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力生 《科学通报》1995,40(11):1043-1043
粘附分子是一类分布广泛、功能多样的膜糖蛋白分子.胸腺内不同发育阶段的T细胞和不同部位或类型的胸腺基质细胞(TSC)表达的粘附分子不同.T细胞发育与胸腺选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TSC与发育T细胞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然而对于直接参与此过程的粘附分子知之甚少.利用本室建立的TSC-胸腺细胞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研究粘附分子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帮助理解T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我们已证实用,本室所建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MTSC4)与pre-T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诱导pre-T细胞表型分化.本文报道粘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I)以及晚期活化抗原(VLA-6)在MTSC4诱导Pre-T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路力生 《科学通报》1994,39(1):82-82
在免疫应答中,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免疫应答诱导与维持所必须的,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尽管是由TCR介导和调节,但膜表面其它分子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已证明粘附分子是参与这一过程的重要膜分子之一.胸腺内,发育T细胞经粘附分子介导与胸腺基质细胞(TSC)的相互作用是TSC参与辅助抗原识别以及克隆选择等T细胞发育事件的一个重要机制.利用体外建立的TSC克隆分析介导TSC与不同发育阶段T细胞相互作用的膜分子性质及作用将有助于揭示T细胞发育的分子机理.我室建立的MTECl和MTSCS可直接与成熟T细胞相互作用,使之活化增殖.为此,本文进一步报道了粘附分子在该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鼠胸腺基质细胞株MTEC_B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继明 《科学通报》1995,40(6):564-564
胸腺为T细胞的发育分化提供了独特的微环境.在构成胸腺微环境的胸腺基质细胞(thymic stromal call简称TSC)作用下,幼稚的胸腺细胞得以完成成熟发育.在胸腺细胞的成熟过程中,TSC的确切作用还不清楚.基质细胞的研究成为解释T细胞发育分化的关键,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以往的研究表明,TSC类型复杂,体内和体外研究均表明其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对T细胞发育的研究表明: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来源于骨髓的pro-T细胞进入胸腺,在胸腺微环境的作用下,经阳性和阴性选择逐渐发育为成熟的T细胞输出胸腺。但目前对T细胞在骨髓内是如何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pro-T细胞的发育过程还不太清楚,骨髓微环境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现在的研究表明骨髓造血微环境主要是由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三者共同组成,影响着造血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其中骨髓基质细胞是关键成分,主要包括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各种基质细胞网状分隔构成微环境支架,造血细胞在此微环境支架中与基质细胞相互作用并接受基质细胞分泌的造血因子的刺激而增殖分化。研究T细胞在骨髓内发育途径及分化机理,须分析BMSC类型、功能及其与发育中的T细胞的相互作用效应,其体外培养可以仔细分析骨髓微环境的作用。为此,我们继建成了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以后,开始建立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系,本文报道所建骨髓基质细胞系BMSC1,并对其进行了细胞学鉴定分析。  相似文献   

5.
曹良弦 《科学通报》1992,37(19):1808-1808
在研究胸腺内T细胞发育的过程中,曾报道胸腺基质细胞(TSC)能分泌化学趋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CF),吸引Pre-T细胞从骨髓进入胸腺。人IL-8是一种72个氨基酸的多肽,对嗜中性粒细胞及T淋巴细胞具有强烈的趋化作用,通过IL-8受体介导生  相似文献   

6.
T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胸腺选择过程。关于胸腺选择的机理,Schwartz等提出双信号学说,即除TCR-MHC分子相互作用提供第一信号外,胸腺基质细胞(TSC)尚需提供起辅佐  相似文献   

7.
细胞融合是研究细胞调节机理和多倍体对发育作用的技术。研究多倍体胚胎常用的手段是采用灭活的仙苔病毒(ISV)融合法、聚乙二醇(PEG)诱导融合法、细胞松弛素B(CB)介导法和电融合(EF)法。国外学者采用这4种方法均获得小鼠、大鼠和兔融合胚胎,分别研究了融合胚胎在体内或体外的发育。目前国内对小鼠多倍体胚胎研究的报道很少。黄少华等报道的小鼠电融合胚胎在体外培养时分裂率很低,未能从核型证明融合胚胎为四倍体,因为只有个别分裂胚胎在体外发育到8-细胞阶段。本实验采用电融合法研究2-细胞小鼠胚胎融合后的体外分裂及发育,并利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融合后胚胎体外发育而成的附植前胚胎的染色体分裂相和分裂球数目,证明胚胎的多倍性及分裂率;通过与正常1-细胞和2-细胞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结果进行比较,揭示电融合胚胎在体外分裂与发育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多倍体胚胎发育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CD4 T细胞体外转化获得具有下调免疫作用的双阴性T细胞(DN T细胞),利用DN T细胞预防性治疗常规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小鼠(Mus musculus)模型.观察EAE造模组和DN T细胞预防治疗组两组小鼠EAE评分、体重、关键淋巴细胞因子、组织切片的区别,探索DN T淋巴细胞发挥功能的可能机制.首先诱导获得了抗原特异性的DN T细胞;其次发现一次DN T淋巴细胞的过继输注可以显著降低EAE造模的发病程度,缓解小鼠因为EAE发病而造成的体重减轻;同时和造模组相比,DN T细胞预防组脑部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略有减轻,血浆中IL-2和IL-4的分泌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最后通过CFSE增殖实验证实DN T细胞可以显著抑制EAE模型中致炎CD4 T细胞的增殖.本研究证实体外转化的DN T细胞可以减轻EAE模型的发病程度,这种预防作用与DN T淋巴细胞可以抑制致炎CD4 T淋巴细胞的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9.
人体免疫系统包括不同种类的白细胞,其中有B和T淋巴细胞,B细胞为骨髓发育分化成的依赖骨髓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行使体液免疫功能。三次诺贝尔奖颁发给B细胞的研究成果:查明抗体的本质和基本结构(1972)、阐明抗体的产生机制(1984年)、探明产生多样抗体的遗传原理(1987年),从而使体液免疫的真情得以释清。T细胞为胸腺发育分化成的依赖胸腺淋巴细胞,通过识别与杀灭作用,行使细胞免疫功能。1996年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T细胞免疫的成果,标志着医学家在20世纪查清了人类免疫功能的基本机理。  相似文献   

