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体现的直接作用是对权利人利益的补偿,间接作用是对一般人的遏制与预防来实现对权利人的利益保护。虽然不作为请求权是保护著作权、制止侵权行为的初步措施,但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害,却不得不求助于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救济。具体到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体系中,如何公平合理地转化为具体可计量的金钱,已成为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体系中最为实践性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关于侵权责任的承担在司法实践及理论界都是难点。本文以一起真实案例为引 ,结合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几个焦点问题 ,逐一论述了著作权侵权的归责原则、共同侵权及连带责任以及损害赔偿的计算依据、是否给予被侵权人精神损害赔偿等问题 ,其中着重论述了著作权侵权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3.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纳入我国民事法律的调整范围,被害人在自己的权利遭受损害时,有权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但当被告人的侵权行为涉嫌犯罪时,被害人因该侵权行为遭受的精神损害却得不到我国刑事法律救济,受害人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附带民事诉讼,也不能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司法实务中,该制度矛盾重重。随着人权意识的觉醒、人本意识的回归精神损害赔偿范围逐渐扩大,法律人性化成为主流和方向。而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禁止精神损害赔偿与立法方向是违背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应是正当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通常以为违约责任中的损害赔偿范围限于财产上的利益,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违约行为若造成精神损害赔偿,可以通过责任竞合制度解决。但责任竞合制度并不能完全补偿当事人所受到的利益损害,在比较法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在可预见性标准的限制下,违约损害赔偿应包括部分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5.
略论国家赔偿制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从《国家赔偿法》中有关赔偿范围的立法缺陷入手,指出了国家侵权行为造成精神损害的现实性,分析了立法承认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最后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赔偿法中设置精神损害赔偿是当今世界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阐述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而针对我国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范围、标准及具体办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精神损害赔偿是人格权法律保护的重要制度。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国家赔偿制度中确立了行政精神损害赔偿,而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却未明确予以规定。本从行政侵权行为入手,分析了行政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行政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及我国当前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不足,并进一步论述了构建我国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立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相关法律缺位或过于原则,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审判成为难点。这种局面有望随着《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实施有所转变。本结合该解释提出了认定此类案件当事人责任的正确思路,包括高压电的涵、因高压电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免责情形以及赔偿范围等。  相似文献   

9.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在现代社会屡屡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而其专业性导致了医疗损害纠纷解决的复杂性,各种调解机制各有利弊,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调解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针对唱片公司与KTV经营者之间著作权纠纷以及MTV的性质问题在法律实务界的争论,分析了MTV的特点及其与电影作品、录像制品的区别,讨论了版权与邻接权的界限问题,得出结论:MTV应当归入邻接的范围,但法律应当赋予MTV制作人放映权,并建议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解决MTV使用收费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法通则》、《电力法》与《侵权责任法》对触电人身损害事故的免责事由均作出了规定,但相互之间并不一致,由此导致法律适用的混乱.为解决触电人身损害事故中电力企业应承担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从法律规范冲突、立法目的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对于触电人身损害纠纷,应优先适用《侵权法》来确定电力企业的责任.同时,对电力企业的具体免责事由中所涉及的“受害人故意”、主体认定以及“高压”的法律认定标准等问题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明确了其法律适用的具体范围及标准.  相似文献   

12.
精神损害赔偿是人格权法律保护的重要制度.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国家赔偿制度中确立了行政精神损害赔偿,而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却未明确予以规定.本文从行政侵权行为入手,分析了行政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行政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及我国当前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不足,并进一步论述了构建我国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立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相关法律缺位或过于原则,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审判成为难点.这种局面有望随着<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实施有所转变.本文结合该解释提出了认定此类案件当事人责任的正确思路,包括高压电的涵义、因高压电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免责情形以及赔偿范围等.  相似文献   

14.
彭利玲 《商品与质量》2012,(Z3):214-215
我国法律对产品责任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主要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是否包括含有精神损害不明确,学界存有争议。本文对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各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损害赔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损害赔偿请求权包括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和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其范围包括物质损失及精神损失。协商是私法领域内主张权利及解决纠纷的一种最为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民法理论对于损害赔偿问题一般认为,违约责任作为一种财产责任,该制度的主要功能是补偿,而精神损害赔偿只能运用于具有惩罚性的侵权法领域,因此违约责任不应有精神损害赔偿。然而对于有一些带有特殊的合同,如婚庆合同、摄影摄像合同等,乙方一旦出现违约,不仅给对方造成了一定的物质损害,同时也造成了受损失方精神上的伤害。如过违约责任不保护精神损害,那么将会与民法的公平原则相悖。本文旨在对违约责任的精神损害形成的条件进行分析,并对违约责任下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程序法适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目前精神损害赔偿的程序障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救济时适用法律的原则,并对因犯罪行为造成精神损害所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的具体操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损害赔偿请求权包括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和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其范围包括物质损失及精神损失。协商是私法领域内主张权利及解决纠纷的一种最为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然而作为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基础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在立法、司法以及执法方面在我国均属空白。本文在生态文明视野下,总结了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建立的意义以及建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人们建立鉴定评估机制的意识有帮助,然而具体落实到实践活动这一过程还有待接下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合同法中建立起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制度,对违约精神损害予以赔偿的合同类型加以界定,同时对精神损害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标准,另外,对损害赔偿的数额的确定提供指导原则及参考依据,以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