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α-细辛脑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采用载体沉积法制备α-细辛脑前体脂质体,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处方,超滤法结合高效液相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卵磷脂用量为2.0 g,胆固醇与卵磷脂的重比为1∶3,甘露醇与卵磷脂重比为3∶1,α-细辛脑与卵磷脂重比为1∶30,包封率为97.41%±1.05%。运用载体沉积法制备α-细辛脑前体脂质体,优化了前体脂质体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2.
用乙醇注入法制备α-细辛脑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以α-细辛脑长循环脂质体的包封率、pH值、粒径分布、Zeta电位以及电镜检测作为考察评论标准。制备的α-细辛脑长循环脂质体,处方工艺重现性好,符合微粒给药系统相关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杨小云  付丽娜  庞榕 《广东化工》2014,41(24):25-26
目的研究槲皮素嵌段共聚物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槲皮素嵌段共聚物胶束。以槲皮素溶液剂为对照,考察胶束大鼠静脉注射后的药动学。采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胶束在大鼠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其中溶液剂的t1/2β为9.15±4.91 min,AUC为36.55μg·min·m L-1;胶束t1/2β为40.28±2.53 min;AUC为84.97μg·min·m L-1。结论胶束能明显延长槲皮素在体内滞留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将萝卜硫素制成前体脂质体以提高萝卜硫素的稳定性,改善其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分别考察了载体材料、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及脂药比的影响,响应面法优化得前体脂质体的最优处方。通过常温稳定性实验考察了脂质体和前体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优处方为脂药比为6.5:1,NaCl与萝卜硫素质量比为105:1,泊洛沙姆-188与药物质量比为1.5:1。得最大平均包封率为77.43%,平均粒径为160.5 nm。稳定性实验表明,以药物保留率为指标时,脂质体与前体脂质体在60天内稳定性好且萝卜硫素的保留率高。以包封率为指标时,脂质体混悬液产生沉淀,包封率降低,前体脂质体在60天内包封率无明显降低。表明前体脂质体可解决萝卜硫素的氧化变质和脂质体因沉淀、絮凝等原因而造成的包封率降低。前体脂质体包封率高,制备简单,不仅提高了萝卜硫素的稳定性,且可提高萝卜硫素的水溶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盐酸二甲双胍脂质体,采用反透析法测定其包封率,确定盐酸二甲双胍脂质体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脂质体,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分析手段,采用反透析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为53.76±0.76%(n=5)。结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最佳比例为8︰2,吐温-80最佳浓度为0.4%,最佳超声时间为5 min,水浴温度为40℃,透析时间5 h,脂质体包封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格列齐特脂质体,以粒径和包封率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制备条件,测定最优条件制备格列齐特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和包封率。确定最优制备条件为:药脂比1∶10(g∶g)、超声时间10min、成膜温度60℃、缓冲液pH值6。所制备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08.3±12.4)nm、包封率为(72.19±3.6)%、平均Zeta电位为(-40.8±2.3)mV,且在4℃下保存稳定性好。电镜照片显示,所制备脂质体圆整度好、粒径均一、无粘连。表明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格列齐特脂质体工艺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结合泡腾技术制备硫酸头孢喹肟脂质体,考察了减压旋转蒸发温度、氯仿用量、大豆卵磷脂/胆固醇质量比、吐温-80用量、药/脂质量比、柠檬酸与NaHCO3用量对脂质体外观形态和包封率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条件,并探讨了脂质体的形成机制. 结果表明,制备硫酸头孢喹肟脂质体的优化条件为: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吐温-80/柠檬酸/NaHCO3的质量比为37:18:5:33:7,药/脂质量比1:10. 该条件下所制脂质体外观形态良好,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03±5) nm,平均包封率为55.17%±0.44%,平均载药量为5.04%±0.02%.  相似文献   

