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苗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服饰成为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乃至情感的载体。从广西融水苗族服饰文化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入手,立足于服饰文化研究,从服饰体系中提取民族文化精髓进行设计和产品开发,让苗族服饰与现代设计元素进行结合,形成新的时代因子,推动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而为融水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传统服饰文化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妇女传统服饰是苗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载体,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传统服饰为对象,分析了六种服饰类型在颜色、款式和装饰等方面的特征;探讨了地域环境、祖先崇拜和审美观等在服饰形成中的作用;最后揭示传统服饰保护在传承人、图案、技术等方面的困境,并对此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苗族服饰纹样构成形式比较独特,大致可归纳为抽象化构成、复合化构成和随意性构成三大类。在此指出了苗族服饰纹样在数码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并论述现代数码服装设计对苗族传统服饰纹样进行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飞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1):94-95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中文期刊所发表的有关我国苗族服饰研究论文与相关专著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关于我国苗族服饰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5.
苗族服饰的色彩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的服饰也是众多民族中较具特色的,其服饰中的刺绣,图案,色彩都相当的精彩。我们从几个颇具代表苗族支系的服饰总结出其自身的特点,结合苗族自身的风俗习惯从中分析苗族服饰色彩风格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作为黔西南州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黔西南州苗族服饰图案在色彩、构成、刺绣手法等方面都丰富多样,从图案构成上着手,深入分析图案的变化方法、形式美和构成形式,可总结出黔西南州苗族服饰图案在构成上的特点,为深入了解黔西南州苗族服饰图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蜡染、刺绣、银饰作为苗族服装的特色,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反映了它特有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文化地理上的错落分布形成了苗族服饰的多彩多姿。  相似文献   

8.
文中从苗族服饰的特征入手,对其文化内涵:民族的“文字史书”、“族徽”、图腾崇拜、服饰习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湘西苗族服饰出现穿着人群减少、重视程度降低、服饰主体不了解服饰等现象。就媒介特征的角度而言,社会的发展会引起服饰的媒介特征在冷热特点上发生一定的转变,冷媒介和热媒介的差异性影响了人们接受信息的程度和参与的兴趣。服饰是否在转向冷媒介特征后才引起了上述现象的出现有待分析,如何运用媒介的冷热特征来推动服饰的发展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0.
苗族是黔西南州的自治民族之一。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在民居、服饰、节日、音乐舞蹈、婚俗、丧葬习俗、禁忌等方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文山地区苗族青少年应对风格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梁宝勇等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风格分量表》对云南文山地区378名苗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论:面对应激源时,苗族青少年随着年级的升高,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把问题合理化、躲避问题情境、忍耐和顺从的行为来处理挫折情景;苗族青少年男性面临应激源时多采用解决问题的行为,而女性则多使用否认压抑的方式;苗族非独生子女更倾向于采用躲避或求助的应对策略;人均月收入较高家庭的苗族青少年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行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法治化发展道路上,边疆民族地区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法社会学、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滇东南一个苗族村寨的民族民间规范和纠纷解决个案为研究对象,对滇东南边疆民族地区苗寨社会秩序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苗族自明末清初开始从贵州等地迁居云南文山州境内。由于苗族在文山是晚到民族,迁到文山后90%以上居住在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贫困面广,有的贫困程度还相对较深。文章主要针对文山州内广大山区苗族的经济发展现状,查寻分析贫困原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壮族具有一种可称为广纳性文化根系 ,表现为对异质文化的宽容、平等和吸纳和对苗瑶文化、汉族文化的宽容和吸纳 ,形成了壮族许多再生文化、杂糅文化形态 ,也使壮族文化符合生态文化的共生规律。  相似文献   

15.
苗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产品中的植入主要以图案元素为主,随着苗族风情与现代工艺产品之间融合性的加深,对传统图案元素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在当前工艺产品的设计中就更加重要。文章以陶艺产品为立足点,对文山苗族传统图案融入陶艺产品,尤其是在茶具设计中传统图案的凸显等方面进行重点解析,以此作为民族文化与现代化产品相结合并取得未来性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岩洞葬习俗发源于长江中游以南的华南地区,从考古材料来看这些岩洞葬或悬棺均分布于武夷山系、五岭、湘、桂、黔以及川滇一带。使用岩洞葬或悬棺的民族均为苗瑶民族。丘北僰人由于在历史上可能长期被彝族所统治,在生活习俗、语言以及文化上受到了彝族文化的一些影响,然而从其保留的独特葬俗来看,丘北僰人的族属应与苗瑶民族同根同源,彝族文化中从古至今绝无岩洞葬习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贵州少数民族与汉族青年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特点及差异性,为青年少年生长发育提供资料。方法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年龄在18~20岁的来自铜仁的26名苗族、42土家族男性青年和60名汉族青年,检测了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钙磷水平及身高和体重,并问卷调查他们的饮食营养及运动状况。结果苗族及土家族男性青年OC、BAP、血清钙磷及身高体重均低于汉族。苗族与汉族在身高和体重具有显著差异(P<0.01),在OC、BAP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家族与汉族相比除身高体重外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苗族各项指标均低于与土家族;问卷调查显示苗族、土家族营养条件比汉族差。研究中OC与BAP及身高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但身高与OC、BAP及体重与血钙间呈弱的负相关。结论铜仁苗族、土家族与汉族在OC、BAP、血清钙及身高体重上有明显种族差异,苗族与汉族间差异比土家族与汉族间差异较大,各数据表明土家族更接近汉族。营养条件对生化标志物及身高体重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对云南苗族吹枪的历史演变和传承发展进行研究,从文化变迁的角度分析了马林村吹枪活动的发展状况,为吹枪活动的发展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以期为云南苗族吹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影视剧中对苗族形象的塑造,包含着美国传统文化价值和固定的模式,即以影像误读方式来塑造苗族形象。通过分析三部美国影视剧作品中塑造苗族形象的神秘化、符号化、失语症,发现他者语境中对苗族文化的误读与曲解,及停留于影像认同层面对苗族的想象。本文从文化场域的角度,通过对影视剧中苗族形象的诠释,探析他者视阈下苗族形象的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苗族婚俗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黔东南苗族婚俗发生了较大变化,恋爱方式、婚姻礼仪和费用以及婚姻选择等几方面都与以前有很大不同,这些变化与建国以来黔东南苗族经济、教育的发展以及党的民族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