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梦琦  时匡 《华中建筑》2014,(11):28-32
作为当今中国建筑界的"中流砥柱",无论是从社会时代的大背景,还是从个人知识结构、精神向度上,60年代生建筑师呈现出与50年代生、70年代生不同的特征。该文选取两位有诸多共性和个性的60年代生建筑师——马清运、刘克成作为研究对象,将个体放入共同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西部,通过剖析两位建筑师在西部的代表作品,尝试从个人发展轨迹、文化层面和教育背景,分析出两位建筑师面对地域建筑不同策略的成因。同时,试图从个人化的视角,来总结和归纳两位建筑师在面对城市空间文脉和本土实践探索上的共性和个性,梳理60年代生海归与本土建筑师在地域建筑实践的不同策略,进而探讨60年代生建筑师的一些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西部的历史、人文、地理特征的基础上,了解了一些西部环境的特征与城市发展的困境及应对策略,讲述了一些西部建筑师的执业状态和一些西部建筑的设计方法和实践,进而认识了西部建筑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地域建筑创作人手,分析了建筑师与地域文化、地域环境与地域建筑创作的关系。并结合西南地域近年的地域性建筑作品,讨论并分析总结了地域建筑的创作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建筑史上发展最快、社会环境最好的时期,当代中国建筑师在建筑领域尤其是地域建筑创作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实践成果。该文立足于对当代中国建筑师的成长背景及其地域建筑思想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以期为后学者提供参照范式,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提供设计资料;对国内相关学术动态及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指出研究的意义和期望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冯志涛 《建筑技艺》2021,27(3):98-99
不同地域环境、不同经济条件下,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会面对很多不同的复杂条件和制约因素,需要我们更加理性积极地面对.环境、文化、功能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呈现出特有的室内外空间,将更多的城市复杂空间在规划、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与地域环境相适应,通过跨专业技术融合创造出绿色可持续的、灵活的多功能城市体育休闲中心,体现体育建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建筑的创作,实际上就是现代建筑空间架构的建筑美学探索;本文力求通过笔者具体工程案例设计,探索西部贵州地方现代建筑的创作方向。响应"北京宪章"精神,走地域建筑现代化和现代建筑地域化道路;探索中国、特别是西部贵州地区建筑师的创作之路;在理性与浪漫之间找到创作的平衡点和支撑点;走出一条中国西部贵州建筑师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7.
冯棣 《新建筑》2013,(3):46-51
记录了《新建筑》特约编辑对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东先生的一次访谈。王先生就当前的建筑文化现象、地域建筑及其创作的认识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针对目前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指出当代建筑师所面临的普遍困境,并阐述了个人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建筑和城市的特色正在逐渐消失,人们也已经意识到文化单一模式所带来的危害性。如今,旧城更新等问题的出现,无疑为改变目前国内"千城一面"的局面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分析、归纳泉州地域建筑的特征,以及泉州当代建筑的创作与发展,希望在未来的城市更新浪潮中,为创造具有地域特色或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提供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本文深入分析重复性、“山寨现象”建筑,揭示其了历史、城市规划缺陷、以利润为导向建设等根源与因素。提出解决方案:采用区域主义,尊重传统,融入传统元素;强调再利用现有建筑的重要性;笔者呼吁多关注城市历史背景和环境,创建与传统和谐的建筑。其核心思想在呼吁建筑师停止重复建设,推崇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未来,重视历史和文化,实现中国批判性地域主义。同时文章表达了对中国建筑设计未来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刘谞 《新建筑》2009,(2):54-55
在贫困地区进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一切建筑都是地区建筑的观念,尊重客观事实也就尊重了建筑和建筑师自身。面对中国西部地区仍然十分贫困的现实,建筑师应以更宽阔的视野和可持续的理念去做低造价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