10.
龚顺友  高凌  钱晓萍  田甜  陈慰峰 《科学通报》2001,46(12):1013-1017
经RT-PCR证实,趋化性细胞因子MIP-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不仅表达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亦表达于新鲜培养的小鼠胸腺基质细胞,且小鼠DN,DP,CD4SP和CD8SP4个胸腺细胞亚群也不同程度表达其特异受体CXCR2。通过Boyden小室趋化实验证实,重组小鼠MIP-2对胸腺细胞4个主要亚群有不同强度的趋化作用,主要趋化DP和SP胸腺细胞亚群,从而报道了MIP-2参与诱导胸腺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定向迁移。  相似文献   

11.
抗原特异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基因修饰T细胞已被应用于肿瘤、病毒感染过继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鼓舞人心的结果,但在结核上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结核分枝杆菌38kD抗原刺激人CD4+,CD8+T细胞,通过分析刺激前后T细胞TCR互补决定区3(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3,CDR3)谱型,从CD4+,CD8+T细胞中分别筛选出38kD抗原特异的TCR Vα11,Vβ8和Vα3,Vβ8基因家族T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获得其α,β链全长基因并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重组载体pMX-β8-IRES-α11-GFP(pβ8α11)和pMX-β8-IRES-α3-GFP(pβ8α3),分别转染初始CD4+,CD8+T细胞,检测其体外抗结核抗原活性.结果显示,TCR基因修饰的CD4+,CD8+T细胞均表达外源性TCR,不仅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且介导免疫效应功能,表明结核抗原特异TCR基因修饰的T细胞具有应用于多药耐药结核患者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王宏  李燕  庞学文  陈慰峰 《科学通报》1999,44(22):2424-2429
PF18-3抗体是一株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单克隆抗体。在以往的共培养研究中发现该抗体可抑制小鼠胸腺树突状细胞系(MTSC4)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作用。目的是观察PF18-3抗体识别分子(PF18-3分子)的特点及其在MTSC4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对PF18-3分子的表达进行了特性分析,发现PF18-3分子除表达于MTSC4表面外,还表达于ConA活化的胸腺细胞上,但新鲜胸腺细  相似文献   

13.
李丕鹏  王平 《自然杂志》1998,20(3):179-179
随着神经生物学、内分泌学和免疫生物学的发展,自1977年Besedovsiky提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以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双向调节作用.已有研究证明人和哺乳类实验动物的胸腺可合成和分泌胸腺激素、催产素和加压素等激素,但是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实验证明这些功能是由胸腺上皮细胞完成,而未观察到有特定的内分泌细胞参与.我们曾在蛇  相似文献   

14.
以胚胎干细胞为核供体能促进异种重构胚的体外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鸿  郑瑞珍  徐营  廉莉  安利佳  陈大元 《科学通报》2002,47(17):1313-1316
体细胞在异种成熟的去核卵母细胞中能够去分化和重编程,并能发育到囊胚,甚至能全程发育正常出生。为了评价胚胎干细胞作为供核细胞在异种动物克隆中的意义,以小鼠胚胎干细胞(ES)为核供体,兔成熟的去核卵母细胞为受体构建异种重构胚,分析其在体外的发育能力,并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和成年小鼠外耳皮肤的成纤维细胞为对照。通过核移植的方法分别把3种细胞移入成熟的兔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下,经电融合和激活后,在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作为供核细胞所构建的异种重构胚在体外发育到囊胚的比例为16.1%,明显高于用成年小鼠外耳皮肤成纤维细胞(0%~3.1%,P<0.05)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2.1%~3.7%,P<0.05)所构建的异种重构胚的体外囊胚发育率.重构囊胚细胞经染色体分析,证实其染色体来源于小鼠胚胎干细胞。以上结果显示,用胚胎干细胞作为供核细胞,比体细胞作为供核细胞所构建的异种重构胚更容易进行重编程,并且胚胎干细胞指导异种克隆胚胎正常发育的能力强于体细胞。  相似文献   

