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撕裂算法。该算法属于数学范畴,它通过对网络矩阵的变换完成撕裂;同时,该撕裂过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与传统的物理撕裂算法具有——对应的关系。它把这两个范畴的等效理论进一步推广到实用阶段,推广到一切大网络(包括电网络,电力网,及其它非电网)。本文还探索了撕裂法与稀疏矩阵技术的最佳混合,并在 IBM—PC/XT上实现了运用该最佳混合电路的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2.
针对联合电力网潮流计算对计算机内存要求过于庞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潮流计算的分解协调算法。该算法将联合电力网的潮流计算分解为各个区域性电网的潮流计算,然后再在各区域性电网的接口处进行协调,直至整个电网协调一致。此算法只要求计算机内存满足构成联合电力网的最大一个区域网潮流计算对内存的要求,从而极大的降低了联合电力网潮流计算对内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力网络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化的电力网络,逐步摆脱过去的僵化模式,朝着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在电力网络中,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工作一直是个难题,因为保护不当造成的电力网络中断和损坏也成为电力行业的巨大难题.因此,该文立足于目前智能化变电站的发展状况,对日益广泛应用的GOOSE应用作进一步探讨,就目前GOOSE回路中的难题和不足进行总结,研究其安全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虚拟网络(virtual network,VN)请求的动态性和时变性,并充分考虑网络动态性导致物理资源出现碎片化或负载不均的情况,提出了基于频谱资源共享的动态分配算法(dynamic allo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pectrum resource sharing,DAA-SRS),该算法结合虚拟请求的生命周期,进行子信道分配和重分配,使不同虚拟网络以一种机会共享的方式占用相同的物理资源.针对无线虚拟网络资源请求接受率、物理网络收益等性能指标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可显著提高虚拟网络请求的接受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拓扑辨识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算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配电网存在T接点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拓扑辨识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算法。该算法将配电网络的拓扑描述矩阵分析成不含区域和只含区域的矩阵描述方式,有效地解决配电网的故障区段判断;同时可以自动定位区域的顶点,适应多变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业务流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神经网络的网络业务分类方案.将复合神经网络用于网络业务源特征提取与分类的研究中,打包法和BP算法结合用于复合神经网络的训练.并分析比较与单个神经网络和模糊神经网络算法用于网络业务分类效果.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复合神经网络分类收敛快、误差小,比单个神经网络算法和模糊神经网络算法更优越;同时,研究结果为解决网络业务源特征提取与分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随着云计算平台越来越庞大并且呈现出动态化特点,对如何满足多个用户的计算请求而进行有效资源分配,同时保障整个网络的性能进行探索。【方法】首先,提出一种集群虚拟网络( CVN )策略和动态堆排序算法。其次,将联合多个 pod 构建跨 pod 集群虚拟网络( CP-CVN ),同时保障网络的性能。进而将此网络优化问题公式化为线性规划问题( LP ),并提出一种近似对偶算法解决此线性规划问题。【结果】理论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对偶算法是可行的,实验结果验证对偶算法解决了软件定义网络中的资源分配问题,同时保障网络性能。【结论】理论和实验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对偶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着云计算平台越来越庞大并且呈现出动态化特点,对如何满足多个用户的计算请求而进行有效资源分配,同时保障整个网络的性能进行探索。【方法】首先,提出一种集群虚拟网络(CVN)策略和动态堆排序算法。其次,将联合多个pod构建跨pod集群虚拟网络(CP-CVN),同时保障网络的性能。进而将此网络优化问题公式化为线性规划问题(LP),并提出一种近似对偶算法解决此线性规划问题。【结果】理论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对偶算法是可行的,实验结果验证对偶算法解决了软件定义网络中的资源分配问题,同时保障网络性能。【结论】理论和实验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对偶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目标函数对学习惯性因子的偏导信息,提出了分别采用线性展开、二项式展开和共轭梯度的3种学习率与惯性因子联合动态优化的快速BP算法,仿真结果显示,与原BP算法相比,3种算法均可使网络络训练速度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克隆遗传算法重构配电网络.在分析传统遗传算法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电力系统的遗传算法,即提出一种配电网络的简化、染色体编码策略和修正克隆遗传算法.该方法的使用能减少配电网络重构中不可行解,提高有效候选解的比例,从而使GA算法的收敛速度大为提高.算例结果表明作者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图2,表3,参11.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电网进一步的升级改造工程急需建设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双向通信网络平台。农村电网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总信息量低的特点更适合建设无线专网。为了给农村电网通信提供真正可靠、自愈和高吞吐量的无线通信网络,对如何在农村电力通信接入网中部署802.11smesh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适用于农村电力通信接入网的mesh网络拓扑结构,选用基于簇的AP(access point)部署方案对农村电力通信接入网进行规划部署。通过NS-3仿真建模技术对新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证明新方法使求的最优解更加合理,在实时性和吞吐量这两方面能够满足农村电力通信接入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电网结构日益复杂,能够及时有效地对电网的安全态势进行感知显得尤为重要。