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齐齐哈尔地区甜菜褐斑病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是中国主要糖料作物之一,甜菜褐斑病(Cercospora beticola Sacc.)是对甜菜危害最严重的叶部病害。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甜菜主要种植区褐斑病发生情况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该地区不同地点甜菜褐斑病发病率为100%,病情指数最高达46.60。在该地区初始发病期为7月初,盛发期为8月中下旬,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别不明显,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甜菜的产量与产糖量。由于2009年田间甜菜褐斑病菌基数较大,2010该地区甜菜褐斑病仍可能会严重发生。本研究旨在为该地区甜菜褐斑病的预测和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甜菜抗褐斑病种质资源是甜菜种质资源中具有褐斑病抗性基因并且能稳定传递给子代的种质资源,是甜菜抗褐斑病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甜菜抗褐斑病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甜菜品种的收集、鉴定与评价、保存、利用以及抗性遗传基因的克隆及利用。为了使人们更加清晰的了解甜菜抗褐斑病种质资源的研究状况。本文综述了甜菜抗褐斑病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评价、保存、利用及分子方面的研究,并对我国未来种质资源的研究作出展望。以期为以后甜菜抗褐斑病种质资源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3.
摘 要:在摸清甜菜褐斑病发生时间动态规律的前提下,确定甜菜褐斑病化学防治时期,为科学治理甜菜褐斑病提供理论依据。2016—2017年,采用田间定期调查甜菜褐斑病病情指数的方法,探讨甜菜褐斑病发病程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6年病害发展时间曲线有4个高峰日,分别7月25日、8月24日、9月3日、9月18日,病情指数分别为:9.33、42.5、55.92、61.46;2017年,病害发展时间曲线经过8月14日、8月19日、8月24日、8月29日4次升高点一直到9月3日,病害发展达到第1个高峰期日9月3日,病情指数分别为7.86、10.75、30.56、36.53、42.88。发病前期(7月上中旬),降雨是甜菜褐斑病发生蔓延的决定性因子。9月中旬以后, 温度是甜菜褐斑病发生蔓延的决定性因子。第一个高峰期或上升点日期之前为最佳打药时期, 2016年应在7月25日前喷洒杀菌剂,2017年应在8月14日前喷洒杀菌剂。 关键词:甜菜;甜菜褐斑病;病情指数;病害发展时间曲线;时间动态。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asb17110062  相似文献   

4.
<正>甜菜褐斑病是危害河北省甜菜主产区的一大病害,可使甜菜减产30%~40%,甜度降低2℃~3℃,甚至失去加工价值。病状表现褐斑病主要感染甜菜叶片,叶柄也可感染。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褐色或紫褐色圆形或不  相似文献   

5.
新源地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凉、无霜期适中、日温差较大、土层深厚、水源丰富、自流浇灌、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是甜菜种植适宜区.1988~2007年新源地区已累计种植甜菜达18.67万hm2,单产已提高至3 700 kg/667 m2 .近年来由于甜菜病害不断加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为了促进新源地区甜菜生产,我们对新源地区甜菜的主要病害,特别是对影响甜菜产量的褐斑病的发病条件及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当地的发病特点提出了新源地区甜菜褐斑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选择抗褐斑病性高、含糖率高的优良甜菜品种用于生产,提高经济效益。2015—2016 年,采用田间试验自然发病鉴定方法,15 个品种为处理,随机区组排列,4 次重复,对商用甜菜品种的褐斑病病情指数、含糖率进行调查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甜菜品种间抗褐斑病性差异极显著,甜菜品种的抗褐斑病性不稳定,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大。品种间含糖率差异极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年份含糖率存在差异,抗褐斑病性高并相对稳定、含糖率高的甜菜品种为‘KWS1197’,2 年的平均病情指数为18.34,平均含糖率为14.01%。  相似文献   

7.
中国甜菜主要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鉴定与评价不同生态区甜菜主要种质资源的抗病性,为种质资源在抗病育种上科学有效利用提供依据。以甜菜3个生态区的313份主要种质资源为试材,在自然发病条件下,按照甜菜的规范标准,调查种质的发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划分抗性级别。鉴定出高抗甜菜褐斑病种质资源85份、抗病89份,抗甜菜根腐病种质资源11份,抗甜菜丛根病种质资源3份,抗甜菜白粉病种质资源28份。同时鉴定出兼抗2种病害的种质资源,高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种质资源5份、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种质资源5份、抗褐斑病兼抗丛根病种质资源2份,高抗褐斑病兼抗白粉病种质资源20份。结果表明,中国甜菜种质资源比较匮乏,除抗褐斑病种质资源外,抗根腐病、丛根病和白粉病的资源不但数量少,而且抗性级别低。  相似文献   

