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官箴     
今不断地有一些劝世歌谣问世,如《新三字经》、《新增广贤文》、《社会公德三字歌)}、《劝世良言万字歌》、《爱国七字谣卜…··深受民众欢迎,何不再增加一个《官箴》?平;一而论,有些当官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还不如一般群众。如王宝森、胡建学之流早已病入膏盲,即使弄出一百部《官箴》.对这些人也是白搭。我说编一部《官箴》,意在教育、劝诫那些犯有一般错误、误入歧途但良心来波、道德尚存的干部和那些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新干部。读史可发现.我们的先人早已创编出各种“官箴”。譬如,后汉胡广编篡过《官箴》,收录古今训诫官…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国民政府及社会各界都以不同形式纪念孙中山,但他们有意或无意忽略孙中山的基督徒身份。而一部分教会人士则恰好相反,刻意强化了孙中山的基督徒身份,强调其基督教信仰与中国革命的紧密关系。部分教会人士把孙中山的形象建构成革命的耶稣,其目的是以此来调适基督教与中国政治、文化的紧张关系,回应当时激烈的非基督教运动。然而,神化孙中山的做法当时不仅得不到教会之外的认同,即使在教会之内也有不少人反对。  相似文献   

3.
《探求》2017,(4)
孙中山早年从事革命活动,深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为了争取海内外洪门组织及华人华侨的支持,他有意大力揄扬太平天国运动,如由他授意刘成禺编写的《太平天国战史》,就是他进入北美洪门组织的敲门砖,而黄世仲撰写的《洪秀全演义》,则是他从事种族革命的助推器,这两部书对孙中山领导的种族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洪秀全是近代中国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一次伟大的反对中国封建统治者和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农民革命运动。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人,一八四三年创立“拜上帝会”,利用宗教形式进行革命运动。一八四四年以后,尝三次进入广西农村,发动劳苦群众,组织革命力量,并在家乡相继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及其稍后写成的《原道觉世训》等理论  相似文献   

5.
颜廷亮 《社科纵横》2004,19(2):78-81
小说《党人碑》塑造了孙中山的艺术形象 ,并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进行了大力赞颂 ,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创举。本文对小说《党人碑》进行了探讨 ,以助人们对该小说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洪秀全是中国最伟大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是个天才的革命家,假借基督教独一真神上帝创立拜上帝会,以发动太平天国革命。他颁布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一个世界史上唯一的农民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把天上的天国来在人间。最后竟“自惹而亡’。这个非凡的大革命家,中国史学家要研究他,传记文学家要写他的传,以至哲学家、心理学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最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的思想、品格不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淡漠。却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愈益为人们所怀念。他的思想从来不被某种理论所束缚,并且从不拒绝先进的思想。独到,创新,适应世界潮流,时刻不忘人民,是他思想和品格的特点。在辛亥革命之后,他写了大量著作,作了许多讲演,有很多思想至今还闪烁发光,启人思考。本文将所学心得。以散论的形式,奉献给读者,也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一,“我劝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 志做大官”,更不要想做皇帝 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革命凡四十年,…  相似文献   

8.
杨秀清冤案的平反昭雪,是太平天国史上的一件大事。但至今史学界的评论还不尽一致。《近代史研究》去年第一期上发表贾熟村同志的《杨秀清评价问题的争论》一文,把历史记载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论证“杨秀清之死是出于天王洪秀全的命令”以及“杨秀清不是太平天国革命中的尊孔派和投降派”,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贾文认为杨秀清之所以能在死后得到平反昭雪,主要原因是洪秀全为了要争取杨秀清的族弟杨辅清、杨宜清、杨雄清等人和他们率领的部队拥护天王,支撑危局。文中还指出:“历史证明,杀杨秀清后,在太平天国领导层中形成了两派。以韦昌辉、秦日纲、胡以晃、陈承瑢为一方;以  相似文献   