深度学习,近些年在文本、语音、图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将深度学习与电网的安全态势感知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网安全态势感知。在态势理解阶段,从电网的静态安全性和动态安全性两个方面出发,构建了一套较完整的电网安全态势评价体系,用来表征电网的运行轨迹。在态势预测阶段,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完成对电网安全态势的感知。最后以IEEE39节点系统为例,将其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和RBF(radial-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深度学习可以有效地对电网的安全态势进行感知,且预测精度高于传统的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戴维南等值判定配网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方法,并推导出了静态电压稳定性指标Svs。该方法能以几何直观的方式来判断分布式电源接入后配网电压稳定性态势,应用该指标可准确判断系统薄弱节点。以EDSA电力系统仿真软件通过算例仿真,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并网容量和位置对配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验证了该分析方法和指标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配电网改造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对用户供电质量和保证各种运行条件的前提下,制定可行的电网规划方案.配电网改造和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电网现状分析、电力负荷预测、网架规划、配电自动化规划等.县城配电网改造和规划是通过对县城现状电网进行分析,采用总量和空间负荷预测方法预测县城近期和远期负荷,结合负荷预测结果进行变电站选址及容量确定,并提出变电站的中压线路改造和规划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电气计算分析及工程量汇总,并对改造和规划方案进行了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提高并网逆变器可靠性和降低成本为目的,采用基于虚拟电网磁链定向的无电网电压传感器的矢量控制策略;为了提高风电系统可靠性和容错能力,采用多重电枢直流侧电压并联运行的控制方案.详细分析单套逆变器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实现两套逆变器并联运行并网.实验结果表明,三相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正弦度良好,同时具有较好的动、静态特性,从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风电机组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风电场并网规范对风电机组的运行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具有外部电网故障下不脱网运行(低压穿越)的能力.为了研究双馈风电机组(DFIG)在低压穿越控制策略的优化方面提供有效的动态仿真与分析平台,并克服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所建模型在动态性能方面存在的不足,采用PSCAD仿真软件建立了双馈风电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通过分析电网对称故障时DFIG的暂态特性,并对转子电流与定子磁链的关系分析得出涉及定子磁链动态过程的改进矢量控制方案,配合转子侧Crowbar保护电路,并对网侧变流器进行有功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从而使得电网对称故障时转子过电流、直流母线电压和转矩剧烈波动的情况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平衡电网电压条件下永磁风力发电机系统增强运行能力的有效控制策略,提出了比例-谐振电流控制方案,并将该方案应用于并网逆变器的直接功率控制中,以实现直驱永磁风力发电系统无需正、负相序分解的统一控制.在PSCAD/EMTDC环境下建立基于背靠背IGBT变频器的1.5 MW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平衡电网电压下,该系统能够实现最大风能跟踪,且新型的直接功率控制策略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单位功率因数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有效地抑制了直流母线电压的升高,增强不平衡电网电压故障下直驱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不间断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蔡子亮  胡万强 《河南科学》2007,25(2):266-268
建立了以气缸和气动阀为主的电力机器人位置控制系统的动力模型.根据系统的非线性特点,引入神经网络控制策略.利用神经网络自学习、非线性映射等特点,设计出基于BP网络的PID控制器,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策略,能明显地改善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可以实现气缸活塞全行程任意位置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9.
与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的PWM整流器电网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策略相比,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策略省去了电流环解耦以及旋转坐标变换,使控制系统更加简单;同时,控制策略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交流侧低次电流谐波的补偿.在静止坐标系下建立了PWM整流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及谐波抑制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静止坐标系下PWM整流器的电压定向矢量控制及谐波补偿策略能够实现对交流信号的无静差跟踪和对交流侧低次电流谐波的补偿,提高了电网的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工作流模型基本上基于“静态”程序定义,不能根据工作流实例的运行状况而动态地修改模型配置和控制数据信息.针对目前工作流过程模型在描述能力、柔性定义、过程重用、异常处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采用问题分离原则,引入条件设定机制、协调反馈机制的多实例机制,扩展了传统活动网络图模型的建模属性和元素,使其在提高模型描述能力、降低模型复杂性、提高系统柔性及适应性有明显优点,对于设计开发高可靠性、柔性和适应性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