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钢管混凝土空心柱轴压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统一强度理论,考虑钢管因环向受拉导致纵向应力降低的影响,得出了钢管混凝土空心长、短柱轴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中间主应力等因素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极限承载力随着参数b值的增大而增大。利用本文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较好,验证了运用统一强度理论进行钢管混凝土空心柱轴压力学性能分析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林太清 《福建建筑》2010,(5):79-80,83
基于三剪统一强度准则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特点,对太沙基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在修正式中,强度准则中的中间主应力效应参数b对地基极限承载力有影响。算例分析表明:当地基土的内摩擦角较大,b取其较大值时;当地基土的内摩擦角较小,b取其较小值时,修正式都能较好地反映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3.
岩基破坏模式的划分及其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岩体结构控制论的观点为基础,将岩基破坏形态的研究作为突破口,综合考虑岩基承载力的诸多影响因素,划分了岩基可能破坏模式,并建议了各模式下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统一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令昀  赵均海  李艳  吴鹏 《钢结构》2014,29(10):13-17
对于特定的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考虑混凝土榫形成的剪力键提供的有效作用,对PBL加劲肋进行受力分析.引入混凝土有效约束系数,采用统一强度理论,考虑中间主应力和材料拉压比的影响,推导了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将计算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较好,验证了所给公式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承载力随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参数b、混凝土内摩擦角、加劲肋的宽度和厚度的增大而提高.所得结果可以为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兆强 《四川建筑》2009,39(1):165-168
运用统一强度理论,考虑钢管因环向受拉导致纵向应力降低的影响,得出了离心圆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引入混凝土强度折减系数将离心方钢管混凝土柱,按照面积相等的原则等效为离心圆钢管混凝土柱,得出了其轴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式并分析了中间主应力等因素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极限承载力随着参数b值的增大而增大。利用文中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较好,验证了运用统一强度理论进行离心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分析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滑移线理论主要求解土体极限承载力、土坡稳定性等问题,在求解岩体的承载力、稳定性的问题时,现有的滑移线理论应用到求解岩体的强度破坏问题中存在诸多的不足。考虑岩体的非线性破坏特性和中主应力的影响,基于经典(D-P)岩石强度准则,引入中主应力参数m,推导适应于岩体的滑移线理论,能更准确地应用到岩石中,并结合算例对推导的公式进行了验证。进而为滑移线法在求解岩质边坡和岩基承载力等岩石破坏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太沙基深基础承载力公式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因而与实际极限承载力有出入,而统一强度理论通过系数b考虑了中间主剪应力和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因此,利用统一强度理论,结合滑移线场理论,以太沙基深基础计算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中间主应力时的桩基极限承载力的统一解形式,应用Matlab软件画出了地基极限承载力qu与b值的关系曲线,考虑中间主应力时桩基的极限承载力将提高,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承载能力,可以节约造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统一强度理论推导了,人工挖孔桩桩间临界距离与桩间土稳定性的计算公式。计算实例,将临界距离的计算结果与利用M-C准则的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研究了统一强度参数b对临界距离的影响。计算桩间土的稳定性系数,研究了统一强度参数b对稳定性系数的影响,分析了双剪参数m,mr对稳定性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主应力对桩间土稳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采用统一强度准则时,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能,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配筋薄壁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和薄壁圆筒理论,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材料SD效应(材料拉压强度异性)及箍筋有效约束面积的影响,推导了配筋薄壁圆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极限承载力公式。通过算例计算并与其他承载力公式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推公式的正确性,研究了中间主应力、径厚比和材料拉压比对构件轴压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以预测配筋薄壁圆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极限承载力的上、下限值,并包含了一系列基于不同强度准则的承载力解。本文计算方法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可为配筋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SMP破坏准则和佐武的平面应变条件,推导出了无黏性材料的平面应变破坏公式。通过引入黏聚力σ0,推导出了适用于黏性材料的平面应变破坏公式。将该公式引入到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当中,推导出了基于SMP破坏准则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将此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SMP破坏准则的地基承载力值比使用Mohr-Coulomb破坏准则计算的承载力值大。