15.
刘亚霞 《科学通报》1987,32(8):639-639
近年来,对人淋巴细胞表面羊红细胞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国际会议把这些抗体归为CD2系统,与它们相应的抗原称CD2抗原。最近的研究发现:CD2抗原介导了与传统T细胞激活途径不同的另一T细胞激活途径。这表明CD2抗原在T细胞分化、发育、激活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这些作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核受体对小鼠体细胞重构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昆明白小鼠不同类型的卵胞质对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 采用C57BL/6小鼠耳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 昆明白小鼠卵母细胞为核受体进行单次核移植, 同时采用将重构胚类合子核移入去核合子、重构胚2-细胞卵裂球细胞核移入去核MⅡ期卵的方法进行连续核移植, 通过将重构胚2-细胞卵裂球与正常昆明白小鼠2-细胞胚胎卵裂球交换融合得到四倍体胚胎. 对所得胚胎进行体外培养, 结果发现, 以去核的昆明白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为核受体进行单次核移植所得到的重构胚胎发育率很低, 且只能发育到8-细胞阶段. 两种连续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率均有所提高, 但仅重构胚类合子核移入去核合子时有囊胚出现, 囊胚发育率为1.9%. 重构四倍体胚胎囊胚发育率却很高(62.3%), 染色体分析表明其中51.5%为真正的四倍体. 结果表明, 昆明白小鼠不同类型核受体对重构胚胎的发育能力有显著影响, 其去核卵母细胞胞质对体细胞核重编程的能力较弱, 而当其与正常受精卵胞质共同作用时可较好地对体细胞核重编程.  相似文献   

17.
KitW-2Bao是本实验室培育的B6背景、呈单基因显性遗传的突变系小鼠, 杂合子腹部、肢端及尾端白化, 纯合子全身白化、黑眼、不育. 突变纯合子小鼠生殖腺变小、结构异常、缺乏生殖细胞, 杂合子雄鼠部分精曲小管内无生精细胞. 通过连锁分析将突变基因定位于第5号染色距着丝粒42.8 cM处, 确定Kit为候选基因. RT-PCR扩增Kit全长的mRNA, 经测序发现其ORF的第1228位碱基由G转换成T, 这一变化导致第410位的氨基酸由V变成F, 预测会引起局部二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随后将杂合子突变小鼠互交, 在基因型鉴定的基础上, 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等方法追踪生殖细胞异常发育过程, 发现在胚胎11.5 d, 突变纯合子小鼠的原始生殖细胞未出现在尿生殖嵴区, 突变杂合子小鼠的原始生殖细胞显著减少; 在胚胎15.5 d, 纯合子小鼠睾丸内精曲小管结构分化不清, 无精原细胞, 卵巢内无原始卵泡; 杂合子小鼠精原细胞及原始卵泡数量显著减少. W-2Bao为KIT胞外区第4个Ig结构域内唯一的等位突变, 是研究其功能及生殖系统发育机制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8.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郭晓霞  贺福初 《科学通报》2000,45(5):467-474
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 cell)由小鼠囊胚期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分离得到,具有在体外保持不分我限增殖能力;在胎鼠或成鼠体内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各种细胞类型;在合适的增减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以定向诱经形成多种细胞类型。人们利用胚胎干细胞建立了多种细胞、组织的体外分化模型,发现并确定了一系列新的生物海性因子,并用于研究哺乳动物早期发育中细  相似文献   

19.
奇妙的胸腺     
在人体的胸骨和纵膈上部交会处,有一个很小的腺体叫作"胸腺",对人的健康、寿命、青春活力、记忆力等,都具有非凡的作用。研究证明,胸腺激素可以使人体细胞,特别是各种功能细胞被激化和强化,从而创造出新的生命活力。例如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B"淋巴细胞,是能使抗体摧毁外来病源如天花、麻疹的细胞;"T"淋巴细胞是一种对癌细胞、病毒和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细胞,还具有识别和记忆功能,并能够产生各种抗体去抵御疾病的袭击。这些最初由骨髓产生的淋巴干细胞,并不具有免疫机能,而由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胸腺后,经过胸腺激素的激活,便具有免疫机能了。人体中每天有无数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中死亡,其中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细胞,胸腺激素则能使后者相对减少,前者加强和加速。但胸腺的生长周期十分短暂,它与人体的发  相似文献   

20.
鳞状细胞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以往实验治疗研究大多采用动物肿瘤模型,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性较差.为了建立体外环境下的人癌整体实验模型,我们将一例人肺鳞状细胞癌移植于裸小鼠体内,至今已传到33代.经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乳酸脱氢酶测定均显示人癌明确特点.本文报告对其超微结构进行系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