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变电站直流屏的广泛应用,其维护原理也越来越受重视。本文通过对直流电源工作状态的详细介绍并深入分析,阐述了质量电源模块的运行原理,列举了变电站直流屏的实际运行参数及其故障信号报警和解除的工作流程,最后证明了先进的直流系统对整个变电站直流屏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直流接地系统主要是确保站内设备的正常供电,在正常情况下,正极和负极的对地电压是平衡的。但是,一旦发生故障,则会产生严重的危害。文章对变电站直流母线接地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查找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变电站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系统在扩容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良现象,影响扩容安全性问题,开展变电站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系统的扩容安全性分析研究,针对变电站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系统存在的长期高负荷运转、直流电源配电分级开关不匹配等问题,对直流电源系统各级负荷规划、选择系统保护开关、合理配置直流后备电源,提出一种全新的扩容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该扩容方法与传统扩容方法相比,可有效降低改造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次数,从而为安全性扩容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前公司大部分变电站都采用铅酸蓄电池组作为其直流电源,其直接关系着直流系统能否进行稳定、顺利的运行,而对铅酸蓄电池组所进行的充放电试验则是对电池性能进行检验以及提高的必要手段,本文将对变电站铅酸蓄电池组充放电试验与运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1研制背景
  我厂生产的直流屏上的控制模块用的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PLC(S7-200),它的供电直流电源一直使用外购产品。通过使用外购产品发现有以下不足:该直流电源出故障后技术人员不能修理,必须发回厂家维修,从邮回去到修好发回来,周期较长影响直流屏使用,主动权不在我们手里,使我们很被动,受到制约。因此,为了不耽误生产,领导决定,我们QC小组自己开发研制,自己生产,我们的产品原理我们知道,出了故障我们自己能修理,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技术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到变电站更换出了故障的设备,使直流屏始终运行在无故障状态,保证直流屏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6.
直流系统在变电站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供电系统,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电源系统。变电站直流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变电站提供控制、信号、自动装置以及开关的稳定可靠的直流电源。本文就主要对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查找与处理做出了简单的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能够促进变电站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直流系统是电力生产的二次设备电源,其运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力安全生产。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生产诸多领域已进入智能化阶段,诸如机器人应用、无人机应用已使得变电站实现无人化。但直流电源系统技术相对老旧,自动化水平较低,许多工作需要人工处理,有故障需要检修人员及时到现场,因此电力生产企业每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直流电源检修维护上。针对上述现状,本文提出了直流电源系统自动化的设计方法,可远程实现大部分维护操作,提升了直流电源自动化水平,为电力生产提高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针对变电站经常由于直流系统接地而导致保护装置误动作的问题,提出了直流系统容性无功的概念,并采用容性无功的优化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集中独立式直流系统供电优化方案。该方案降低了直流线路的对地容性,在满足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线路走径达到减少无功功率的目的,减少了保护装置的误动作问题,提升了直流系统的运行效率。最后对该方案的无功优化效果进行了评价,验证了其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在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中,普遍采用蓄电池组作为直流电源。直流电源为给信号设备、保护、自动装置、事故照明、应急电源及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提供直流电源的电源设备。直流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电源,它不受发电机、厂用电及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并在外部交流电中断的情况下,保证由后备电源—蓄电池继续提供直流电源,所以保证直流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传统的输煤皮带机拉绳开关触点并联到跳闸回路中,回路是由直流电源控制,改进型的拉绳开关回路是在原有的二次回路上先将拉绳开关接到一个带有保险端子排的转接箱内,最后接到皮带机开关柜的交流回路中,并且通过增加断路器及扩展继电器的方法,将二次回路设计成交流、直流交替控制,克服了传统回路由于拉绳开关引起的直流接地故障,也能直观地判断某个拉绳开关故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多传动系统中采用通用变频器,而且它代共用直流母线的方案。在传动系统中,再生能量经常发生,多台变频器通过直流母线互连,一台或多台电机产生的再生能量就可以被其他电机以电动方(Electric Power-Driven Mode)消耗吸收,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式。