8.
以光甘草定为原料,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光甘草定脂质体,以包封率和粒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光甘草定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对光甘草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体外释药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甘草定脂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4:1、超声波乳化时间40 min、光甘草定-丙二醇液质量浓度8 g/L,此条件下制得的脂质体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0.1~1.2 μm的比例为84.67%,包封率和粒度综合评分可高达78以上。光甘草定脂质体前120 min的体外释药性优于光甘草定粉末,3个月时光甘草定质量分数仍达38.5%,保留率为96.25%。复凝聚法制备光甘草定脂质体工艺简单,产品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共载化疗药CPT-11及中药成分DMY的复方脂质体,对该脂质体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考察其外观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等,并考察复方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能力。方法:用乙醇注入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CPT-11-DMY复方脂质体,根据L9(34)正交试验优化药物处方,并加以验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及载药量;利用动态透析法来分析CPT-11-DMY复方脂质体体外释放趋势。结果: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优处方制备出的复方脂质体中CPT-11包封率为(82.58±1.48)%,载药量为(4.5±1.3)%,DMY包封率为(71.45±1.03)%,载药量为(5.7±1.1)%;平均粒径为(123.1±1.8)nm,PDI值为0.181,Zeta为(-24.3±0.51)mV;体外释放通过数学参数拟合结果表明,复方脂质体的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24h内复方脂质体中CPT-11和DMY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61.45±1.88)%和(72.67±1.07)%。结论:应用乙醇注入法结合硫酸铵梯度法成功制备复方脂质体,采用的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可靠,且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10.
胡洋  杨奕  杨子毅 《广州化工》2020,48(10):101-104
建立布洛芬体内分析方法,研究儿童用布洛芬混悬液"美林"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灌胃给予美林混悬液37.5 mg/kg(以布洛芬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血药浓度,并用DAS 3.2.8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布洛芬体内分析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符合生物样品测定方法,体内药动参数T_(max)、C_(max)分别为(1.21±0.64)h、(49.53±15.29)μg/mL,AUC_(0-t)和AUC_(0-∞)分别为(343.49±96.16)μg/mL·h~(-1)、(352.37±87.28)μg/mL·h~(-1),表明制剂在体内持续释放并吸收。  相似文献   

11.
利用脂质体为药物载体,制备抗癌药盐酸托泊替康脂质体,并进一步探究影响盐酸托泊替康脂质体包封率的因素,筛选得到较优的制备工艺。以HSPC、DSPE-MPEG和Chol为包封材料,采用主动载药法—硫酸铵梯度法进行脂质体的制备,研究空白脂质体的pH、硫酸铵浓度、药磷比和孵育时间对盐酸托泊替康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空白脂质体的pH和孵育时间对包封率无显著影响,硫酸铵浓度为0.35 mol·L-1,API/P=3.5,空白脂质体pH=5.0,包封率>95%。硫酸铵浓度和药磷比为影响盐酸托泊替康脂质体包封率的最主要因素,两者可进一步提高盐酸托泊替康脂质体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洛伐他汀长循环脂质体,考察其制备的影响因素,优化处方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和释放行为进行表征。方法:以PEG2000作为表面修饰剂,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洛伐他汀长循环脂质体。采用微柱离心法测定包封率并结合粒径,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洛伐他汀长循环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制得的洛伐他汀长循环脂质体外观圆整,大小均一,可清晰看到指纹状结构,较普通脂质体更为不规则,平均粒径为(115.6±0.3 nm),Zeta电位为(-14.41±0.57 m V),载药量为(100±2.9 g/m L),包封率80%以上。用透析法考察了洛伐他汀长循环脂质体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表明洛伐他汀长循环脂质体释放稍快于普通脂质体。  相似文献   

13.
以苄达赖氨酸、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原料制备了苄达赖氨酸脂质体。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选取药脂比、超声时间、水相pH值和孵育温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包封率,用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所制备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药脂比1∶5(g∶g)、超声时间15min、水相pH值5、孵育温度60℃,在该条件下所制得的3批苄达赖氨酸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81.54%,平均粒径为(99.85±9.60)nm,平均Zeta电位为(-30.6±1.8)mV,体外释放实验证明释放速度慢于市售制剂。表明所制备的苄达赖氨酸脂质体包封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建立Beagle犬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浓度测定方法,考察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受试制剂和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泰诺林)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采用HPLC-MS/MS测定Beagle犬经口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泰诺林)后体内血药浓度,计算两者药动学参数,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HPLC-MS/MS检测方法重现性良好且稳定,达到了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的要求。对乙酰氨基酚在Beagle犬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平均AUC_((0-t))分别为(10564±3157) mg/m L·h~(-1)和(10539±2643) ng/m L·h~(-1);平均C_(max)分别为(10162±1745)ng/m L和(9213±1315) ng/m L;两制剂的C_(max)和AUC_((0-t))经统计,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以同等给药剂量经口给予Beagle犬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二者的生物利用度相同。  相似文献   

