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5'端cDNA片段的快速扩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根据已扩增的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cDNA的部分序列,利用5’RACE的方法扩增其5’上游未知片段。方法:根据盐藻硝酸盐还原酶cDNA已知的部分序列,设计一条磷酸化反转录引物、2对特异性反向PCR引物。提取盐藻细胞mRNA,利用5’RACE的方法反转录成cDNA,然后利用PCR方法扩增5’上游序列,产物与T载体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中,经筛选后测序,将测序结果推导成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在盐藻中所获得的cDNA片段,核苷酸长度为431bp,编码143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下列物种的硝酸盐还原酶进行同源性比较:Dunaliella tertioleclta为83%,衣藻为68%,团藻为66%,小球藻为64%。结论:所克隆的序列为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cDNA片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简并引物扩增盐藻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方法:根据衣藻、矮牵牛花等真核生物hsp70氨基酸高度保守序列didlgtt,dqgnrttp,payfnds和ATKDAG设计2对简并引物,以盐藻hsp70 c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扩增,产物经T-A克隆转化至JM109大肠杆菌中,经筛选后测序,将测序结果推导成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得到2个分别为372bp和354bp编码126及118个氨基酸残基的部分cDNA片段。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衣藻、矮牵牛花、番茄、果蝇和酵母hsp70和hsp70b比较有高度同源性。结论:所克隆的序列为盐藻hsp70和hsp70b部分cDNA片段。利用简并引物筛选cDNA文库是克隆基因家族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青蒿鲨烯合酶基因及其cDNA的克隆与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青蒿鲨烯合酶基因,为基因工程改造青蒿打下基础。【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扩增片段与T-载体连接和克隆片段的序列分析等方法。【结果】通过PCR扩增和RT-PCR扩增,分别获得3590bp及1257bp片段,克隆后经PCR和酶切反应进行了鉴定。初步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已登录的青蒿鲨烯合酶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成功克隆了青蒿鲨烯合酶基因及其cDNA。  相似文献   

4.
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c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获得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cDNA片段。方法:根据Dunaliella tertiolecta、衣藻、团藻等生物硝酸盐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高度保守序列EGWWFKP、WNVMGMM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以含硝酸盐培养基培养的的盐藻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产物克隆至T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筛选后测序,将测序结果推导成氨基酸序列,并与Dunaliella tertiolecta、团藻、衣藻、小球藻等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在盐藻中所获得的cDNA片段,核苷酸长度为381bp,编码127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下列物种的硝酸盐还原酶进行同源性比较:Dunaliellal teriolecta为88.2%同源,团藻为78%,衣藻为67%,小球藻为59%。结论:所克隆的序列为盐藻硝酸盐还原酶cDNA片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桂北五步蛇金属蛋白酶原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一步法抽提广西桂北山区五步蛇蛇毒总RNA,经RT-PCR扩增纤溶酶金属蛋白酶原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挑选白色菌落。用酶切和PCR法对其进行鉴定。直接利用纯化PCR产物或提取阳性菌落进行测序并推导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结果:RTPCR和PCR扩增得到一约1137bp产物,并将其克隆及测序。结论:和已报道的皖南五步蛇纤溶酶金属蛋白酶氨基酸序列相比较,二者之间有91%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马兜铃酪氨酸脱羧酶基因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中草药马兜铃中获得酪氨酸脱羧酶基因(tyrDC)互补DNA(cDNA)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以进一步达到敲除tyrDC,减轻该药肾毒性的目的。【方法】参照已知的植物酪氨酸脱羧酶的保守性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马兜铃中扩增出cDNA片段。将扩增的cDNA序列克隆并测序,用以设计特异引物,并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6cation of cDNA Ends,RACE)从马兜铃中扩增出全长tyrDC cCNA。