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 18例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W+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 结果 全组18例22个病灶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NC)3例,进展(PD)1例.18例随访7~16个月,全部存活,近期平均生存期9.5个月.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8月对1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计算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肝转移瘤实质内及肿瘤边缘. 结果 治疗3个月后行肿瘤影像学评价,1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2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10例,稳定(no change,NC)3例.随访至今全组15例全部存活,随访时间最长20个月,最短6个月,近期平均生存期12个月.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是治疗直肠癌肝转移瘤的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
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 125 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2个月复查CT一次,随访6个月。结果全组18例18个病灶共植入粒子812粒,平均每个病灶植入粒子45.1粒。2个月后采用CT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0例,无变化(NC)1例,总有效率(CR PR)为94%(17/18)。结论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为一种近期疗效满意、微创、低毒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 125 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18例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2个月复查CT一次,随访6个月. 结果 全组18例18个病灶共植入粒子812粒,平均每个病灶植入粒子45.1粒.2个月后采用CT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0例,无变化(NC)1例,总有效率(CR PR)为94%(17/18). 结论 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为一种近期疗效满意、微创、低毒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及转移性纵隔恶性肿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以提高纵隔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方法对51例复发及转移性纵隔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纵隔病变采用胸骨旁入路直接穿刺和经胸骨共轴针法植入粒子,主动脉窗、主动脉弓旁病变采用左前胸骨旁入路,气管-上腔静脉间隙之间的病变采用右后经胸壁入路,隆突前病变采用经后胸壁入路或前胸壁入路,隆突下病变采用经右胸壁和脊柱入路。术后采用CT检查随访,以观察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有41例患者一次成功植入125I粒子,粒子分布满意;7例术后3d在CT引导下成功植入125I粒子;3例125I粒子植入失败。术后发生痰中带血6例,少量胸腔内出血3例,CT检查发现有少量气胸7例,经观察未做进一步处理自愈。完成125I粒子植入的48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变化(AC)5例,出现新的病灶(PD)3例,总有效率83.33%(40/48)。随访51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中位随访期26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为93.75%(45/48)。结论在CT引导下采用不同穿刺方法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纵隔复发、转移性恶性肿瘤,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头颈部复发性肿瘤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对16例头颈部复发性肿瘤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植入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术中根据CT影像采取不同进针路径,粒子间距0.5~1.0cm,粒子活度0.50~0.80mCi。术后复扫CT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并再次应用TPS进行术后剂量验证,最小周边剂量范围为106~218Gy。结果 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粒子17~158颗(中位数44颗)。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5月。局部有效率68.8%(11/16),中位局部控制时间18.0月,平均生存时间25.9月。1年局部控制率67.7%,2年33.9%,3年33.9%。1年生存率76.7%,2年57.5%,3年57.5%。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精确可控,微创,安全,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对16例无法手术根治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实施CT引导下组织间永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125I粒子植入的数量和剂量分布率,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治疗后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5d,术后1个月复查CT,总有效率为68.7%,术后3个月复查CT,总有效率为62.5%。CT引导下组织间永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近期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确诊鼻咽癌的患者行CT导向下经皮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分析治疗效果,研究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10例患者共植入粒子760颗。治疗后4周复查,CR 7例(70%),PR 2例(20%),总有效率达到9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8周后复查,3例患者出现新病灶,分别补充植入60、30、40粒,1例患者死于肝转移。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鼻咽癌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的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技术的可行性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125I粒子植入术技术成功率100%,无严重操作技术相关及放射性损伤并发症。植入通道及使用粒子数与术前放疗计划一致者为87.50%(21/24)。术后2个月,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缩小达50%以上者占75.00%(18/24);术后6个月累计生存率均为91.67%(22/24)。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是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肿瘤大小、分期、植入粒子与术前放疗计划吻合程度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北京铁路总医院自2001年12月至2003年8月,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19例,均为直肠癌Mile’s术后盆腔复发病人。在治疗计划指导下,交替植入5-FU缓释化疗粒子和放射性^125Ⅰ粒子。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90~130Gy。平均每例使用125I粒子11粒,5-FU600mg。结果 19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经盆腔摄片证实放射性粒子的位置无变化。疼痛缓解率为85.7%(12/14),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5~9d。于术后3~6个月CT复查肿瘤变化,提示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其中2例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局部控制率为74%。随访6~2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最长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26个月,现仍存活。1例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结论 放射性^125Ⅰ粒子和5-FU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局部植入技术具有安全、微创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是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较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