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IF多媒体子系统(IMS)是下一代网络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未来的实时多媒体服务对于实时性和延迟的要求很高,需要Qos的支持,文章分析了现有的基于策略的IMSOoS机制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策略的Qos机制。新的机制完成了对IMS中FDF功能的改进,提高了网络的传输能力,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如何保证VOIP的QoS是VoIP网络向NGN日标演进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VoIP 网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VoIP的Qos需求,阐述了下一代网络支持VoIP Qos保证的技术和机制,并且 提出了一种基于SIP的下一代网络VoIP Qos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IMS整合业务网络领域,阿尔卡特朗讯是积极的倡导者与技术领跑者,并在构建IMS网络方面有全面的解决方案以及丰富的经验,这些全球服务经验正是实现IMS融合网络的强大保证.  相似文献   

4.
为提供基于IP的传统语音业务和其他新型移动多媒体业务,UMTS R5版本中引入IP多媒体子系统(IMS)。在介绍IMS的体系框架、网元和接口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IMS多媒体会话中的SIP信令流程,并针对IMS的Qos问题、安全机制和业务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完整的服务质量(QoS)解决方案是通信网络融合中的重要课题,引入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框架的、具有QoS保证的资源控制架构是解决融合网络QoS问题的重要方法.本文在介绍基于综合服务与区分服务相结合的IMS QoS服务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讨论IMS网络中的QoS控制结构、资源控制和QoS授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了IMS网络的安全目标,对IMS网络中常见的安全威胁进行综合分析,详细介绍了窃听攻击等7类攻击并分析其原理。为提升IMS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基于解析模式的安全测试方法,为保证IMS网络的安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VoLTE IMS网络容灾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VoLTE业务的可靠性能.在对VoLTE IMS网络与固定IMS网络在网络组织以及业务流程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VoLTE IMS网络容灾技术进行研究,结合VoLTE的网络组织和业务特点提出适用于VoLTE IMS网络的容灾方案.  相似文献   

8.
科闻 《世界电信》2006,19(12):56-56
泰克日前宣布,它将进一步延伸IMS对行业领先的一体化保证方案的性能监测能力,这将确保对现行的和下一代固定、移动、聚合网络进行真正的端到端性能监测和测试。泰克的IMS解决方案真正为网络运营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服务质量层面数据,籍此管理IMS内在的复杂性,以及在IMS网络的早期试运行和商业推广阶段实现和非IMS网络的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韩庆绵 《无线电工程》2012,42(5):5-7,11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是被业界认可的实现移动和固定网络融合的理想方案。介绍了IMS的业务体系架构、初始过滤准则(iFC)和基于IMS的业务提供技术,并在实际的系统中进行了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触发机制保证用户发起IMS呼叫时能够正常使用IMS业务体系结构中所提供的业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信自2010年起在8省开展了IMS的试点工作,验证了IMS商用成熟度,提出了“IMS基本具备正式商用条件”的试点结论;但是前期部署的IMS网络以支持IPv4为主,随着IPv6在网络中的逐步引进,如何实现IMS核心网络由IPv4向IPv6的演进成为网络发展中必须研究的关键课题之一.根据IMS商用推进情况,以及IMS向IPv6演进的具体要求,对IMS整体网络向IPv6演进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可行的演进步骤,为后续的网络演进及基于IMS的下一代核心网的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抗  何方白  张溪 《通信技术》2007,40(12):345-346,349
服务质量(QoS)是下一代网络(NGN)的关键问题,IMS作为3GPP提出的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架构,需要提供可靠的QoS保障。文章提出了IMS中QoS的解决方案,并针对IMS网络层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区分业务(DiffServ)技术来提供网络层QoS支持,并对几种实现DiffServ模型的分组调度算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万兵  郑建宏 《通信技术》2007,40(11):176-177,182
分析了WiMAX的QoS策略和基于IMS的TD-SCDMA系统QoS机制,给出了二者详细的QoS业务类型和要求,提出了在下一代网络IMS框架下采用VoIP技术的TD—SCDMA和WiMAX网络融合架构,并给出QoS融合时不同QoS业务类型的映射方案.  相似文献   

13.
陈恒志  肖寒春  毛期俭 《通信技术》2007,40(12):383-384,390
以IMS为核心的NGN网络己被认为是适应未来固定网与移动网融合的网络架构。要实现IMS跨网络的QOS保证,需要域间、上下层的相互协作。丈中分析了IMS QoS机制,指出了在资源协商、资源预留以及资源保证方面SIP协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SIP扩展实现多域间QoS的方案,分析了该方案所带来的在信令流程中减少信令负荷等方面的改进,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4.
IMS网络中基于策略的QoS视频会话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检验基于策略QoS机制在IP多媒体系统(IMS)中对媒体会话发起的应用情况,在构建的IMS平台上提出视频会话系统方案,并分析了基于策略QoS机制的视频会话发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SIP(会话初始协议)的IMS(IP多媒体子系统)的产生与发展,使得固网与移动网络的融合成为可能.为这种新型的网络提供多媒体业务的QoS(服务质量)保障是一个关键问题.根据SIP的简单、易扩展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SIP的扩展采改善IMS QoS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IMS域引入基于策略的QoS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对RACS架构及PCC架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IMS网络部署情况,提出了在IMS域分阶段引入基于策略的QoS控制的方案,并给出了相关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7.
融合网络的QoS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信网络的融合需要更完善的服务质量(QoS)体系。引入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框架的QoS资源控制架构是解决融合网络QoS问题的方法。基于IMS框架的QoS控制架构将业务、QoS保证、资源控制和计费结合起来,是融合网络,特别是当前固网运营商急需的体系架构,能解决固网运营商当前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使其可以开展更多有QoS保证的多媒体业务,如3D游戏等,有助于运营商从通信带宽提供服务商向通信业务运营商转型。  相似文献   

18.
The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offers IP-base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with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guarantee. The key component providing these services is the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that uses Service-Based Local Policy (SBLP) management for QoS control. To support end-to-end QoS, the UMTS IMS network should be scalable, reliable and flexible in policy deployment and enforcement,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not found in single-domain policy architecture. A hybrid policy architecture is proposed, in which a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is applied to the multi-domain environment in a single operator UMTS IMS network, while a peering architecture is employed in a multi-operator UMTS IMS network. The proposed multi-domain policy architecture potentially minimizes the session setup delay and policy exchange traffic while maximizing network scalability.  相似文献   

19.
即将商用化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体系结构是基于全IP核心网络架构的,商用化的IMS需要向用户提供高等级的服务质量(QoS)保证.而IMS的QoS很大程度上依赖于IP骨干网.集成模型的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是下一代骨干网的核心技术,它使用流量工程技术可以提供高的QoS.文章主要对IMS利用GMPLS实现高QoS作出了阐述,并对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