15.
建立测定细辛脑注射液中α-细辛脑含量检查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7 nm。结果表明:在浓度为4.13~206.40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为1.2%,n=9)。测定了9个生产企业90批样品中α-细辛脑,含量均符合标准规定。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适用于细辛脑注射液中α-细辛脑含量测定,可替代原标准中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豆磷脂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伟光  高树刚  安红 《精细化工》2008,25(4):369-371
采用逆相蒸发法,利用大豆粉状磷脂制备阿奇霉素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分析手段,采用反透析法测定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研究了阿奇霉素脂质体配方中不同成分的比例,以及水合介质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阿奇霉素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温度40℃,m(阿奇霉素)∶m(磷脂)=1∶25,m(阿奇霉素)∶m(胆固醇)=1∶2,水合介质为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V(NaH2PO40.01 mol/L)∶V(Na2HPO40.01 mol/L)=3∶2〕,加入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20 mL(相对于20 mg阿奇霉素),在该条件下,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2%。  相似文献   

17.
《广州化工》2021,49(12)
采用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复方石杉碱甲-虾青素脂质体,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石杉碱甲、虾青素的含量,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分离脂质体与未包封的游离药,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法优化脂质体制备工艺,并对其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形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工艺验证复方脂质体中石杉碱甲平均包封率为65.35%±1.30%,虾青素平均包封率为50.42%±2.77%。粒径(156.22±3.71)nm, PDI为0.24±0.02,脂质体的粒径均一﹑包封率高﹑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广州化工》2021,49(12)
柔性脂质体在储存期易发生活性成分包封率泄露等影响稳定性的现象,限制了其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开发和应用。本研究以薄膜分散法制备欧前胡素柔性脂质体,建立透析袋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中的包封率。结果表明所制备欧前胡素柔性脂质体中,欧前胡素包封率为58.39%±3.64%,含量测定所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准确、精密、专属性强,可用于对柔性脂质体中欧前胡素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经时曲线,评价穿心莲内酯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分别单剂量给予大鼠穿心莲内酯自微乳和穿心莲内酯混悬液,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穿心莲内酯的质量浓度,采用DAS 2.0程序拟合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穿心莲内酯自微乳和混悬液的药动学参数分别是C_(max)为18.30μg·mL~(-1)和7.225μg·mL~(-1),Tmax为2.0 h和3.0 h,AUC0-24h为63.995μg·h·mL~(-1)和32.32μg·h·mL~(-1),穿心莲内酯自微乳相对于混悬液的生物利用度为156.39%。结论:穿心莲内酯自微乳相对于混悬液,能够显著提高穿心莲内酯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制备共载葛根素/黄连素包合物脂质体(Puerarin/berberine drug-in-cyclodextrin-in-liposome, Pu/BBR-DCL),并对该制剂进行质量评价。以包封率、载药率、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葛根素/黄连素包合物(puerarin/berberine drug-in-cyclodextrin, Pu/BBR-CD)的最佳工艺;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评价Pu/BBR-CD包合效果。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对Pu/BBR-DCL的影响,筛选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包合物脂质体的外观形态、粒径、电位、包封率、分散系数(PDI)和稳定性等药剂学性质研究。采用饱和水溶液-超声-冷冻干燥法联用技术制备Pu/BBR-CD,当m(β-CD)∶m(药物)=3∶1、包合温度30℃、包合时间90 min、超声功率240W条件下,Pu/BBR-CD的包封率为90.13%,载药量为17.99%,得率为92.00%;乙醇注入法制备Pu/BBR-DCL工艺参数: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6∶1、药脂比1∶4、缓冲液体积为15 mL、制备温度为60℃,所得脂质体包封率79.31%、平均粒径1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