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闻杰  赵瑛 《中医药学报》1999,27(5):49-50
扶正冲剂是自拟方,筛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病毒作用之优良药物配伍精制而成,经临床试用对年老体虚、免疫功能低下之反复性感冒确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本研究采用实验性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初步阐明其扶正固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本药补“虚”健体、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1 实验材料1.1 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 药物 参芪扶正冲剂,由黄芪、党参、白术、金银花、板兰根等经提取有效成分后制成冲剂,每袋10g,相当于生药100g。临用前用双蒸水…  相似文献   

2.
张慧 《河南中医》2006,26(5):38-39
益气扶正药物包括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等。大多益气扶正药物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其中尤以党参、黄芪药性平和,作用明显,且价格适中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医认为益气扶正药物主要用于正虚邪实或正气虚弱而病邪未尽的病证。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时,常出现毒性作用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且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在不同程度上均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我院自制扶正合剂由黄芪、党参、当归、白术、生熟地黄、女贞子、补骨脂、杜仲、牡丹皮11味中药制成,具有益气养血、扶正壮阳、滋补肝肾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笔者应用扶正合剂防治放化疗抑制骨髓造血功能4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各种恶性肿瘤80例,均经细胞学、病理学证实。其中化疗2个疗程44例(55%),3个疗程20例(25%),4个疗程以上16例(20%);化疗加放疗52例,占总病例数65%。…  相似文献   

4.
黄芪对免疫性疾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具有补中益气、扶正固本的功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黄芪对免疫系统有广泛的作用,包括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均有影响。临床上非但用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并用其防治免疫性疾病。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芪是一种扶正、祛邪中药、具有增强机体特异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疗效显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或舒张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党参、黄芪具有扶正固本、补益气血的作用。参芪扶正注射液中含有强心、活血化瘀、保护心肌结构、改善心肌代谢和调节血管的有效成分,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对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是化疗为主辅以放疗,因多种原因就诊时已晚,给化疗带来很大困难,疗效低早期死亡率很高。参芪扶正注射液(丽珠医药集团生产)是党参、黄芪的萃取物,主要成分为皂甙,多糖等。有资料表明,其具有保护脏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抗病能力等功能。有实验证实参芪扶正注射液与化疗联合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增敏、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蒸发光散射测定黄芪固本胶囊中黄芪甲苷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固本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黄芪、黄芩、甘草等十余味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扶正固本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黄芪为该制剂处方中君药,笔者采用HPLC-ELSD法测定黄芪固本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9.
康艾注射液是从黄芪、人参、苦参中提取的高效抗癌成分、经科学配伍,组合而成的中药提取液,具有抗癌、益气扶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止痛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芪党参蘑菇煎对食管癌胃癌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黄芪党参蘑菇煎在食管癌胃癌患者化疗中辅助治疗临床研究。方法黄芪党参蘑菇煎组和化疗组,均使用羟喜树碱、氟脲嘧啶、顺铂,连用5 d,间隔4周,再连用5 d。黄芪党参蘑菇煎组1剂/d,2次/剂,口服,连服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免疫功能、血常规及一般状况。结果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生活质量、体重、血常规、免疫功能,黄芪党参蘑菇煎组均优于化疗组。结论黄芪党参蘑菇煎配合化疗治疗食管癌胃癌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张瑞华  张静文  刘玲  石勇  钞婷  王川  王斌  Abdulmalik Koya 《陕西中医》2021,(8):1138-1141,1146
黄芪从古至今应用广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主要有效组分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黄芪甲苷等具有保护心血管、调节免疫、抗肿瘤、抗氧化应激、改善代谢等作用。疾病的发生多与免疫系统相关,而作为补气中药,黄芪对免疫系统有更大贡献。不仅单用有效,与西药及现代医学技术联用更能呈现出提高机体抗病原体能力。如抗肿瘤的免疫疗法及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环境免受外界刺激带来的损害,这正体现了中医“扶正”的理念。在临床应用上,黄芪注射液的开发为更多疾病的治疗提供可能性。另有学者已开展了黄芪纳米粒干预脓毒症小鼠的基础研究。这暗示中药潜在的临床价值建立在改进治疗手段和开发新型制剂上。现对近几年黄芪及其组分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黄芪临床应用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扶正祛邪法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丽歌 《陕西中医》2001,22(3):150-150
