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现在都在说“绿色装修”,可到底什么是”绿色装修”?谁也说不出确切定义,反正材料企业和装饰公司都说自己的产品是“绿色”的,说能提供“绿色”装修就有卖点,所以市场上到处可见“绿色”二字。  相似文献   

2.
泓宇 《环境》2022,(2):22-25
<正>在此次北京冬奥会上,奥运场馆不但具有绿色、低碳、先进、智慧等十分显著的优点,而且它们自身的特色也十分生动、鲜明。所以在设计之初,很多场馆都拥有了除了官方名称之外的一些“昵称”“小名”。比起“大名”,这些“小名”更加形象、传神。特别是根据场馆主要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的区分,这些名字全部被冠以“冰”和“雪”的名号,既显得晶莹剔透、冰清玉洁,更彰显出我们中国人的浪漫情趣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深远。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最引人关注的重大趋势之一就是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的觉醒和“绿色运动”的兴起。而德国是公认的“绿色运动”的发祥地之一。现在德国的环境保护已经走过了爱护动物、垃圾分类等初级阶段,正在致力于对污染物的细化和深度处理,建立节约物耗和能源的新的生活方式。“生态村”就是所有这些方面的最新技术的示范地。  相似文献   

4.
都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还是有的,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很多东西也都像海绵里的水,要"剪"总还是有的.很多看似已经用完的物品,经过这些人的"温柔"一刀,竟然又能产生很多惊喜.因为他们最常用的办法便是"剪",所以这些绿色时尚人士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剪剪族".时下流行的减碳生活,对他们来说,更像是"剪"碳生活.  相似文献   

5.
王致诚 《环境》2004,(12):24-25
100多年前有人预言“21世纪的欧洲是绿色党人的天下”,这真的会成为现实吗?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股“绿色主义”的风潮在欧洲大陆兴起。而在这一“绿色主义”的风潮中,“绿色德国”是欧洲最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郑超 《环境》2009,(7):58-60
曾几何时,有谁能想到“环保”能成为时尚的代名词,而今,各个奢侈品牌都纷纷与其靠拢,在自己产品的理念中融入绿色成份,“环保”身价也是水涨船高。只是,到底这些大牌是不是“伪环保、真奢侈”,还需时间来检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爱说俗话,“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就是俗话中的经典语言。意思是干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哪怕有“一万”的可能,也要考虑到“万一”的不可能;或者是有“一万”的不可能,也要想到“万一”的可能。总之,这句俗话饱含哲理。但由于一万比一这个数字上的悬殊,却常常让不少人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就如我们买福利票,想中特等奖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这“万一”的可能要落到自己头上,就跟天上掉馅饼一样。  相似文献   

8.
“要想富,地里开个杂货铺”,这是来自苏北绿色开发区的一条谚语。它比喻农村要想脱贫致富,必须设法使地里的产出多样化。“杂货铺”的特点就是“杂”。营销的商品既有百货、五金;又有油、盐、酱、醋。它方便群众,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居民不必东奔西走,小店里样样都有。因为“杂”,  相似文献   

9.
“最好的小城市”、“5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之一”、“20个最繁荣小城之一”、“最佳搬迁目的地”、“顶尖绿色之城。最佳退休之地”、“家家看得见风景的城市”。美国各种媒体上这些数不清的褒奖之辞说的是哪里?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IBM公司安全智能部……一连串国际知名的美国联邦级科研机构和大公司。为什么都选择落户在这个小城里?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于玲 《环境》2011,(12):48-52
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到处可以见到镶嵌着闪闪发光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可谁曾想,它们在装点着我们生活的同时,却也成为了隐形的“炸弹”。  相似文献   

11.
1月9日9时15分,山东淄博当地气温零下10摄氏度,中雪。 冰天雪地里,齐鲁石化HSE督察小组的段海涛正喘着粗气,跟供排水厂水井上的一个仪表箱“较劲”。他左手顶住仪表箱,右手拽住箱门把手,用力一拉,箱门纹丝不动。回头看了看搭档刘新猛,他嘟囔了一句,“看来是锁好了”。刘新猛说:“再试一下”。段海涛重新活动了几下把手,再次发力——仪表箱门仍然没有打开。  相似文献   

12.
从文军 《沿海环境》2001,(11):10-11
一提起环保,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花钱,其实,环保里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先行一步的人们已经尝到了甜头……时下,我国什么产业的产品供不应求?告诉你,是“绿色产业”。“绿色产业”覆盖面广,有利于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还能提升城市和国家形象,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招商引资效果。绿色市场竞争开始升温美化环境、净化环境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善举。而越刮越烈的绿化风潮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原来自己身边充斥着各种“绿色市场”。“绿色产业”的竞争开始升温。在这一特殊领域,除资金实力之外,更多的是比拼眼光和意识,谁看得远,谁就可能“三赢”…  相似文献   

13.
范小杰 《环境》2011,(3):48-51
一直以来,中英两国始终保持着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两国企业在各个产业领域都有着非常好的合作基础。而在本届“绿博会”上,两国又续写着绿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我们已经跨入了新世纪的门槛,对于未来,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呢?工业文明使我们疏远了自然,疏远了他人,也疏远了自己。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人类不能不警觉。工业文明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方?难道我们要在地球上建立一个没有生气、没有情感的机器世界?难道我们的家园只能不可避免地陷入污染的泥沼?我想,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这个星球未来的主人,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应该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和新的家园。新文明究竟应当怎样?究竟叫什么名字?我想,也许可以叫“绿色文明”,也许可以叫“生态文明”。其主要特征应…  相似文献   

15.
珒鑫 《环境》2022,(3):72-74
<正>强而有力的抗疫措施使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笼罩在人们头上的恐慌逐渐散去,生产、生活慢慢步入正轨,但此次疫情还将持续多久,谁都给不出答案。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更加渴望能有一种休闲方式,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就可以体验“生活在别处”的乐趣。于是,“露营”这一种能够充分融入自然的活动方式逐渐走入大众视线,成为缓解人们心灵压力、提升生活品质的休闲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中山市在加强青少年环保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市环保局通过有效措施激发各学校“创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市教育局、有关学校研究绿色学校的创建计划,组织绿色学校验收。2004年推荐了1所国家级“绿色学校”和8所省级“绿色学校”。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山市的几所“绿色学校”。  相似文献   

17.
三勇  杨伟利 《环境》2005,(5):60-63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描摹的“桃花源”的自然纯美之景,令人难忘。同样,在广州荔湾老城区里,也有一个绿色社区,它的名字——桃源社区,总令人联想到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国内有利因素的共同促进下我国的旅游业如雨后春笋,正如日中天。旅游业被形象地称之为“无烟产业”,在经济、政治以及会地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旅游业真的跟所说的那样“无烟”么?本文将对旅游的性质旅游的发展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展开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家图  黄玉章 《环境》2002,(9):36-37
建筑被称为“石头的史书”,近年来,“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在建筑界不仅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确实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最前沿。而这些名词到底是何意义,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何谓绿色建筑回顾人类的建筑史,从最初的遮风避雨、抵御恶劣自然环境的掩蔽所到今天的四季如春的智能化建筑,人们在营造“百年大计”,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建筑带来的人与自然的隔离及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建  相似文献   

20.
云龙 《环境》2003,(3):30-31
在辽阔、荒凉的西部高原,许多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却成了各种野生动物怡然自乐的“天堂”。这里不仅有鹅喉羚、兔狲、天鹅等性情温柔的小动物,还有雪豹、野猪等令人望而生畏的“强盗”。在这些颇有神秘色彩的动物“部落”里,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趣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