【结果】该克隆的tyrDC cDNA的总长度为1678bp,包括一个编码516个氨基酸的1551bp开读框(ORF)和一段127bp的下游非翻译区(3’UTR)。序列比较结果表明,由马兜铃tyrDC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已发布的罂粟酪氨酸脱羧酶和唐松草酪氨酸/多巴脱羧酶享有76%和79%的同源性。【结论】从马兜铃中扩增得到tyrDC cDNA全序列,且对酪氨酸脱羧酶的同源检索显示,不同植物的酪氨酸脱羧酶之间都存在普遍的序列相似性。为去除马兜铃肾毒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克隆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含硫酯键蛋白1(thioester-containing protein 1,TEP1)的cDNA,并分析其序列.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冈比亚按蚊等多种昆虫的TEP1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大劣按蚊血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对目的 片段纯化回收,经TA克隆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利用DNASIS程序分析该序列,并推导其氨基酸序列,最后利用BLAST和DNASIS等进行不同昆虫TEP1氨基酸序列的比对.结果 RT-PCR扩增出一约770 bp的条带,TA克降后DNA测序发现,阳性克隆的核苷酸序列长774 bp,推导其氨基酸序列长258 a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冈比亚按蚊、阿拉伯按蚊、斯氏按蚊TEP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72%、72%和59%,与冈比亚按蚊的TEP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9%.结论 从大劣按蚊血淋巴细胞中成功克隆出了TEP1的cDNA部分序列.  相似文献   

8.
杜氏盐藻RbcS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杜氏盐藻-,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小亚基RbcS cDNA片段。方法:根据莱茵衣藻、团藻、玉米等真核生物的RuBisCO小亚基RbcS氨基酸的高度保守序列ETRSYLPP和MNKLPMFG,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及该简并引物克隆杜氏盐藻RbcS cDNA。PCR产物经T—A克隆与T-vector相连,转化大肠杆菌JM109,随机挑取数个菌落,筛选鉴定,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将测序结果推导成氦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得到的cDNA长度为209bp,编码69个氨基酸。推导的氦基酸序列与团藻、Chloromonas sp.ANT3、衣藻、伞藻、菠菜、玉米的Rbc S相比较,同源性分刖为85%、84%、82%、76%、70%、69%。结论:所克隆的序列为杜氏盐藻RbcS DNA片段。  相似文献   

9.
杜氏盐藻14-3-3蛋白c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杜氏盐藻14-3-3蛋白的cDNA片段,并对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衣藻、烟草、豌豆、拟南芥、西红柿等14-3-3蛋白的高度保守序列SVAYKNV、DSTLIMQ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杜氏盐藻14-3-3蛋白的cDNA片段.PCR产物克隆至T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筛选阳性菌落,测序,BLAST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克隆获得531 bp的cDNA片段,编码177个氨基酸(GenBank AN:AY965896).同源性比较显示,序列与其他生物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其与衣藻、烟草、豌豆、拟南芥、西红柿、人等的同源性分别为:94%,84%,84%,83%,83%和80%.结论:克隆得到了杜氏盐藻14-3-3蛋白的cDNA片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宫颈癌组织中扩增与上皮细胞分化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表达相关的转录因子Skn-1a cDNA,进而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该转录因子以了解其功能.方法:从宫颈癌组织中提取总RNA,以此为模板,RT-PCR扩增Skn-1a cDNA片段,将该cDNA 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构建Skn-1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ela细胞,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 RT-PCR扩增得到约1 300 bp的cDNA 片段,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DNA测序表明,得到片段长度为1 308 bp ,为转录因子Skn-1a基因编码的cDNA,获得的Skn-1a cDNA序列与已公布的Skn-1a cDNA序列具有99.85%同源性, 有1个碱基的差异,但并未导致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继而构建了Skn-1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Skn-1a,其转染Hela细胞后可正确表达.结论:转录因子Skn-1a在宫颈癌组织中有一定量的表达,并在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1.
12.