8.
甜菜褐斑病对甜菜的产质量影响很大,喷洒杀菌剂是防治甜菜褐斑病的重要手段。为有效防治甜菜褐斑病,确定喷洒杀菌剂次数,2015—2016年,采用4次喷药、3次喷药、2次喷药、1次喷药、清水对照5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进行田间试验。调查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4个指标确定最佳防治次数。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块根产量差异不显著; 各处理间含糖率差异2015年显著、2016不显著;各处理间产糖量差异2015年显著、2016年不显著。试验结果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喷药次数的增加, 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也随之增高。以4次喷药处理的各项指标最高,亦即4次喷药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最好,挽回的产质量损失最大,生产效益最高。平均2年4次喷药的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为70.54%、7.23㎏/m2、14.91%、1.15㎏/m2。甜菜褐斑病化学防治的最佳次数为4次。 关键词:甜菜褐斑病;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  相似文献   

9.
甜菜褐斑病发生时间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摸清甜菜褐斑病发生时间动态规律的前提下,确定甜菜褐斑病化学防治时期,为科学治理甜菜褐斑病提供理论依据。2016—2017年,采用田间定期调查甜菜褐斑病病情指数的方法,探讨甜菜褐斑病发病程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6年病害发展时间曲线有4个高峰日,分别为7月25日、8月24日、9月3日、9月18日,病情指数分别为:9.33、42.5、55.92、61.46;2017年,病害发展时间曲线经过8月14日、8月19日、8月24日、8月29日4次升高点一直到9月3日,病害发展达到第1个高峰期日9月3日,病情指数分别为7.86、10.75、30.56、36.53、42.88。发病前期(7月上中旬),降雨是甜菜褐斑病发生蔓延的决定性因子。9月中旬以后,温度是甜菜褐斑病发生蔓延的决定性因子。第一个高峰期或上升点日期之前为最佳打药时期,2016年应在7月25日前喷洒杀菌剂,2017年应在8月14日前喷洒杀菌剂。  相似文献   

10.
焉耆垦区甜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甜菜主要虫害有三叶草夜蛾、甘蓝夜蛾、地老虎、红蜘蛛等。甜菜主要病害有:苗期立枯病、枯萎病、根腐病,中后期主要有丛根病、褐斑病、白粉病、黄化病。各类病害发生严重程度与上年度间差异大,表现出发病早、漫延快、危害重等特点,使田间出现较大面积的枯、焦叶,对甜菜糖份积累造成严重影响。现将二十七团近几年甜菜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胡敏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5):0-189
甜菜M14品系由于附加了一条野生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因此,研究其是否具有抗病性以及抗病程度的强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用褐斑病原真菌感染甜菜M14品系与栽培甜菜,对比接种后叶片各种酶活性差异,并且对相关植株叶片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菜M14品系植株在感染褐斑病原真菌后所研究的几种酶活性都高于作为对照的栽培甜菜植株;并且甜菜M14品系植株感病后总氨基酸含量下降,而栽培甜菜感病后总氨基酸含量上升。因此,甜菜M14品系具有中度抗褐斑病的特征,更加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2011年,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2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试验,分别于施药后7、14 d调查防效,比较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25%三苯基乙酸锡对甜菜安全,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持久且稳定,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40%多菌灵悬浮剂。2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对甜菜褐斑病防治效果明显,用药剂量以400~420 g/667 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甜菜褐斑病化学防治喷洒次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甜菜褐斑病对甜菜的产质量影响很大,喷洒杀菌剂是防治甜菜褐斑病的重要手段。为有效防治甜菜褐斑病,确定喷洒杀菌剂次数,2015—2016年,采用4次喷药、3次喷药、2次喷药、1次喷药、清水对照5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进行田间试验。调查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4个指标,确定最佳防治喷洒次数。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块根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含糖率差异2015年显著、2016不显著;各处理间产糖量差异2015年显著、2016年不显著。试验结果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喷药次数的增加,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也随之增高。以4次喷药处理的各项指标最高,亦即4次喷药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最好。平均2年4次喷药的防治效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为70.54%、7.23 kg/m~2、14.91%、1.15 kg/m~2。  相似文献   