目的:探索中医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法则。方法:采用“扶正祛邪”法 (党参、黄芪、防风、白术、柴胡、白蒺藜等)治疗本病30例,结果:治愈率为90. 9%。提示:扶正药物鼓邪外出提高机体免疫,祛邪药物具有明目退翳的作用,此 方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黄芪,以根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上品。黄芪原名黄耆,李时珍说:"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今通叫黄芪。黄芪在改善老年人的机体代谢及预防老年病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黄芪的"补气"、"扶正"作用与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密切相关,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扶正止咳口服液是由黄精、黄芪、枸杞、麦冬等中药组成,主要用于中、老年支气管炎。药理实验证明,本品具有明显止咳、平喘、祛痰作用,并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佘万祥  季哲生 《陕西中医》1993,14(7):292-293
采用益肾健脾法为主(旱莲草、党参、黄芪、蛇舌草、仙灵脾、贯众等)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50例,总有效率92%,提示本法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清除HBV、促使HBsAg阴转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扶正培本方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凯  李剑 《陕西中医》1989,10(5):229-231
<正> 恶性肿瘤已成为常见病,采用扶正培本法配合手术、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可取得较好效果。就近几年来用扶正培本方药治疗肿瘤的情况作一概述。基础实验研究一、扶正方药分子水平的研究(一)对核酸、蛋白质合成代谢的影响王氏从核酸代谢的观点证明了黄芪多糖有增强RNase抑制因子活力和降低RNase活力的作用,从而保护mRNA和rRNA的功能,调节蛋白质代谢,黄芪多糖这种作用存在于网状内皮系统和免疫器官,有利于淋巴细胞的转化,因而增强了免疫功能。灵芝多糖D6加速核酸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能调节细胞代谢,提高机体防御功能。刺五加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现代医学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脾虚证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晚期胃癌尤其是合并脾虚者预后差,复发转移后化疗效果不理想。参芪扶正注射液是健脾益气中药,其中黄芪可补脾气,党参可温脾阳。本实验通过应用化疗药奥沙利铂(L-OHP)结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脾虚型人胃癌裸鼠腹膜移植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芪注射液对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是祖国传统医学之扶正要药,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托毒排脓等功效,在肾脏病临床中多应用于治疗水肿、蛋白尿、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所表现出的虚劳症候,在攻下泻浊的同时予以扶正,以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代研究表明终未期肾脏病患者及因患尿毒症而接受透析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异常.黄芪含有多种氨基酸,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多项研究也表明其有免疫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将其运用于透析患者的临床治疗,以期改善其营养不良及免疫低下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两大治则。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中医“养正积自除”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黄芪是扶正类的代表药物,有扶正祛邪、利水消肿、活血通络之效,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疾病的治疗。黄芪主要通过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等活性成分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扰肿瘤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等。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等以黄芪为主药的经方以及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贞芪扶正胶囊、康艾注射液等中成药常被用来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在肿瘤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兼证中,黄芪的用量及配伍也常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20.
扶正固本类中药可通过益气健脾、养阴补血、温阳补肾等方法,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功能,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扶正固本类中药如麦门冬、玉竹、天门冬以及山茱萸等,主要是通过调控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相关的免疫抑制因子,从而发挥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然而,该类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多糖、皂苷等)多存在吸收困难、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影响了其治疗效果.近年来,使用新型传递系统解决药物存在的溶解度、稳定性和不良反应等问题已成为该类中药研究开发的一大热点.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几种新型抗肿瘤中药剂型,以及在肿瘤治疗方面比较常见的5种扶正固本类抗肿瘤中药包括人参、当归、黄芪、灵芝和党参等新型药物传递系统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类抗肿瘤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