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华志芹 《求索》2015,(2):37-42
森林碳汇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考虑将森林碳汇减排效应产权化,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将森林碳汇产权以生产要素形式纳入减排约束下的经济系统,通过求解森林碳汇产权影子价格反映森林碳汇产权投入对降低社会减排成本的边际贡献。以2007年为基准水平,模拟与预测湖南省2008年-2020年森林碳汇产权影子价格,结果显示随着森林碳汇产权投入成本增加,森林碳汇产权价值越高,影子价格由正值转变为负值,2012年-2020年的森林碳汇产权影子价格预测值(绝对值)为25元/吨碳-100元/吨碳,与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森林碳信用市场价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寿永年 《今日浙江》2010,(15):34-35
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在成功创建全国"绿色小康县"的基础上,着眼"增强碳汇能力、建设低碳城市",以共创绿色碳基金、共建“森林鄞州”为抓手,计划5年投入资金15亿元,全面实施“5+2”森林行动计划,高标准建成“省级森林城区”,使生态建设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今年6月正式成立的中国绿色碳基金鄞州专项,是全国首个县(市)区级绿色碳基金,已募集基金7400万元,计划筹资1亿元,资金规模在全国同类专项中最大,有效搭建了全社会共建“森林鄞州”、共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广阔平台。  相似文献   

3.
基于森林碳汇的中国碳交易市场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碳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作用重大。当前国际市场开展森林碳汇交易的主要模式是CDM,而中国作为主要的碳汇供应国,处于碳汇交易的低端,缺乏话语权。因此,中国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和推进森林碳汇交易:充分发挥政策"创造环境、制造市场"的作用;落实相关机构执行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加快金融创新,有力支撑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不断完善碳交易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政策瞭望》2013,(11):60-60
最近,广东印发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的总体目标是: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将广东省建设成为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达、林业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国家林业局将为广东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提供战略支持,在政策资金、林业改革、林业科技、资源保护、林业碳汇、绿色富民上给予具体支持。《决定》既描绘了绿色宏图,也提出要分目标和分阶段来逐步实现:到2015年、201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8%、60%,森林面积分别增加到1.60亿亩、1.63亿亩,森林蓄积量分别达到5.51亿立方米、6.20亿立方米;力争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5.
《云南人大》2006,(4):F0002-F0002,F0003
“十五”期间是云南林业发展较快,成绩显著的时期。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争取到国家对林业的投资达97.8亿多元;新增森林面积4027.5万亩,为“十五”计划的172%;森林覆盖率(含灌木林地)由44.29%提高到49.91%,较“九五”时期增加了5.62个百分点,为“十五”计划的104%,全省活立木总蓄积达15.4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8,为“十五”计划的106%。  相似文献   

6.
<正>"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气候变化’这4个字提到了8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组之一,可见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应对气候变化,增加森林碳汇,一靠增加森林面积,二靠促进森林加快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国内外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势在必行,为建立森林、草原、湿地碳汇基地创造了新的机遇。森林、草原、湿地碳汇主要是指森林、草原、湿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汇聚和储存二氧化碳以减缓温室效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楼国华 《今日浙江》2010,(23):48-49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资源,而做好森林消防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当今全球关注气候变化、提倡低碳环保的大背景下,保护好森林资源,利用森林碳汇减排,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效应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围绕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提出我国于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的目标,针对森林面积中集体林比重大、单位面积蓄积量很低、潜力巨大,但存在集体林低效经营、林权改革缺少政策承接主体、经营组织培育滞后等突出问题,建议政府以创新集体林经营制度、优化配置区域营林政策、支持绿色就业为重点,营造良好营林环境,激发林农投资集体林、有效经营集体林的积极性,为实现森林蓄积量增加45亿立方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正式写入中共党章。森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森林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建立森林碳汇交易和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快森林保护与建设非常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但目前我国森林碳汇交易和生态补偿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缺乏开展森林碳汇交易的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对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国内外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势在必行,为建立森林、草原、湿地碳汇基地创造了新的机遇。森林、草原、湿地碳汇主要是指森林、草原、湿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汇聚和储存二氧化碳以减缓温室效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森林公安及林业检法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5]42号)(以下简称国办42号文),“将森林公安编制统一纳入政法专项编制序列”,“将森林公安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森林公安发展的编制和经费难题,并对下一步的森林公安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这是森林公安大范围组建近30年以来的一件大事,从此开启了森林公安发展的全新篇章。这一大好形势,必然在整个森林公安民警队伍中产生巨大的思想变化。所以,在这一新形势下全面掌握森林公安民…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12,(4):20-21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南宁市在上世纪90年代就制定了“打造绿色经济、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文化和造就绿色文明”的发展路线,确立了“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工作目标。2005年,南宁市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开展“双增”活动 服务经济建设 “双增”工作是地税部门根据分税制原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积极主动为发展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增效、政府增财的经济活动。近几年,我们荆州市地方税务局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服务,促进了税收收入稳步增长。“九五”期间,地税收入由23442万元增加到54820万元,增长133.85%;地方税收占GDP比重由1.18%增加到1.82%,提高了0.64  相似文献   

15.
周宜开 《世纪行》2009,(3):17-17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而且还蕴涵着巨大的碳汇交易潜力。由发达国家出资到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额外减排量的碳汇交易机制已经在我国逐步形成。胡锦涛主席也对碳汇非常关注,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呼吁“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6.
伊春市地处小兴安岭腹地,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森林覆盖率达84.5%,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城市。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伊春乃至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伊春仅生态经济价值弥足珍贵的天然红松林就占据了全国的50%、世界的30%。因此,拥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等众多美誉。联合国有关组织还授予伊春“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一绿色伊春”、“世界十佳和谐城市”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莱州市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辰和稳定的关系,在财源建设、支出管理及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9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51亿元,比上年增加5037万元,增长16.7%,是1994年的3倍,5年平均增长24.7%,连续13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积极构筑多元化财源体系。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一)实施“双增工程“,培植基础财源。从1998年起,我们以调整粮经比例、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为突破口,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实施了旨在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双增工程“。两年  相似文献   

18.
吴胜兴  胡刚  唐伯平 《群众》2023,(14):48-50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须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双向发力。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的路径主要有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分别称之为“绿碳”和“蓝碳”。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而且无论从固碳数量还是固碳效率上看,蓝碳均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9.
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热带林区,全省现有森林面积28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位居全国前列。然而,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却未能给海南带来明显的旅游效益。与热闹的海南东部旅游相比,热带森林资源集中的中、西部地区却游人寥寥,森林旅游始终“热”不起来。  相似文献   

20.
造林绿化篇     
《江西政报》2008,(21):I0002-I0002
早在198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用7年时间将3200万亩宜林荒山都栽上树,到本世纪末基本绿化江西大地的宏伟目标”,在红土地上全面吹响了消灭荒山的号角。1994年,我省提前一年基本消灭宜林荒山,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的历史性突破。灭荒造林成为我省林业建设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