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岭  孙传水 《山东冶金》2003,25(1):43-46
通过改变终轧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研究了终轧温度及轧后冷却速度对低碳C-Mn-Nb钢的力学性能(σs,σs,δ5)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控轧低碳C-Mn-Nb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决定于钢的碳当量;随轧后冷却速度的提高,σs,σs,提高,δ5降低。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WTG420铁路罐车用钢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提出了冶炼与轧制的技术关键,其一,添加稀土元素改善钢中夹杂物;其二,采用控轧控冷使铁素体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Fe-Cu-C及Fe-Cu-C-MnS烧结钢的车创加工性。通过对烧结钢车削力和刀具时用度的测试认为,采用不同原料铁粉制成的相同成分的Fe-Cu-C烧结钢车削力较大,刀具耐用度较低,因而其车削加工性较差;在Fe-Cu-C烧结钢中添加一定含量的MnS可以明显改善车削加工性。  相似文献   

4.
锚链钢钢包喂线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光穆 《炼钢》1998,14(5):3-5
介绍了电炉冶炼锚链钢采用喂线加Al的生产情况,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采用喂线法时影响钢中Al含量的主要因素,得出了因归方程。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喂线法可大幅芳提高Al的收得率和降低吨钢成本;向钢中喂入Ca-Si线可改善钢水的流动性,防止浇铸过程中的水口堵塞,同时可促进钢中夹杂物变性。  相似文献   

5.
控轧控冷工艺对低碳Mn-Nb-Cu-RE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碳当量的低碳Mn-Nb-Cu-RE钢板进行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试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和沉淀相微细颗粒平均直径的影响;探讨了降低终轧温度和增加冷却速度对低碳Mn-Nb-Cu-RE钢的强化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控轧控冷工艺对低碳Mn—Nb—Cu—RE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传水  李文卿 《钢铁》1994,29(2):51-56,45
对不碳当量的低碳Mn-Nb-Cu-RE钢板进行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试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和沉淀相微细颗粒平均直径的影响;探讨了降低终轧温度和增加冷却速度对低碳Mn-Nb-Cu-RE钢的强化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震  张有余 《炼钢》2005,21(4):5-7
论述了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JGH60热轧板试制的过程。该钢采用NbV—Ti微合金化加控轧控冷的生产工艺。通过调整脱氧合金化及吹氩精炼工艺提高了钢质的纯净度;采用钙处理改变了硫化物的形态;采用合适连铸工艺,减轻了成分偏析,提高了钢的韧性。  相似文献   

8.
梁健 《冶金与材料》2020,(1):191-192
文章对传统P20塑料模具钢生产工艺进行改进,通过采用小试样试验对控轧控冷加低温回火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发现采用控轧控冷加低温回火工艺能够提高P20钢的淬透性及硬度,使硬度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45钢(ZG310-570)的生产数据,得出控制化学成分可以使钢的机械性能得到提高,σb,σs,δ5的平均值分别比标准约提高15.2%;5.4%;16%。  相似文献   

10.
预硬化718塑料模具钢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钢技术》1999,(4):1-6,
采用非真空感应炉+电渣工艺生产的三种规格718钢,经热轧控冷+高温回火(预硬化)处理,化学成分和显微纯洁度达到瑞典超级718钢水平。室温冲击韧性和拉伸强度接近和达到瑞典718钢水平,预硬化状态的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和少量回火下贝氏体组织,硬度为HB273-340,同截面硬度差值≤3HRC。  相似文献   

11.
低碳高硫磷钢硫化物凝固析出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碳高硫磷钢为研究对象,应用Schiel凝固方程对凝固过程中硫化物的析出进行了热力学模拟,分析了硫化物凝固析出的热力学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指出合理的锰、硫成分设计、采用连铸工艺和对钢液进行适当的钙处理,可以获得理想的硫化物形态及分布,为易切削钢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热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硫含量铸坯和成品硫化物夹杂大小以及等级进行分析,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中硫含量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含量的增加,不锈钢铸坯和成品中最大夹杂物尺寸逐步增加,成品夹杂物等级也相应提高,当硫的质量分数不大于21×10~(-6)时,成品硫化物夹杂低于最小评级要求;奥氏体不锈钢冲击性能与硫含量呈反比例关系,当硫的质量分数高于75×10~(-6)时,可能导致304不锈钢脆断。  相似文献   

