2遇酸逸出,将Al(OH)3颗粒崩裂细化,使酸溶性为工业氢氧化铝的3-5倍。鉴于SiO2不溶于酸,故  相似文献   

5.
范英俊  张伯明 《铸造》1995,(8):30-32
探讨了采用冲入法生产冷模离心球铁铸管用铁水成分的合理范围,对合适的终硅量(1.8-2.1%),残留含镁量(0.03 ̄0.05%)和对铁水成分的控制进行了试验分析,经过近两年的生产考核,稳定地获得达到ISO2531-91标准的高韧性离心球墨铸铁管。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以辽东硼铁矿为原料,用碳热还原成碳-铝热还原冶炼Fe-Si-B合金的工艺,测定了还原时间和温度对合金中B,Si,C含量的影响以及C含量与B和Bi含量的关系:用熔渣-金属平衡方法对合金进行脱Al,研究了碱度以及B2O3和SiO2含量对合金中Al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使合金中C含量降至0.15%,Al含量小于0.05%.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利用选好的仪器测量条件,将固体镍基标样,利用BAZRDAS 5.17V软件系统,在美国贝尔德公司生产的BAZRD SPEC-TROVAC 2000(DV-5,HR-400火花光源)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氩气氛中激发,以镍元素作内标,对镍基合金中的Si(0.0204% ̄1.61%)、Mn(0.514% ̄2.46%)、P(0.0076% ̄0。035%)、S(0.009% ̄0.0123%)、Cr(16.  相似文献   

8.
用微机控制热处理工艺过程,已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我院选用了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SJTV-560型多功能微机控制系统,在75kW井式多用炉上应用O2-CO-T(温度)3元联接技术,对炉温碳势和工艺过程进行了控制。1控制过程及效果先将工件的化学成份、所要求的表面含碳量或碳势、沙层深度、温度等输入微机,计算机自动计算出碳势控制值;将CO、0。、T连续输送到系统的过程通道,并由计算机根据多因素碳势计算公式计算出瞬时碳浓度,与根据设定值计算出的碳势控制值进行比较,获得控制信号,作出调节对策,并发出调节指令,由过…  相似文献   

9.
对W6MO5cr4V2钢1240℃奥氏体化后、在1150℃以1.5×10 ̄-2/s的形变速率筹温形变0%~65%,并在270℃等温淬火,560℃3次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钢在1050℃或更高温度形变会发生动态再结晶,且形变诱发析出了MC型碳化物,而使贝氏体中具有大量的碳化物颗粒;形变使等温淬火、回火组织的强度、硬度及韧度均有所提高,在1050℃形变15%~20%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纯Ce和含15%Ce(质量分数,下同)的Fe-Ce合金在600 ̄800℃低氧分压下的氧化。纯Ce氧化后形成CeO2的外氧化。而Fe-15Ce则产生快速Ce的内氧化,且内氧化区的显微组织保持了原始合金的显微组织,在内氧化区的前沿没有观察到Ce的贫化。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渗碳温度、炉气碳势对5CrMnMo试样渗碳层深,表面碳量的影响以及层深,表面碳量对钢的性能影响,试验表明,5CrMnMo钢具有良好的渗碳特性,其最佳渗层深度0.8-1.2mm,表面碳量应控制在0.8%-1.0%范围,可获得适用于冷镦模具的最佳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煤油加空气渗碳碳势控制技术的研究,探讨了煤油加空气渗碳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碳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炉内气氛碳势与氧势和CO2值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生产中应用两年多来的结果证明这是一种操作简单,稳定可靠怕可控气氛。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吐温80─N_2O_2体系测定痕量铱的新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测限为3.0×10 ̄(-9)g/ml;线性范围为1.0×1O ̄(-8)~1.0×10 ̄(-5)g/ml;测定100ppb铱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5%。  相似文献   

14.
采用阳极极化测量,俄歇能谱仪与X射线光电子谱仪研究了Fe-(17 ̄31wt%)Mn-(0 ̄9wt%)Al系奥氏体合金在1mol/L Na2SO4与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相似文献   

15.
方卫  赵云昆 《贵金属》1997,18(2):42-44
在5%HNO3介质中,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抗癌药物碳铂中微量Ag,检测范围为0 ̄0.2μg/ml,可测定0.000x ̄0.00x%含量的Ag,测定误差±10%。  相似文献   

16.
铸态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硅、锰为主,研制了一类新型中碳低合金耐磨钢即铸态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其特点是铸态下获得奥氏体、贝氏体为主的混合组织,具有高硬度(40 ̄58HRC)、高韧性(ak≥15 ̄45J/cm^2)、优异的抗磨料磨损性能,铸态下使用不需重新热处理。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是传统奥氏体高锰钢的理想替代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桂乃纯 《轧钢》1995,(3):41-43
介绍了曼内斯曼-德马克公司研制的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的设备工艺特点。目前,该机组的生产线最短,生产的薄板坯最薄(15 ̄25mm)。  相似文献   

18.
利用铸造搅拌法制取了由Al2O3颗粒增强的Al-Si合金复合材料。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Al2O3颗粒的尺寸、颗粒的体积分数与浇注温度对Al2O3颗粒-Al-Si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l2O3颗粒尺寸为1-3um、体积分数15-20%,浇注温度为800℃时增强效果最佳,强度可提高20%以上,磨损量可减少60%-70%,Al2O3颗粒能促进Si相形核,有碎化共晶硅并使之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如俊  梁海林 《热处理》2007,22(5):56-60
根据大量随炉渗碳试样的剥层定碳分析数据,结合对炉气氛的跟踪试验结果,对密封箱式炉渗碳气氛的组分和碳势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用氧探头单因素控制碳势的情况下将碳势的理论计算值与定碳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对碳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而推断渗碳工艺过程中不同阶段碳势波动对渗层碳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用不含及含10%Na2CO3的粉末渗剂对不同厚度的低碳钢试样进行了固体渗碳。结果得出两种渗剂以活度表示的碳势ap均为1。根据实测的渗层含碳量用自行编制的软件计算了920℃渗碳的传质系统β,得出纯木炭粉β为050×10-4mm/s;含10%Na2CO3的粉末渗剂β为33×10-4mm/s。由此可以认为,固体渗碳剂的活性取决于β而与ap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