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马丽 《安徽化工》2013,39(3):27-30,36
进行了湿法纳米二氧化钛粉末表面改性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以吸油值为考查指标,考查了处理温度、改性剂用量、pH值、处理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筛选并确定了较适宜的表面改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通过正交实验对改性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处理时间2h,处理温度60℃,改性剂用量2%,pH值为7。  相似文献   

2.
利用两种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TiO_2粉体,并对TiO_2表面进行有机改性。结果表明:Ⅰ号工艺更好,在实验范围内,适宜的有机改性条件为:改性剂为月桂酸钠,改性时间为30 min、改性温度为40℃、有机改性剂的用量为10%、在环己烷中的亲油化度值为0.61 g。  相似文献   

3.
王国宏  李定或 《涂料工业》2005,35(11):10-13
本文研究了纳米CaCO3表面改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优改性剂和改性条件,并运用沉降实验、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对粉体的改性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月桂酸钠为改性剂,用量为10%,pH值为7,改性时间为1h时,改性后的纳米CaCO3的亲油化度达到85.1%,能较好地分散于环己烷和二甲苯中。  相似文献   

4.
在水相体系中,以二氧化钛为原料,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其进行湿法表面改性。以疏水度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了体系pH值、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体系pH值8、改性剂用量(占二氧化钛总质量的分数)5%、改性时间2.5h、改性温度65℃时,二氧化钛疏水度由13.87%提高至59.89%。  相似文献   

5.
研究并确定了最佳改性剂.对以月桂酸钠作改性剂进行了工艺条件的研究,用活化指数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剂用量为15%(改性剂占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改性时间为60 min、改性温度为40℃、改性pH为6时,氧化镁的改性效果最好.对改性前后的纳米氧化镁做了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IR)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镁粒子呈疏水性,分散性好且粒径变化不大;氧化镁粒子和改性剂之间既有物理吸附又发生了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有机改性处理二氧化钛 ,首先对表面改性剂进行了筛选 ,然后对改性剂浓度、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正交实验 ,得到最佳改性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分散介质,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接枝改性。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改性剂用量对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性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表征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钛。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表面修饰成功,当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分别为3 h和5 h,改性剂用量为15%时,改性效果最好;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经过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的分散性明显好于未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无团聚现象发生或者仅有小部分团聚。  相似文献   

8.
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纳米二氧化钛有机表面改性的研究,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与不同量的有机表面改性剂月桂酸钠混合研磨、研磨不同的时间同研磨包覆后纳米二氧化钛在蓖麻油中溶解时间的规律,表明研磨时间长,溶解时间则变短,当混合研磨时间一定时,表面处理剂含量大则溶解时间会缩短。  相似文献   

9.
纳米CeO2的表面改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性剂月桂酸钠对自制的纳米CeO2进行表面改性,逐一考察了表面改性工艺的各个影响因素,得到各因素的取值范围,通过正交优化实验确定纳米CeO2表面改性的优化工艺:改性剂质量浓度为2.1 g/L、改性温度为45℃、改性pH值为6和改性时间为18 min。改性后的纳米CeO2的亲油化度达到0.48,能较好地分散于乙醇中。  相似文献   

10.
硅烷偶联剂对纳米TiO2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惠  孙涛 《涂料工业》2008,38(4):1-4
筛选了最佳表面处理剂为硅烷偶联剂(KH570),研究了偶联剂用量、pH值、时间等因素对纳米TiO2有机化表面改性的影响.采用亲油化度实验、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手段表征了纳米二氧化钛的改性效果和结构.实验结果表明:KH570以化学键合的形式结合于纳米TiO2表面,当硅烷偶联剂用量为10%、pH值为6.5、处理时问为1.0-1.5 h时,TiO2的有机化表面改性效果最好,TiO2在乙醇中达到纳米级的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