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诊森田疗法辅助抑郁症药物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择门诊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联合门诊森田疗法,而对照组只接受单独的药物治疗,观察8周,再随访8个月。在治疗前、治疗8周末及随访8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以评价门诊森田疗法辅助抑郁症药物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①治疗8周末及随访8个月时研究组的汉密尔顿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5.76;P<0.01);②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得分:治疗8周末,研究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4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51,256,P<0.05或t=2.99,P<0.01);随访8个月时,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7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4.18,2.99,3.61,3.43,5.73,3.02,P<0.01)。结论门诊森田疗法辅助抑郁症药物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单纯药物的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诊式森田疗法与住院式森田疗法辅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来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门诊森田疗法组和住院森田疗法组各30例。门诊森田疗法组接受药物治疗联合门诊式森田疗法,而住院森田疗法组接受药物治疗联合住院式森田疗法,观察8周,再随访3个月。在治疗前、治疗8周末及随访3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来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①治疗8周末及随访3个月时,两组的汉密尔顿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2~1.33,P0.05);②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治疗8周末,门诊森田疗法组患者的社会功能(SF)得分低于住院森田疗法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随访3个月时,门诊森田疗法组患者的躯体疼痛(BP)和精神健康(MH)两个维度的得分低于住院森田疗法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2.41,P0.05)。结论门诊式森田疗法与住院式森田疗法相比,在减轻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方面无差异,在改善生活质量的疗效方面有差异性,住院式森田疗法优于门诊式森田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与森田疗法整合应用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法分组,其中认知森田疗法组(研究组)30例,单用药物组(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服用一般性药物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在治疗前和治疗第6周末进行防御方式量表(DSQ)调查,随访6个月及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2、4、6周末HAMD和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第6周末患者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评分降低,成熟型防御机制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及12个月时研究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10,7.70;P均0.05);12月时复发率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70,P0.01)。结论:认知疗法与森田疗法整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优于单用药物组;患者防御机制向成熟型转变;能提高远期服药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米氮平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米氮平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符合ICD-10中失眠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米氮平)和对照组(单独使用米氮平),疗程为8周,使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8周末实验室检查评定治疗的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PSQI分数在治疗2、4、6、8周末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73,4.70,2.93,2.64;P0.01或0.05),HAMA总分在治疗4、6、8周末时显著低于对照组(t=3.70,3.93,3.64;P0.05);研究组的PSQI减分率在治疗2周及8周时显著高于对照组(t=2.71,3.11;P0.05),而HAMA减分率在治疗8周后显著高于对照组(t=2.46,P0.05);研究组治疗失眠症的总有效率达83.9%,对照组为6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TESS量表分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米氮平能更快更有效地改善失眠症的失眠和焦虑症状,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改良森田疗法和安眠药物对慢性原发性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1例慢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分成3组,A组单纯药物治疗;B组单纯改良森田治疗;C组为安眠药物合并改良森田疗法治疗,疗程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 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疗效,半年后再随访。结果安眠药物治疗失眠起效快,短期效果好;森田疗法不但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而且能改善与失眠相关的心理状态,远期疗效较好且优于联合组。结论改良森田疗法是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舍曲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后,给予两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HAMD-24和PSQI评分。结果:①干预4周后研究组的认知障碍因子分(t=-2.1192,P=0.0366)和睡眠因子分(t=-2.8680,P=0.0050)和HAMD-24总分(t=-7.6010,P=0.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②干预4w后研究组的睡眠质量因子分(t=-4.6736,P=0.0000)、入睡时间因子分(t=-6.3793,P=0.0000)、睡眠时间因子分(t=-2.5391,P=0.0127)、睡眠效率因子分(t=-3.1686,P=0.0020)、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t=-2.4805,P=0.0148)和PSQI总分(t=-18.6077,P=0.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舍曲林联合高频rTMS比单纯舍曲林治疗更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睡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内观疗法联合改良森田疗法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招募13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和1周的集中内观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3周的改良森田疗法。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结果:①干预后研究组的STAI中S-AI(t=-2.1319,P=0.0349)和T-AI(t=-3.5233,P=0.0006)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②干预后研究组在SCL-90中躯体化(t=-2.1670,P=0.0321)、焦虑因子(t=-2.2487,P=0.0262)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③干预后研究组SF-36中的PF(t=3.1485,P=0.0020)、RP(t=5.6213,P=0.0000)、BP(t=5.6366,P=0.0000)、GH(t=2.8269,P=0.0055)、VT(t=5.0271,P=0.0000)、SF(t=8.1617,P=0.0000)、RE(t=19.0254,P=0.0000)和MH(t=7.2255,P=0.0000)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内观疗法联合改良森田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用内观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森田疗法对骨折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骨折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接受常规骨科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进行为期8周的森田疗法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GQOLI-74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7.65,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研究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2.85,P0.01;t=2.958,P0.01;t=3.16,P0.05;t=3.229,P0.05;t=3.254,P0.05)。