14.
2006年豫东地区玉米褐斑病大流行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褐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该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因此一般年份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小,一直未能引起玉米生产上的高度重视。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玉米褐斑病在豫东玉米产区逐年严重发生,尤其是2006年.田间发病时间提前,部分田块叶片枯死,形成大流行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导致玉米大幅度减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育、鉴定抗褐斑病较好的国内甜菜品种,分析抗褐斑病品种的亲缘关系,本试验利用筛选出的多态性较好的14对SSR引物组合对17份甜菜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采用MEGA 3.1软件和EXCEL2007获得遗传距离并绘制聚类图,结合分子标记和田间调查结果进行抗褐斑病性调查和聚类分析。[结果]共产生99条扩增带,多态性条带81条,平均多态性百分比为81.8%。平均遗传距离为0.460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31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0.20处,可将17份供试材料分为五个类群,其中第一类群又分为两个亚类。[结论] 分子标记结果显示,17份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有五个品种抗褐斑病性较好。聚类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用于划分甜菜抗褐斑病性的品种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探索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甜菜生长的安全性,黑龙江省绥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人员于2015年7月1日、10日、20日在黑龙江省绥棱县靠山乡东升村用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0g/hm~2(处理A)、225g/hm~2、300g/hm~2,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清水等5个处理对甜菜褐斑病进行了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辣椒疮痂病病原鉴定、发生规律和防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山西省南北两个辣椒产区分离到的8支菌株,经鉴定为甘蓝黑腐黄单胞菌疮痂致病变种,均属辣椒--番茄小种3。辣椒在5月份定植到田间后,当连续两旬或连续三旬中有两旬,旬平均气温≥18.5℃、旬降雨量≥11.1mm时,田间就可出现病斑;自此到7月底,各旬的旬降雨量决定病害的流行趋势,降雨量大而均衡,病害流行加重,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反之,病害流行较轻或受到抑制。在苗期喷2次150mg/kg的新植霉素药液,并在田间初发病后,连喷2次200mg/kg的新植霉素药液,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流行,γ生防31菌株在田间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是有应用价值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8.
3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间隔期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试验新引入三唑类杀菌剂,以期作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轮换药剂,用于甜菜褐斑病的化学防治。为明确三苯基乙酸锡、氟硅唑、苯醚甲环唑防治甜菜褐斑病的施药间隔期和防治效果以及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于2013—2014 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2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1809 g、25%氟硅唑水乳剂300 mL、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 g,施药间隔期为3 周,防治效果分别为77.41%、77.03%、71.36%。3 种药剂对甜菜根产量和产糖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含糖率,间隔3周施药的处理和对照相比增糖率分别为1.16%、1.56%、1.25%。  相似文献   

19.
优异甜菜种质资源筛选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筛选评价优异的甜菜种质资源,为在育种上科学利用提供可靠信息支撑。本研究对277份甜菜种质资源的块根产量、含糖率、有害性非糖分以及主要病害抗性等8个主要性状的试验数据,按规范标准进行分组划类,分别对各类型种质资源进行筛选与评价。筛选出块根产量52 t/hm2以上的高产型种质资源37份,含糖率17%以上高糖型88份。其中,高产高糖型4份、高产中糖型的21份、中产高糖型的72份。种质资源中有害性非糖分:钾含量低于3.79 mmol/100 g的25份、钠含量低于2.00 mmol/100 g的96份,α-N低于4.76 mmol/100 g的49份,其中,低钾、低钠含量的4份,低钾、低α-N含量的4份,低钠、低α-N含量的20份,低钾、低钠、低α-N含量的3份。参试种质资源中具有高抗褐斑病兼中抗立枯病的种质资源10份,高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的5份,抗褐斑病兼中抗立枯病的14份,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的5份、抗褐斑病兼中抗根腐病的3份。结果表明,现有甜菜种质资源中高产型较少、高糖型的比较丰富;抗褐斑病种质资源较多,抗立枯病和抗根腐病的数量少并且抗性级别低。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近期引进的一批国外甜菜品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试种研究情况,引进的甜菜品种表现块根产量高,对丛根病抗(耐)性强,发芽率高,含糖率低于国内品种,对褐斑病抗(耐)性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