斯氏狸殖吸虫宿主转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小鼠,大鼠,分期剖检,在体腔,肌肉,肝,肺等脏器均获得童虫,大部分童虫形态结构与脱囊后尾蚴无异。将所获童虫在小鼠与小鼠,大鼠与大鼠,小鼠与大鼠之间进行宿主转换,虫体仍处于童虫状态。囊蚴感染后所获的童虫转入适宜宿主犬体后,在肺部检获发育成熟的成虫。实验证明,斯氏狸殖吸虫经宿主转换可介导转续传播。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通过核衣壳蛋白区( C区)基因序列分析,对丙型肝炎病毒( H C V)山东分离株进行定型。②方法 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R Tnested P C R)方法,从山东省 H C V 抗体阳性血清中扩增出 H C V C区基因的一个片段(432bp),对其进行 T A 克隆及测序,并通过 D N A S I S软件和 Genebank 进行序列分析。③结果 此分离株与基因型1b 的 H C V 分离株同源性最高,与4 个已知 1b 型分离株的核苷酸相应序列同源性为 96.528% ~98.144% ,其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4.444% ~96.032% .④结论 此分离株归为 1b 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VHL蛋白(von Hippel Lindau protein, pVHL)β结构域肾癌抑制融合肽cDNA,并将其应用于肾癌的微基因治疗。方法分别设计合成pVHLβ结构域104 123短肽cDNA的正向和反向引物以及编码TAT 6×His cDNA的正、反向引物,使用互为引物模板PCR方法,扩增获得具有NaeI/Eco72I酶识别位点的TAT 6×His cDNA片段和具有Eco72I/BamH I酶识别位点的VHLβ抑制肽cDNA片段,将两个片段分别克隆到pGEM T easy中,使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通过DNASIS软件分析同数据库资料一致性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用Nae I和BamH I双酶切获取的TAT 6×His VHLβcDNA片段插入到具有NT4信号肽的pBV220载体中,构建了pBV220 NT4 TAT 6×His VHLβ质粒。结果经DNA测序证实,获得了编码TAT 6×His cDNA片段和编码VHLβ抑制肽的cDNA片段,分析证实核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数据库资料一致。重组质粒pBV220 NT4 TAT 6×His VHLβ酶切图谱证实已将NT4 TAT 6×His VHLβ融合肽cDNA克隆到pBV220原核表达载体中。结论成功扩增了编码TAT膜渗透肽和6×His标签肽以及VHL抑癌基因β结构域肾癌抑制肽的cDNA片段,构建了具有NT4信号肽的TAT 6×His VHLβ融合肽cDNA。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三七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S)进行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以三七根总RNA为模板扩增出三七FPS基因。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cDNA序列全长1 409 bp,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43个氨基酸残基,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积雪草、灰白银胶菊、黄花蒿的FPS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达95%、87%、86%。结论首次分离并报道了三七FPS cDNA克隆,为进一步研究三萜皂苷生物合成机制及其在提高植物药用价值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构建人ZP3蛋白(从第23位到348位氨基酸)真核表达载体,用于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重组人ZP3蛋白.方法 通过PCR方法扩增编码人ZP3蛋白的基因,并将其克隆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PICZα-hZP3.结果 经PCR扩增获得的hZP3基因大小为978 bp,其DNA测序结果分析表明:pPIC...  相似文献   

18.
N Huang  B Tang  Q Wu  X Chen  X Pan  B Wang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30(4):357-9, 362
This is a study aimed a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beta-defensins gene expression and it's gene transfer experiments for preventing mucosal infection. A rat rBD-1 cDNA was cloned. The total RNA was isolated from rat kidney. The cDNA fragment was amplified by RT-PCR with specific primers. The purified RT-PCR product was cloned in pGEM-T Easy vector. The results of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pattern analysis of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DNA sequencing, and aligning of the putative amino acid sequence with hBD-1 and mBD-1 demonstrated that rat beta-defensin rBD-1 gene was cloned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