结论森田疗法治疗骨折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每晚口服艾司唑仑1~2mg,rTMS组行rTMS治疗,均治疗14d,予多导睡眠检测仪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的变化,治疗前后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6.19;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睡眠效率等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7.14,P均0.05);治疗后rTMS组较对照组相比,S2较短,S3和REMS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6.32,4.61;P均0.05)。结论 rTMS能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氮平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研究组,38例)和奥氮平治疗组(对照组,37例),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8、12周末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12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6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3,P0.01)。2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对照组4周末阴性症状因子分较基线下降(t=2.418,P0.05);组间比较,8周末和12周末研究组阴性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2.595,2.796;P0.05)。4周末,两组SANS总分较基线下降(t=8.574,4.438;P0.01),研究组情感平淡因子分明显下降(t=5.415,P0.01);8周末,研究组SANS总分、情感平淡分、注意障碍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120,3.429,2.165;P0.05);12周末,研究组意志缺乏和兴趣缺乏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402,4.014;P0.01)。8周末和12周末研究组CGI-SI评分低于对照组(t=2.729,3.284;P0.01)。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奥氮平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比单用奥氮平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认知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慢性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睡眠障碍专科门诊的93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采用认知治疗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评。结果慢性失眠症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偏差,通过认知治疗,患者的睡眠数量和质量均有改善。结论认知治疗能改变慢性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智能心理多功能减压训练对潜艇艇员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对潜艇艇员进行评估,将PSQI7分的12名艇员作为训练组,12名PSQI7分的艇员作为对照组,对训练组的艇员进行智能心理多功能减压训练。结果训练前训练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73,5.93,2.80,2.80,5.00;P0.01);训练后训练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上的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t=9.57,7.29,7.42,4.63,6.51;P0.01),在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上的得分低于训练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训练后脉搏、呼吸、PNN50的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t=3.96,3.63,5.52;P0.01),H放松指数为(76.48±44.33),B放松指数为(89.31±24.58),综合放松度为(89.56±30.24)。结论智能心理多功能减压训练对治疗缓解失眠、引导睡眠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骨折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市骨科医院住院的骨折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焦虑自评(SAS)和抑郁自评(SDS)[1]的评分比较分析。结果 1心理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总分和各成分得分差异无显著性(t=0.108~0.343,P0.05),两组间SAS,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t=0.378,0.592;P0.05);2综合性心理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46~6.00,P0.01);日常功能障碍(t=2.201,P0.05)治疗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5.16,10.580;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骨折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缓解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所伴发躯体疼痛症状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伴有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帕罗西汀联合音乐治疗(音疗组,n=40)或单一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n=40)。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末、4周末,分别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疼痛、抑郁、焦虑的严重程度。结果①音疗组、对照组治疗后2、4周末时,SDS、SAS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3.517~5.664,P均0.001);治疗后4周末时,两组VAS评分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分别t=3.507、2.158,P0.01、0.05);②音疗组治疗4周末的VAS、SAS评分的变化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3、2.458,P均0.05);③音疗组、对照组的治疗前、治疗后2周末、4周末VAS评分,与SDS、SAS评分均正相关(r=0.329~0.464,P0.05~0.01);2周末的VAS评分变化值与SDS评分变化值正相关(r=0.408、0.343,P0.05);4周末的VAS评分变化值与SAS评分变化值正相关(r=0.484、0.395,P0.01、0.05)。结论音乐治疗对抑郁症患者伴发的躯体疼痛症状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6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治疗前和治疗10周末时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L)进行疗效评定。于治疗前及10周末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结果两组于第10周末BPRS、SANS、CGI-GL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t=9.09,9.95,9.17;P0.01),对照组(t=5.65,4.15,4.07;P0.01),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4.77,5.66,4.98;P0.01)。两组在治疗10周后GQOLI-74各因子(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心理功能维度、躯体功能维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实验组(t=5.45,10.36,10.54,21.69;P0.01),对照组(t=3.66,5.07,6.65,8.62;P0.01),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2.97,5.20,4.40,11.27;P0.01)。结论改良森田疗法能进一步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并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康复。  相似文献   

16.
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9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安眠药物与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匹兹堡睡眠质量(PSQJ)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因子分.以及总体幸福感(GWB)总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三周末,研究组PSQI及GWB总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