这说明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效应对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以很好地发挥土体材料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太沙基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双剪强度理论,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特点,导出太沙基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计算表明,当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时,地基极限承载力将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建立砂砾软岩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提出岩基剪切破坏模型,推求潜在破坏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结合某工程现场载荷试验探讨砂砾软岩的极限承载能力及自重应力对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大于预估设计荷载,砂砾软岩在强度方面尚有很大潜力可挖;同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弥补了现场载荷试验中由于试验条件所限造成的荷载–变形曲线上峰值荷载不能给出的缺陷,为建立完整的变形曲线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成果为研究砂砾岩一类软岩的承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应用双剪滑移线理论计算桩端端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ohr-Coulomb理论计算得到的桩端端阻力,由于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而与实际结果相差比较大。为此,应用双剪强度理论,借鉴A. Serrano和C. Olalla研究桩端位于岩石中的端阻力计算方法,并基于一定的假设和滑移线模式,建立滑移线场,充分考虑岩土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的不等性,得到边界1上的应力圆,通过滑移线的传递公式,得到边界2上的应力,最终推导出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桩端端阻力公式。根据武汉地区的实际工程数据,分别按Mohr-Coulomb准则和双剪强度理论求得桩端土为砂土时的端阻力,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由于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应用双剪强度理论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应用该方法计算桩端端阻力,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岩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节理裂隙等不连续面,这些不连续面对岩体的强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岩体可能会沿着这些不连续面发生破坏。在分析中间主应力对岩体强度影响的基础上,验证统一强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以反映中间主应力变化的强度参数,同时采用试验对其进行验证。针对含有不连续面的岩体,分析不连续面上的应力分布,建立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岩体各向异性强度准则,并针对该强度的特殊情况作简化,分析适用条件。采用节理岩体的真三轴试验对其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各向异性强度准则可以恰当的反映岩体的强度。分析中间主应力,结构面倾角和走向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统一解,综合考虑中间主应力、基质吸力和强度非线性,建立非饱和土条形地基的梅耶霍夫极限承载力统一解,对比文献滑移线法解答、上限法解答验证所得统一解的正确性和适用性,讨论与太沙基极限承载力的差异及基底粗糙程度效应,并得出中间主应力、高/低基质吸力以及有效强度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太沙基极限承载力将旁侧土的抗剪强度简化为均布荷载,夸大了旁侧土的真实作用,计算结果偏大;基底粗糙程度对承载力系数的确定起关键性作用,梅耶霍夫极限承载力随中间主应力效应的增大而显著增加,不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Mohr-Coulomb解答过于保守;基质吸力具有双重影响,即在低吸力范围内极限承载力线性增加,而在高吸力范围内却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这是由非饱和土的强度非线性造成的;有效强度参数的影响亦很重要,且有效内摩擦角较有效黏聚力的影响更明显。由于考虑了中间主应力效应、非饱和特性与旁侧土抗剪强度等工程实际情况,本文结果可为地基优化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软岩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在考虑洛德参数的基础上,得到随洛德参数和中间主应力系数变化的材料统一强度参数,建立可以考虑中间主应力的统一强度理论平面形式的强度准则。假定软岩微元强度分布统计概率,定义软岩的统计损伤变量,依据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三轴应力状态下软岩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通过软岩的常规三轴试验结果对其进行验证,对偏应力-应变的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软岩的偏应力-应变关系,尤其是应变软化特性。而且依据统一强度理论和统一强度内摩擦角的发挥,进一步分析表明洛德参数以及中间主应力系数b对偏应力一应变关系有影响,软岩的偏应力-应变曲线先随洛德参数的增大而上升到一定值,而后随洛德参数的增大而降低;随中间主应力系数b的增大而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7.
统一强度理论的试验数据拟合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强度影响,统一强度理论可作为Coulomb准则的推广,并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使用。利用已有的8种岩石真三轴试验结果,研究强度准则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相应的拟合误差。依据常规三轴压缩强度与围压的关系确定Q和K,再依据真三轴的强度确定参数b,统一强度理论所给出的双折线难以描述强度变化的整体趋势,对部分岩石试验数据的拟合误差超过Coulomb准则;如果以最小拟合误差为目标,对参数Q,K和b进行协同搜索,那么统一强度理论可以有较小的拟合误差,但其给出的部分岩石常规三轴压缩强度明显偏离实际结果。此外,统一强度理论认为岩石三轴伸长强度与常规三轴压缩强度相同,在最小主应力恒定时中间主应力引起的强度最大增加值随最小主应力线性增加,且强度关于中间主应力的一阶导数在峰值点是不连续的,这些都与试验结果不能完全协调。由于真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还较少,中间主应力的试验范围也较小,而数据的离散性又较大,以最小拟合误差确定的强度准则能否适用于实际工程的分析计算,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的隧洞岩石抗力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导出圆形水工隧洞岩石抗力系数的计算公式。从该公式中不仅可得到以往的一些结果,还可得到一系列新的结果。这些新结果可以定量考虑岩石的中间主应力效应,因而能灵活地应用于各类岩石。  相似文献   

19.
 在大量硬岩多轴加、卸荷强度试验成果分析基础上,研究硬岩强度及强度准则的基本特性,指出硬岩多轴加、卸荷强度均具有中间主应力效应、最小主应力效应、静水压力效应、应力Lode角效应和拉压异性效应。以强度准则的Zienkiewicz一般形式为基础,提出在Rankine型强度曲线和Drucker-Prager型强度曲线过渡的两参数表征的偏平面形函数,与有效应变能理论为基础的Wiebols-Cook强度准则的改进型子午面形函数相结合,建立均质各向同性硬岩统一应变能强度准则。大量硬岩加、卸荷试验数据验证了该强度准则能客观地反映各向同性硬岩强度基本特性和硬岩强度的非线性特征。通过参数调整,提出的统一强度准则将大量现有强度准则统一到同一强度理论框架下,极大地方便了强度理论的数值实现,适用于多种各向同性硬质岩类,进一步丰富了统一强度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