13.
某钢厂齿轮钢20CrMnTi(质量分数/%:0.17~0.23C,0.17~0.37Si,0.80~1.00Mn,0.025~0.035S,0.004~0.08Ti,1.10~1.25Cr)的生产工艺流程为90 t LD-LF-RH-CCM-150 mm×150 mm方坯连铸。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钢中的MnS和TiN均在液相线和固相线之间析出。试验研究钢中含不同氮含量情况下,钢中硫化物和氮化钛具有相互结合的变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钢中氮质量分数约为0.005 5%时,TiN优先于MnS析出,钢中更多的硫化物夹杂以氮化钛为形核核心,形成硫化锰和氮化钛复合夹杂物,从而改善A类夹杂物尺寸和形貌,A类夹杂物呈短小、均匀分散分布态势,按GB/T 10561评定达到1.5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石钢EAF(BOF)-LF-VD-CC工艺生产低氧含硫易切削钢过程中存在裂纹、硫化物夹杂级别偏高的问题,通过优化脱氧、精炼造渣制度和连铸工艺,实现了单中间包多炉9h连浇,减少了铸坯裂纹发生几率,提高了UT探伤合格率达到91.225%,钢材全氧含量稳定控制在12×10-6以下。  相似文献   

15.
摘要:46MnVS钢是一种典型的中硫非调质钢,钢中硫化物的类型、大小、分布和硫偏析对其产品使用性能有重大影响。依托国内某厂的46MnVS连铸坯开展硫偏析行为及硫化物分布的研究,采用了扫描电镜、夹杂物三维腐刻等实验方法,分析了铸坯中硫化物类型、大小、分布的变化规律,总结硫偏析行为规律。研究发现铸坯中心和铸坯1/4处出现严重的正偏析,最大正偏析指数分别为1.13、1.08。计算结果表明,MnS在固相率为0.80、温度为1425.0℃时开始从液相中析出,此时残余液相S含量为钢液初始含量的4.60倍。铸坯激冷层中硫化物的三维形貌多为不规则状;从柱状晶区边部到中心不规则状硫化物逐渐增加;中心等轴晶区从外部到中心硫化物主要为不规则状,八面体占比逐渐降低,板片状硫化物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The morphology of manganese sulfide formed during th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in low-carbon steel produced by compact strip production (CSP) techniqu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it was seen that a majority of manganese sulfides precipitated at austenite grain boundaries, the morphologies of which were spherical or close to the spherical shape and the size of MnS precipitates ranged from 30 nm to 100 nm.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manganese sulfide precipitation in this proces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classical nucleation theory. Under the given conditions, the starting and finishing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s of MnS in the continuous casting thin slab of the studied low-carbon steel are 1 189 ℃ and 1 171 ℃, respectively, and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MnS precipitates is about 48 nm within this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range. The influence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conditions on the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MnS in the same process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鲁路 《甘肃冶金》2011,33(4):6-10
为降低MnS夹杂对Q345B钢板质量影响,从炼钢→精炼(钢包吹氩)→连铸工艺过程分析,以提高钢水洁净度、锰硫比,确定合理的吹氩工艺制度以及对浇注过程中过热度控制等技术措施,探析降低硫化物夹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鲁强  任毅  张涛 《鞍钢技术》2002,(5):46-52
总结了鞍钢X52钢级管线钢热轧卷板的研制开发过程.钢的成分设计采用Nb-Ti微合金化;钢的冶炼采用铁水预处理、真空处理、炉外精炼等措施,采用钙处理改变硫化物的形态,采用连铸坯代替模铸坯,减轻钢坯成分偏析;钢的轧制采用新建的1780热轧带钢生产线.大批量生产表明,鞍钢X52钢级热连轧卷板具有高纯净度、高韧性的特点,质量优良,产品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9.
SAE1144是典型的中碳高硫易切削钢,钢中硫化物的形貌、大小、空间分布、偏析是影响其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对国内某厂生产的SAE114连铸坯取样,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夹杂物三维腐刻技术等表征方法开展硫化物形貌的解析,分析了铸坯中硫化物类型、空间分布、三维形貌的变化规律,并总结了硫偏析的规律.研究发现,SAE114...  相似文献   

20.
成功开发了1215易切削钢120 t转炉-120 t LF-180mm×180mm连铸-高线轧制生产工艺。关键控制点为:转炉出钢C <0.05%、转炉终点温度1630~1660℃、精炼自由氧控制目标50×10-6~55×10-6,炉渣二元碱度2.5~3.0。设计成分(/%)为:0.05~0.07C,1.20~1.35Mn、0.340~0.360S,该工艺条件下钢中硫化物形貌和含量控制合理,Mn/S有利于易切削钢的轧制和改善切削性能。钢水的过热度按25~40℃控制,拉速1.2 m/min。实践表明,准确预判终点氧含量以确定脱氧剂加入量,合理控制不同工序的氧含量是达到线材产品质量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