如果采用能量回馈装置,还可以充分地将直流母线上的剩余再生能量直接回馈到电网中。本文还介绍了该方案在离心机(Centrifugal)、化纤(chemical Fibre)设备和造纸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于众多供电企业来说,用户用电功率因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网中的电能损耗和功率损耗,关系到供电线路的电压波动和电压损失,而且关系到电能的节约和供电的质量。为此,如何提高配电网功率因数,已成为众多供电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提出了电力系统中功率因数低对电网的所带来的影响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然后再给出了具体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定了一定参数进行了功率因数提高的仿真。从而从理论上解决了提高功率因数的基本办法,符合了众多供电企业功率因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字级统计的功耗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提出的功耗宏模型建立在字级信号统计的基础上,可用于各种音/视频信号处理芯片的功耗估计,与比特级统计的拟合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健装性,能在很大的信号变化范围内保持令人满意的计算精度;与门级模拟结果相比较,本模型的计算时间下降了2-3个数量级,而相对误差不超过20%,此外,这个模型可以区别不同的数字表示,给出低功耗的编码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设计一套机载处理机冗余供电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实现方案,提出一种电源智能化、数字化管理的思路,论述了供电系统的供电构架、控制构架和模块的设计.实践证明该电源系统能满足机载电源的技术指标要求,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及用户所需的健康和故障记录功能,在可靠性和模块标准化设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今复杂片上系统(SOC)设计时,功耗完整性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根据在深亚微米工艺制程下复杂片上系统设计时,对功耗完整性的特殊要求,对电源网络规划、设计和分析的概念和方法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和研究,并且结合具体芯片设计的实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从方法学的角度上对功耗完整性问题作了研究和探讨,能有效提高片上系统电源规划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功耗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王韬  郭炜 《微机发展》2007,17(7):167-170
针对当今复杂片上系统(SOC)设计时,功耗完整性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根据在深亚微米工艺制程下复杂片上系统设计时,对功耗完整性的特殊要求,对电源网络规划、设计和分析的概念和方法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和研究,并且结合具体芯片设计的实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从方法学的角度上对功耗完整性问题作了研究和探讨,能有效提高片上系统电源规划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功耗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LS—RISC指令级功耗模型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笔者自主研制的LS-RISC微处理器,讨论了其指令级功耗模型的开发。为了降低指令间效应对功耗分析带来的复杂度,按照指令执行时经过的功能部件,对指令进行重新分类,使得分析的复杂度由O(n2)减小到了O(n)。功耗模型的成功开发,为低功耗编译和软件功耗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设计并自主开发一个功耗分析仿真软件,完成对硬件描述语言实现的密码算法IP核进行功耗仿真分析。用软件仿真功耗分析攻击,可以在嵌入式加密芯片的设计阶段评估设计方案和抗功耗分析攻击的性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开发时间和成本,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该软件已经实现了几种常用密码算法及其改进后加密算法的一阶功耗分析和高阶功耗分析功能。经测试得到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出来的攻击结果相符合,实现了本软件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8.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组合起来构成的发电系统。整个发电系统由光伏电池阵列、光伏方阵直流防雷汇流箱、控制器、逆变器、交流防雷配电柜、防雷接地装置、蓄电池组、测量设备等各部分组成。阐述了风光互补发系统各部分的构成特点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的工作原理以及分析了在互感器一次侧接线正确的情况下电能表非标准接线的种数,并指出了在电流互感器与电能表接线正确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远程电表输出的数据来判断电压错接线的接线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光学精密仪器的应用场合中,不仅需要脉冲电源在时间上能够提供精确的控制,而且需要具有高稳定度的输出,以提高光电系统的探测性能;运用基于高压开关的两级式方法,采用单级高功率MOSFET开关结合具有高稳定输出的直流电源的结构,设计了输出辐度可达2kV的高稳定负脉冲电源;测试结果表明,在输出脉冲宽度为8 μs时,脉冲前沿约为48 ns,系统延迟时间约为140 ns,负脉冲超调参数约为1%。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高稳定性输出等优点,可以为特定的光电器件提供优质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