9.
洪秀全思想与中西文化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秀全思想与中西文化契合齐春晓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农民领袖,洪秀全在历史潮流的驱动下,大胆地对西方文化采取了欢迎和吸收的态度,试探性地走出了一条“洋为中用”的道路。并且在利用西方基督教的过程中,找到了中西文化契合之处,为中国人民打开眼界走向世界突...  相似文献   

10.
一八五一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揭开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序幕。此时马克思移居伦敦已近两年,他对于遥远的中华帝国发生的这场革命寄予热情的关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马克思在一八五三年五月写的论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中国的起义“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时隔九年之后,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却一反原先的态度,用十分激烈的言辞抨击太平天国,说它是“灾星”,是“魔鬼的化身”,“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论及的中产阶级是指介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涵括多个阶层的中间阶级。自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它在一些国家的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39卷中,有83处论及这个阶级。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中间阶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阶级的存在。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是保守的。”①又如,恩格斯在《普鲁士军事问题和德国工人党》中提到,“除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以外,现代大工业还产生了一个站在它…  相似文献   

12.
杰出农民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高潮,揭开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序幕。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在国内外敌人的联合镇压下革命最后失败了,但它的革命的英雄业绩和光荣的斗争传统却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太平天国革命作为划时代的伟大事件而载入史册。 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伪造历史”(恩格斯:《关于英国和爱尔兰历史的笔记》)。苏修叛徒集团正是这样干的。齐赫文斯基所炮制的《中国近代史》(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72年…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屡遭侵略的局面,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上述四人,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历史贡献。洪、康、孙曾经代表了中国近代三大进步思潮,且是指挥政治斗争的领袖,而严复则是广泛传播西方思潮的启蒙思想家。但从西方思潮与中国实际结合的角度考察,这一派人物的成就是有限的,他们很少从理论上对它进行认真探讨,也未能在实践上真正解决它。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但也没有真正实现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略论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先行者,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中华民国创始人。他在旧民主主义革命终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初年代,坚持了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独立富强,人民要自主幸福的基本立场和思想,成为反封建斗争的伟大战士、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总结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不仅对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争取解放的艰难复杂的斗争过程,从中  相似文献   

15.
从《实业计划》看孙中山的现代化建国思想文毅吴祖鲲孙中山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一生立志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创立民主共和制度,建立一个至善完美的社会。他提出了一个在经济上振兴中国的较为完整的建设近代工业化国家与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设想,在...  相似文献   

16.
武昌起义后筹组中央临时政府的议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对于建立革命政权这一重大问题,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同盟会成立的初期,就把它提上议事日程。1906年秋冬间,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人曾就武装起义成功后应该建立怎样的组织机构,采取怎样的政策进行研讨,共同制定了《革命方略》。其中包括《军政府宣言》、《军政府与各处国民军之关系》、《略地规则》、《对外宣言》、《招降满洲将士布告》等十一个文件,准备各地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使用。《军政府宣言》对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分别作了解释。在“建立民国”一条下,它说:“今者由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与菲律宾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他开展革命活动的初期,就已意识到中国革命和当时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并将这种关系提高到互相同情、互相支持和共同战斗的高度来考察。正如李大钊在《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山先生早已看清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运动及全世界的革命者,均有互相联合的必要。”早在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他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相似文献   

18.
苏联《远东问题》杂志1983年第1期刊载了M.尤里耶夫教授写的一篇介绍我国革命先辈林伯渠的文章,题为《中国革命的杰出活动家林伯渠》。文章指出,林伯渠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从孙中山的一个信徒到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拥护者,从反君主专制秘密组织的一名成员到成为一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这就是林伯渠所走过的光荣的生活道路。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关于执政党如何继续保持革命精神的思想张寄谦一个革命政党成为执政党后,如何保持革命情操,是革命领导人都会严肃考虑的问题。孙中山先生,虽然在1912年让出政权以后①,不能说他是国家的有职有权的领导者,但他仍然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但他在考虑一切问题时...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政策是历史的必然林迎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胜利,也是孙中山的伟大历史功绩。它表明孙中山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从革命实践中找到了过去革命屡遭挫折的原因,决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开始他一生的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